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湖南粮、油、盐、茶业老商号之湖南粮、油、盐、茶业概述

2012-4-29 21:2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073| 评论: 0|原作者: 欧阳晓东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二、湖南油业

    油业是指经营植物油的行业,植物油又分为食用油和桐油。湖南素称产油大省, 民国时期湖南75县中,有茶籽出产者凡33县,茶树栽培面积,共计102万亩,其中以永顺为最多,计30万亩。汉寿、芷江、永兴、道县、靖县、会同次之。全省常年产量,共计220万担。湖南桐树,以湘西与川黔交界一带为最多,湘南亦有出产,惟洞庭沿岸及湘中则因地势平坦,产者极鲜。民国时期全省75县中,产桐籽者凡32县。桐树栽培面积共达1023万亩,桐籽常年产量约1765万担。桐树栽培面积,亦以永顺为最大,计500万亩,保靖、泸溪、会同、道县、靖县、芷江、永绥、会同、大庸次之。茶籽油以省内居民消费为主,外销极少。桐油广泛用于建筑、造船、手工业,需求量极大。湖南各县所产桐籽,先销于县内,榨成桐油后,复运销省外及国外。32个产桐之县中,只有安化部分销至长沙,湘潭、新田、宜章、蓝山有部分销至毗邻之广东连州。总数仅占产量2%。其他桐油通过油行悉数外销。

    长沙自清嘉庆年间开始岀现油料市场,农村油脂油料的收购主要靠油籽贩。此外,有的挑贩、油庄、榨坊、洋行、油厂也从事油脂油料的收购。光绪年间(1875--1908),长沙经营油脂的大户有启太和、晋昌、福昌美等商号。宣统元年(1909)又增加裕丰盈一家。光绪三十年 ( 1904)长沙开埠以后,洋商蜂拥而至。自长沙开埠到1935年,在湘江沿江一带经营植物油的洋行有英商安利英,德商瑞成、加百、礼和,日商三井、三菱、三本等7家。国人资力较强的油行有6,油盐花纱号有l6家,其中以美记油行最为有名。l936年,官商合办的中国植物油料厂在长沙设办事处,参与植物油和桐油市场的角逐。l939年国民政府颁布全国桐油统购统销办法后,桐油由复兴商业公司独家统一收购运销。但其他油脂油料仍为自由贸易。

    但桐油的主要集散地并不在长沙,而在常徳、津市和洪江。经营桐油的商号分为几类:一是代庄,受产区贩户或油行委托,代售代购桐油,以常德为多,达数十家,有的为贩户将货脱售后,还为之代办棉纱、布匹、南货等交原船运回,故常德之代庄,多为布号兼营;民国23(1934),津市也有代庄数十家。二是油行,为居间商人,一方面从代庄购进,同时,复向当地油盐号及本省各埠售出或径运汉口。民国23(1934),常德有油行l0家,均在大河街近水一带,津市、洪江也各有8家。三是油庄,专事收买桐油,以洪江最多,较大的有七八家,主要是江西帮和江苏镇江帮所设。四是汉庄,系各集中市场驻汉口的经理,为各处油行探看行情,代卖运汉之桐油,计有常德、津市、洪江3帮。五是油盐号,为零售桐油之商店,各市场均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粮油均实行统购包销,并实行计划供应。

    三、湖南盐业

    清代湖南盐业承袭“引岸制”,由户部执掌盐务政令,在销盐省设盐法道,主管盐务。湖南为湘、鄂、赣、皖四岸最大销区,主销淮盐,原为官督商运,道光四年(1824)改为官运官销。道光三十年(1850),改行票盐,纳税领票,无论官绅商民,都可承运,在销界内转卖流通。同治二年(1863)实行“官督、商销,保价、整轮(即轮档)”办法。湖南设督销局,办理售盐、定价、扣厘、缉私等事宜。盐船到岸,依次发售,不准随意涨跌、抢卖。同治五年,李鸿章为筹款,令票商以白银30万两,买得专利权,垄断运销。从此,盐商即据盐票为永业,可以买卖、转让。湖南淮盐运销商均在扬州设分号,多时有三四十家。光绪三十二年(1906),京汉铁路通车后,天津芦盐开始入湘,淮盐销势日滞。宣统元年(1909),设督办盐政处,湖广总督兼会办盐运大臣,同时废盐法道,改设扬子四岸,湖南设督销局。民国元年(1912),财政部设盐务筹备处及稽核造报所,两淮改名盐运局,湖南改设盐政处。晚清至民初,湖南有淮盐运商二三十家,分成五帮。本帮(湖南)大户,首推朱昌琳所开乾顺泰盐号,自有盐票34张,租用45张,最多时达百张,约占全省盐票1/5,南县一带为其专岸;次为魏鹤林开的德裕盐号,自有及租用盐票20余张,汉口、扬州均设分庄。本帮后起之秀有利生盐号等。江西帮又分吉安、泰和、抚州三帮。吉安帮大户周扶九有多家盐号,招牌均嵌“裕”字。泰和帮萧怡丰家族开设的盐号,招牌均嵌“丰”字,盛时有盐票百余张,还租有盐票。抚州帮祥记较大。上海帮大业、怡生盐号等,结成帮口,经营盐业。

    民国22(1933),稽核、行政合并,食盐买卖一度试行有限自由制。同年底,长沙成立售盐处,“凡在岸内,无论何地,准许民贩向售盐所购盐,任其贩卖,自由竞销。”同时废止按盐船到岸先后依次发售的办法。抗日战争初期,谁盐运销受阻,产、运、销都置于官督之下,实行官民并办,以官运为主,民运为辅,或招商代运。民国29年食盐紧缺,改为官运官销,由政府设机构直接售盐。先在宁乡,泸溪试办官销零盐所,接着于长沙、衡阳、宝庆、沅陵、常德设立模范官销所,后又于湘乡、衡山设立完全官销所,其他各县亦逐步设立,依照湖南计口购盐办法开始售盐。民国31(1942),国民政府正式公布《战时食盐专卖条例》,所有过去专商引岸及其他独占盐业之特殊待遇一律废除,全面推行官收、官运、官销制度。至民国325月底止,全省有公卖店1300余家。民国34(1945)抗日战争胜利,盐源恢复,11月,废除战时专卖制,实行自由贸易制,以商运为主,官运为辅。商运盐,由盐务机关发给执照,自由行销。

    19498月,长沙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财经接管部贸易处,接管湘鄂盐务办事处、长沙盐务处和中国盐业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办事处,成立湖南省盐务处,办理盐务运销及商盐征税工作。年底增设湘潭、岳阳盐务分处。    1950年初,成立中国盐业公司长沙分公司与省盐务处合署办公,将盐商运销纳入了国家计划轨道。

(本文录自《湖湘文库·湖南老商号》欧阳晓东、陈先枢编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名城长沙网授权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17 18:09 , Processed in 0.09276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