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乡土文化风俗之娱乐与休闲

2012-4-26 21:4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907| 评论: 0|原作者: 陈泽珲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儿童游戏

1.牵羊卖羊

这种游戏有6个幼儿即成,人越多越热闹。一人扮老板,一人扮卖羊人,其余跟在卖羊人后面扮羊,双手扶着前面人的腰组成羊队,老板不动,卖羊人领头,与后面扮羊的孩子一道唱:“牵羊卖羊,一卖卖到荷叶塘,问老板,买羊不?”老板说:“买!买头羊。”卖羊人:“头羊冇得角。”老板:“买二羊。”卖羊人:“二羊冇得脚。”老板:“买三羊。”卖羊人还未回答,身后的“羊”们即紧张起来,因为卖羊人会说:“三羊、四羊随你捉!”老板立即绕过卖羊人捉羊,卖羊人左右遮挡,身后的“羊”队扭动如蛇,躲闪着、惊叫着、笑闹着。一旦某人被捉住,则被捉的与老板调换角色,继续游戏。

2.抬花轿

这种游戏有3人即行。甲小孩用右手握自己的左手腕,左手握对面乙小孩右手腕;乙小孩用相同方法握住甲小孩。丙小孩扮新娘,双手扶住甲乙的肩,坐在两双小手搭成的轿凳上。甲乙将丙抬起向前走,边走边:“轿咕哜,哜咕轿,新娘子,莫屙尿。哜咕轿,轿咕哜,新娘子,莫打屁。”抬累了便轮换角色抬。有时十几个小孩组成众多的花轿伴以“轿咕叽,叽咕轿”的口号声和嘻笑声,十分壮观。

3.洋菩萨

“洋菩萨”指的却是一种一寸多长的、矩形的纸质小画片,背面有一些相关的文字。如梁山好汉108将、隋唐演义中的草莽英雄、《白蛇传》中的人物、《劈山救母》的故事等。小孩到小摊上买洋菩萨,摊主用剪刀按顾客的意思剪一排、或一大块、或挖天窗,剪出你所中意的画片。买价不贵,小孩买的目的大都是观赏、增加知识。而一些野孩子则于观赏之余去“赌博”

“赌博”一般两人之间进行。幺“铜坨、剪刀、布”后,输家先放一个洋菩萨在地上,赢家用自已最“信任”的一个洋菩萨向对方的洋菩萨的侧下方“戳”去,其效果有种:把对方的弄“翻”个身; “戳”到对方的下面;连“翻”带“戳”。第一种情况赢一个洋菩萨,第二种赢2个,第三种情况赢4个。

4.三角板

三角板是用香烟纸盒折成的,又叫“油板”,因为它和“洋菩萨”一样可以“赌博”,玩法和“洋菩萨”差不多。甲童将自己的油板用力向下掷,利用风力将乙童的油板吹翻边者为胜,可缴获乙童的油板。为了增加参赌的三角板的重量,往往在烟纸上抹些猪油。

5.滚铁环

铁环直径一尺左右,右手持一长柄铁丝钩,推着铁环前进,左转弯,右转弯,绕环,扭8字,人从铁钩上跨过,胯下推环前进,把铁环推出10多米再追上去继续推,撞倒别人的铁环而自己的正常运转。

6.躲摸子

躲摸子又叫“玩摸子”。幺“铜坨、剪刀、布”后,输家便是“摸子”。如果是一间房内玩,“摸子”便被人用折成条形的手帕蒙住双眼,然后去“摸”着寻找躲起来的玩伴。“摸”到一个人后,便互换角色继续玩。另一种规则是“摸”到一个人后,要猜被“摸”的人是谁,“摸子”便用手去摸对方的脑袋、五官,而其他人则千方百计制造种种假象让“摸子”判断失误——此间笑声不断。

还有一种是户外的。“摸子”面墙闭眼,其他人各自寻找藏身之处,都藏妥帖了,便叫一声:“好哒!”“摸子”便明眼找人.找到一个后,便互换角色继续游破。

7.跳橡皮筋

这是一种小女孩的游戏,有大体相同的规则。橡皮筋有长至一丈多的,也有用橡皮箍套接成的。甲乙两人各执橡皮筋的一端,由丙跳橡皮筋,边唱边跳。唱的口诀是:“你拍一,我拍一,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跳的动作是先抬一腿压下橡皮筋,再按口诀边唱边做些平地的舞蹈动作。完成一个段落,橡皮筋就要升高一个档次。橡皮筋的高度分膝、腰、肩、耳、头顶、举手几个档次。

当一个小女孩边唱边跳而且抬腿压下一根别人举至头顶的橡皮筋的时侯,连路过的成年人也会停下脚步来观看,暗中赞叹这小女孩的本领。

8.打陀螺

长沙把“陀螺”叫做“得螺”。正规的陀螺是用杂木做的,把它车成圆柱体,再把一头车成圆锥形。圆锥顶安上一铁钉,铁钉的帽子一分厚,因为陀螺旋转时靠它与地面接触,必须耐磨。

打陀螺须自制一根鞭子——在一根两尺来长的竹棍前端绑牢一根长布条。布条按顺时钟方向缠紧陀螺,再将陀螺的钉帽与地面接触,然后把竹棍沿水平方向往右一挥,陀螺便旋转而不倒下,然后用布条不断地抽打.陀螺便不停地旋转。

