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湖南粮、油、盐、茶业老商号之靖港杨广兴粮行

2012-4-29 21:3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80| 评论: 0|原作者: 欧阳晓东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靖港自古为鱼米之乡,盛产水稻。又由于水运交通四通八达,靖港古镇便成为湘江沿岸农产品的重要集散地。四方商人云集于此,从事粮食贸易,形成了繁盛的粮食市场。清末民初,靖港共有粮行50余家,粮栈、米号各20余家,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粮食集贸市场,每天集散的粮食数以千船万担计.成了湖南四大米市之一。著名的粮行有杨广兴、达顺祥、升昌、恒顺、杨广顺、泰丰祥、裕和祥、大顺祥、福盛、景大10家。其中最著名的是杨广兴行。

    杨广兴行,坐落在保安街的北面,其经营历史可以远溯到130多年前,清咸丰十一年(1821)靖港侯姓一经营者新建广兴粮行,未冠姓氏。随着历史的推移,侯氏广兴粮行经营了80余年,至光绪末年(1908)步人低谷,难以为继。其时,任湖北省湖口地区镇台的杨万顷,斥资买下了侯氏产业,改名为“广兴老行”,交其子杨午汀经营,并经官府批准,注册为牙行,故在“广兴老行”上面加有红漆“牙行”二字。杨午汀与长子杨正文共创家业,后又交杨正文接管经营。

    杨广兴行店铺至今保存完整,可以窥见昔日靖港粮行的旧影。粮行店铺系两层木质结构的楼房,前厅中门宽敞,出进有余;两厢设有陈列各类粮、棉、油、豆样品的台案和洽谈生意的雅座。两边的封火墙垣是江南水乡街市建筑,独具风格,挑檐翘角,紧护木楼,立面显露街心,竖直两边都写有“杨广兴行”的招牌。粮行全盛时有五进房舍,中进摆放着杨万顷镇台的大型根雕太师椅,悬挂着景德镇的青花瓷屏,高雅气派。进门处有一副将“广兴”二字藏底的对联:

    汉之广矣;

    宝藏兴焉。

    后栋为4个粮仓,可容千担粮食,以供四季需求。

    杨广兴行的经营模式和理念,当时很有特色。那时,粮食交易根据程序分别设有“下河”、“上河”、“跑街”、“掌盘”4个环节,安排精干人员,分工把口。下河先生必须了解来往船只的载货量、粮油的质地、现行的价格,驾一只小船,在江中来回跑动,找准卖粮客户,带入粮行;上河先生必须了解岸上各地粮食批商的货源情况,以应不时之需;跑街先生则是了解需求客户的需要量、品种、价格等信息;掌盘先生则根据供求双方的情况,从中斡旋,达成共识,成交生意。粮行对任何一方都必须利益平衡,以诚相待,不施虚假。

    杨午汀接手侯氏店铺后,立了一个堂名:“杨思危堂”,是取杨氏家谱中“居安思危,清白传家”语句定名。现在保存的房屋第二进还立有一块竖匾:中间竖写“杨思危堂”四字,两旁分别书写“家勤则兴,人勤则健;人能勤俭,永不贫贱”16字,以示“一生之计在于勤”之训诫。杨广兴行,诚信经营,广得人心,加之地处沩水河出口处,占有扇子码头、义正码头起卸方便之利,故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是靖港古镇首屈一指的粮行大户。

    1950年,杨广兴行停业,其旧址今辟为旅游景点。

 (本文录自《湖湘文库·湖南老商号》欧阳晓东、陈先枢编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名城长沙网授权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3 04:37 , Processed in 0.70335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