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湖南纸张、笔墨业老商号之湖南纸张、笔墨业概述

2012-4-29 14:2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276| 评论: 0|原作者: 欧阳晓东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零售纸店多带手工作坊,主营纸制品和纸张。从批发号进货,门市零售,兼做成品批发,有的为机关团体做公文账簿,有的专做学校课本,有的经营寿屏对联、字画、高级信笺等,一般雇工二三十人不等,多系临时季节工和多带学徒。纸店员工,亦商亦工,作坊分印刷、裁切、糊裱等。店堂除零售外兼开捶、折橙、装订,不卖就做,人手不闲。学徒进店,先工后商,故纸业店员均有手艺。据1948年同业公会统计,共115户,其中48大户均附作坊,或有铅、石印机。余属小店。

    清代纸店少而业务小,称为“红纸铺”,零售为主。品种有奏本、考卷、红格纸、红书、红套、庚书、请帖、信纸(封)、老式账簿、笔、墨、砚池,还有玉书黄纸、金银箔纸、各色土腊光,以及贴门钱、门神画等迷信品。木刻雕板印刷,色暗粗糙。红色是苏木水,黄色是黄浆水,黑色是墨烟木炭水,蓝绿色是树叶水。手工制作,效率很低,操作者尽被沾染,面目受到影响,几不可识。1900年有乐中堂、华兴等店从日本进口四号铅字印刷机和三号石印机,从沪、汉雇技师检字排版,手摇机器印刷,两店年产值达百万银元。因而,各种机制纸、油墨、颜料不断输入。不久推广电动印刷机,促使纸业兴隆。各店纷起仿效,先后有师古斋、青莲室、缦云、文英阁、松岚、松雪、吟章、刘松华等数十家,遍及市区主要街巷。大型的湘鄂、湘省印刷厂,也于此时出现。

    纸店增多,竞争激烈。师古斋、青莲室、缦云、文英阁等店耗资兴修宽敞店堂,请名人写招牌,以字画、古玩、装饰而招徕。行人经过,伫立而观,文人雅士,多愿交往;加上精工制作,创出几种优质名牌产品。又热情交接文人书法家,待以制礼,订立笔单,给予实惠,使社会名流广为推介,增添不少主顾,名利双收。元顺长、松岚、大新、申昌庆等店则多做机关、团体、部队等单位生意,酒色拉拢,金银行贿,里外勾结,开标先泄底,交货打折扣,以少报多,用次充好。抗日战争时期,省政府、九战区等单位有关采购官员,大都被元顺长纸店买通,名种用纸,均为其包揽。由该店开出发票,送货验收、盖印、出纳付款、主管签字等,各个环节畅通无阻。每印制库券、田赋券、证券、选票、符号等大批业务,明曰开标,暗已有主,几家纸店联合,各显神通,勾通内线。

    长沙理问街(今蔡锷中路)的集义生纸店历史较久,民国元年开业,店主熊葆荣别具匠心,以营迷信用纸牟利,兼做小学课本文具,品全量足,货真价实,接待殷勤,博得信誉。特别是对远道而来的农村主顾,款待餐宿,不取费用。货单上柜,清点成件,代办托运,不出差错。经营40多年,店誉昭著,获利颇丰。

    走马楼天灯巷的周公益纸店经理系江西丰城人周麓生,以印刷账簿、课本为主,兼做门市,并承印晚报,雇工60多人,印刷质量较好,受工商企业及大、中学校欢迎。直到1956年公私合营,转入长沙美术印刷厂。

    此外,尚有夫妻小店数十家,各带学徒一二人,木版印刷,主营小学生课本、文具及迷信纸制品,小本求利,有的仅能维持生计。

    纸业价格,名为公会议定,实际行情多出于批发大户,但纸价历来波动较少,故谓做纸业为“腊肉骨头,吃不饱,饿不瘦”。大品种叫大头货,利润较低,土纸及机纸中的报纸、有光纸、道林纸等利润一般为5%,色纸、文具等利润略高,约15%,冷门货利润更高一些。零售纸店利润主要来自加工,故纸店均搞手艺,精打细算,节约利废,降低成本。如创立名牌产品,则利润倍增。批发有赊销习惯,期口45天。到期付款,主顾到期只付一半,上搭下扯,年终结清,抹零少尾,还要再赊一笔。外埠带现钱的多,故对外埠顾客招待殷勤,酒席宴请,宁肯少赚,以求现款。批发店号年初搞“开张鸿发”,盛宴往来户,席间老板或管事出示货单,价格略高,乞求受理,各往来户均照单要货,给予照顾。