有的高手将陀螺用布条缠好后,直接沿水平方向将陀螺甩出去,陀螺沿抛物线旋转落地而不倒。还有的用中指和拇船夹住陀螺在地上一转,陀螺也可以旋转而不倒。

有时两人将自己的陀螺相向抽动,当一方撞倒了另一方的陀螺时,自有一种胜者的得意。有时放学后,一块空地上有十几只鞭子在叭叭的抽动,伴以陀螺旋转与地面摩擦的吱吱声,陀螺之间的碰撞声,胜者的欢呼声,好不热闹。

9.打弹子

打弹子即玩玻璃球的游戏。玻璃球直径一厘米多。最常见的玩法是在地面上画一等边三角形,边长不到一尺。三角形内每人放入一颗玻璃球,如果5个人玩则有5颗玻璃球。然后5个人站在一条线外向另一条一丈来远的线抛滚出自己的“打子”,也是玻璃球。“打子”停下的位置距远端线最近的排第一号,其余类推。接着按排号次序打弹子,站在线外手拿“打子”瞄准三角形内的弹子掷击,距离一般有两米多。击中目标后滚出三角形的玻璃球则归击中者所有,所以排第一号的是最有利的。

10.跳房子

跳房子是女孩子的游戏,男孩偶尔也参与。玩之前先得在地上画出8 间房子,一间房比一平方尺大一点。从近往远看,8间房的排列次序是纵向2间,再横列2间,再纵向1间,又横列2间。最后顶上1间半圆形的。整体上看,很像一个黑体的“干”字头上加一半圆。

跳房子用的“算盘子”是用绳子将七八个算盘珠串成一圈。把算盘子丢中第一间房,单足立于房子中将算盘子拨出起点线,这第一间房便有了“产权”。最难跳的是顶上第8间,一是要将算盘子丢中,丢不中算失败;第二是要单足跳到第8间,然后循7654321的顺序单足将算盘子一间一间地踢中,最后踢出起点线。几个小孩轮着跳,谁先跳完第8间算胜利者。还有在特定位置允许双脚着地的。

11.城里伢子养蚕

20世纪50年代长沙城里伢子都养过蚕,但都是为了“好玩”。买来不到一厘米长的幼蚕,或自已用去年留下的蚕卵孵化。街上有专卖桑叶的地摊,几分钱可买一大堆。一时买不到桑叶,小孩们也会相约到郊外,找桑叶树,爬树摘桑叶。采一次可以维持一周。桑叶放在水缸下,但喂蚕时叶子不能带水。蚕子经过5次蜕皮,浑身透明,便要吐丝了。在纸盒内,蚕可利用盒角结丝成茧,如果在碗口上蒙扎一张纸,它便把丝吐成一个丝饼,而蚕蛹则裸露在外面,过十多天,蛹变成蛾,交尾后雌蛾产卵在纸上。第二年,又把上面的程序重复一遍,只是蚕的数量大增,便将它们分赠给小伙伴。

有的把蚕丝饼放在墨盒内储墨,比棉花好多了。

与养蚕相似的还有养蝌蚪。每到春暖花开季节,儿童们结伴到郊外溪流或池塘边,用事先自制的纱网打捞小蝌蚪,盛到有水的瓶内。回家养着,直到变成小青蛙,再放生水塘,小孩们高兴得不得了。

12.其他游戏

点点班班:儿童数人平排坐好,一人用食指点各人的膝盖,唱道“点点班班,南岳南山,南山泰斗,一点二斗。猪蹄马蹄,酱油炒蹄,不准缩脚,缩脚猪蹄”。最后一个“蹄”字落在谁的膝盖,谁就认罚表演节目。

种莲子:儿童数人排坐,双掌合拢置前胸,另一人双掌合拢,掌中藏一纸团,一边唱一边将纸团偷偷放入某一儿童手掌中,要另外一个儿童来猜。唱词为:“种莲子,开荷花,不种籽,到老家。点点墨,莫开拆,莫等对门黄狗子晓得。黑狗子噢噢——来吃屎;黄狗子噢噢——来寻纸”。

抓手指:一儿童右手前平伸,掌心朝下,参加者将右手食指顶住对方掌心,伸掌的儿童唱道:“一抓金,二抓银,三抓四抓抓茶叶,五抓六抓抓个人。”唱到最后一个抓字,手掌用力一抓,被抓的儿童认输受罚。

猜打屁:如果孩子们在一起有打屁的,小孩唱道:“狗打屁,生牛痢,牛痢不开花,打屁就是他。”最后一个“他”字落在谁,谁就是打屁的人。

丢八马:将4根香棍子向桌面或地面抛掷,四根香棍成两个互不相连的×,叫“八马”,可获3分,叠一个×的叫“中马”,可获2分;四根香棍相互平行而不粘连叫“筷子”,获1分。不含上列条件的不计分。

五子飞:用5颗小石头或小沙袋,自然抛在桌面或地上,然后拾一颗向上抛,并急忙用手连同其它小石头(小沙袋)抓住,以抓多少决胜负。有的乡村称“吃子”。

此外,20世纪60年代前,城市尚存一些以儿童为消费对象的摊担,如看“西洋镜”、汽枪打气球、小人书摊等,孩童们都乐此不疲。

 (本文录自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一版《长沙传统风俗大观》陈泽珲主编、陈先枢编著,名城长沙网授权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5 04:32 , Processed in 0.09234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