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湖南纺织品业老商号之常德刘义茂线号

2012-4-29 14:2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10| 评论: 0|原作者: 欧阳晓东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刘义茂线号创建于民国元年(1912),数十年以品质优良,用户信任,驰名城乡,是常德一家颇有声誉的丝线店。

    刘义茂线店的创始人刘培厚,原籍陕西,其祖父刘文运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来常德为县吏,因而落户常德。光绪二十四年(1898),刘培厚学徒于皮货店,后因此店倒闭回家,跟随其父刘翰章经营“刘义茂布伞修理铺”。辛亥革命后,外国缝纫机输入中国,当时缝纫机适用的线,国内尚少生产,机制棉纱线(俗称洋线)已代替了手工棉线。是时,刘培厚的两个儿子,一名元恺, 一名元悖,均已自立。父子商议,认为修理布伞,固然能够维持生计,但无发展前途,如果经营丝棉线,前程不可限量。于是求亲友资助,遂将修伞铺改为“划义茂线店”, 店址设在常德武陵路,生产蚕丝制线,以供缝纫机用。同时,又加工机制棉线,供手工缝纫之用。由于全家动手,认真制作,勤俭办店,苦心经营,迄民国10(1921),常年棉纱线日销量平均达到3200(需用32文棉纱半件,计20),经营开始压倒同业,并顶买了毗邻“吴天昌线店”的全部资产,就近购置了住屋,增没了染坊。

    刘义茂的店堂里挂着一块“一言堂”金字横匾,顾客进门从不拣货问价。该店也从来没有以“大减价”或“买一送一”等方式而张灯结彩、吹吹打打来招揽生意。刘义茂生产的线之所以经营不衰,成为城乡用户有口皆碑的名牌货,关键在于 “货真价实”,赢得了顺客的信赖。为了做到“货真价实”,名不虚传,着重把好“三关”。

    首先是“原料关”。制丝线所用的原料——蚕丝,本地所产价格虽廉,但条粗、不匀、质劣,不予采用。而是购自产丝名地,如湖北沙市、广东顺德、浙江杭州等地的缫丝厂。棉纱线的原料,全是用的上海“金城”、“松鹿”等名牌棉纱。

    其次是“工艺关”。刘义茂的线一向以“胚子好、捻度紧、拉力强、根数足、无背股、不发脆、色泽鲜”21个字著称。为了保持这个优点,特地委托上海“华昌棉纺厂”严格按照规格要求,进行半成品加工。抗日战争期间,上海半成品来源中断,乃改从汉口、长沙采购棉纱,发包给郊区农户木机加工成线。质量不合要求的应予返工,验收标准一丝不苟。在染色方面也极为重视质量。次子刘元悖亲自掌握操作,做到下料标准,施工细致。所染绣花线,色彩缤纷,光艳夺目,为各贩卖商店和城乡妇女所喜爱。

    再次是“成本关”。要达到“货真价实”,除了选料要精,质量要好之外,还要尽量降低成本,这样才有竞争力。因此,他们派遣三子刘元怡,四子刘元惕分别坐庄上海和汉口,采购制线材料,并兼购缝纫机的零配件、进口和国产缝纫针、木纱线以及手工用针、各种纽扣、画粉,样样齐全,以方便群众。由于这些商品直接购自上海,未经中间转手,因而降低了商品成本,为薄利多销创造了条件。故刘义茂的线,不仅质量上占有优势,而且在价格上也较同行商店低廉。以致同业十余家均难于抗衡,只好放弃制线生意,专营丝头巾(俗称包头)业务。

    刘义茂的线,由于“货真价实",质量过硬,顾客信得过,因此,一年四季生意兴隆,财源茂盛。当时地方报纸评论称:“刘义茂鹤立鸡群,独占鳌头。”   

    刘义茂线店系独资经营,三代同堂全恃“家人班”手工作坊起家,是煞费苦心的。创业有五子一女,其中四子(元恺、元悖、元怡、元惕)均先后协助其父经营此店。家训严明,店规亦谨。子弟不染骄奢淫逸恶习,生活朴实,持家勤俭。对从业亲友,均视如家人,和睦相处,爱店如家,彼此信任。

    由于经营得法,治店有方,即使在抗日战争时,仍有盈利。在日寇飞机轰炸常德城时 ,该店将资财疏散下乡,经过清点店存物资,有棉纱200(每件40)、蚕丝50担、缝纫针12箱以及颜料等约值10万银元。在农村还购置有田产千亩以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人民政府的鼓励和扶植下,刘义茂线号实现了电机生产。1955年公私合营,定名“义茂线厂”,1958年组成“常德市制线厂”。

 (本文录自《湖湘文库·湖南老商号》欧阳晓东、陈先枢编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名城长沙网

授权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1 09:55 , Processed in 0.09249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