    纸店厨工各有四五人,实多系管仓员,身强力壮,业务懂行,对纸张性能、等级、产地、时价等了如指掌,分类堆码,整齐清楚,货物出进,手续严明,厨工送货,力资归己。

    由于纸张行业的发展带来了笔、墨、砚石等业的繁荣。清咸丰十年(1860年),省城笔业条规称:“我等笔业一行,虽为小道之观,实为大成之意,开设30余户。历分西南两帮。两帮店主共成一会名曰正业堂。”开始有詹彦文,接着有詹有乾、彭三和、桂禹声、花文奎、王贵和、任益顺笔庄,其中以位于南阳街的彭三和笔庄为最著名。该店毛笔做工精细,讲究信誉,清末民初已成为商界有名的大户,民国9年(1920年)彭三和毛笔参加马来西亚国际博览会获二等奖。彭三和的笔,詹彦文、詹有乾的墨主销西北、华北、东北及香港,其他笔墨店规模也较大,利润较厚,故营此业者增多。民国24(1935)出版的《中国实业志》(湖南省)载:长沙纸店97家、砚池店5家、笔墨店40家,邵阳纸业49家,常德色纸业20家,衡阳粗纸店3家、皮纸行l4家、烧纸店5家、笔墨店6家,岳阳纸业5家、书笔业l0家,醴陵书纸业13家、纸业12家,洪江纸张行号6家。至民国26年(1937年)长沙笔墨店达50余家,其中较大的还有彭国兰兄弟二人在八角亭开的“湖南制笔公司”。其他砚石业、书业、账簿业、印刷业当时都属文化用品,但未形成统一的文化用品行业。

    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长沙政府机关、团体、学校、工商大户逃难他乡,文化用品市场随之萧条。民国27年(1938年)11月长沙“文夕大火”后,全城一片废墟。绝大多数商店倒闭,少数小商户,在废墟上搭门板、摆地摊小本经营,文化用品商店仅有南熏阜、湘记纸店。民国34(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长沙先后有经营文化用品的大、中、小商店150户开业。民国35(1946年)以后,受内战影响,货币贬值,物价暴涨,加之苛捐杂税繁重,使刚刚恢复的文化用品业又发生困难。纸业因洋纸不能入口,营业减少,当时经营土纸的寿记、福记、文友、文记、大昌、裕农、和记、义隆、新生、成记等店号营业尚可。据民国37(1948年)同业公会调查,长沙文化用品零售店有115家,其中带铅石印机作坊的有48户。1949年初,纸业经营更加困难,据当年6月纸业同业公会致市商会的报告称:“入春以来,营业衰落,交易停顿,存货比值不及成本的1/3,报请停业的已有40多家,其余亦势将崩溃。”

    19498月,长沙市人民政府成立后,对民族工商业采取保护扶植政策,使文化用品市场得以迅速恢复。据1950年工商局调查统计,长沙文化用品行业拥有各类大小店铺537户,从业人员1994人,其中批发商44户、384人,批零兼营商29户、157人,零售商104户、402人。钢笔兼修理商76175人,个体小商小贩284户、876人。

    1952年“三反、五反”运动后,国营商业占领了市场阵地,私营商业萎缩。据19524月调查。当时长沙经营文化用品的私商,要求歇业和已歇业的就有62家,全年市场文化用品批发销售263.63万元,其中国营商业129.37万元,占49.07%,私营商业134.26万元,占50.93%。市场零售153.96万元,其中国营商业49.62万元,占32.2%,合作商业12.54万元,占8.1%,私营商业91.82万元,占59.7%。1954年,通过对私改造后,私营商业发生很大变化,经营户数减少,销售下降。坐商减少到281户、1180人,其中部分私商转为国家资本主义初级形式,为国营商业代销。19557月,国营长沙文化用品采购供应站和长沙市文化用品公司相继成立,对长沙市文化用品经营实行统一归口管理,划归市公司管理的私营商业有86户。1956年,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

 (本文录自《湖湘文库·湖南老商号》欧阳晓东、陈先枢编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名城长沙网

授权转载)

12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21 18:25 , Processed in 0.10205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