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宗教与信仰风俗之俗神信仰与民间神灵

2012-4-26 21:1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965| 评论: 0|原作者: 陈泽珲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民间庙会

除了上节所述道教的陶公庙会、戴公庙会外,长沙民间诸神也有庙会,场面宏大、影响较广的有如下几种:

1.火神庙会

火神庙会由火宫殿举办。火宫殿,又名乾元宫,位于长沙市天心区坡子街,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修。至嘉庆末已近损毁,道光六年(1826年)客绅蔡世望等倡省城绅商重建。正殿为火神庙,左为弥陀阁,右为普慈阁(财神殿),供有火神祝融神像。楚人把火奉为神灵,于是民间出现了以火神庙为载体的敬火、拜火、用火、管火等一系列宗教、民俗活动。火神庙会祭祀,分官祭和民祭。清代官祭由长沙府主持,湖南巡抚主祭,长沙、善化两县文武官员数百人参加。民祭由民间社团主持。查阅《长沙县志》、《善化县志》,祭祀礼仪、祭文、礼器、祭坛陈列摆放、供奉的祭品都有严格规定。足以见证当时祭祀火神的级别之高、礼仪之重、规模之大。咸丰皇帝于咸丰三年(1853年)为长沙火神庙御书“德威烜赫”匾。从此,火神庙祭祀火神盛况空前。同治年间湖南巡抚王文韶在其日记中连续三年(1869年、1870年、1871年)有“分祭火神,卯初恭诣行礼”之记载。据清光绪《善化县志》记载,火神庙祭期“每岁以季夏月下旬二三日为官祭。”由长沙府主祭,长沙县、善化县文武官员参加。

每年有春、秋仲月两次民祭,由长沙县、善化县民间团体主祭,县城百姓参加。火神庙庙会除与祀典同时举行之外,每年春节和农历六月二十三日也有盛大庙会,长沙火宫殿火神庙会,主要内容有祭祀、社戏、民间小吃、民间手工艺、民间说唱艺术等。祭祀礼仪隆重,祭坛陈列祭器为:帛一、爵一、铡一、簋一、簋一,笾豆各四,羊一、豕一、尊一、镫二、炉一、香一。礼仪程式为:祭祀前日,净庙、封帛、宰牲、血祭、跪叩、礼毕。祭祀之日,击鼓、起乐、盥洗、就位、迎神、瘗血、上香、跪叩、赞唱、初献、跪、献帛、献爵、叩首、跪赞、止乐。读祝、起乐、三叩、亚献、三献、送神、跪叩、燔帛、望燎、复位、礼毕。祭祀仪式后唱大戏(长沙早期称湘剧为大戏)三天,演唱的剧目有《目连救母》共70本、《岳飞传》及“公案戏”等数十种。

与此同时,卖小吃的摊担有麻圆团、馓子、臭豆腐、红烧猪脚、油条、麻花、猪血、牛杂等数十种之多。还有玩猴戏、杂耍、看西洋镜的都云集祭祀庙会。从早到晚,唱大戏的锣鼓声、商贩叫卖的吆喝声、朝拜者的祈祷声、悠扬悦耳的钟鼓声,伴随着缭绕的香火一起和唱,汇成一曲火神庙会交响乐。

2.八方王爷庙会

八方王爷庙位于天心区原六铺街,原名天符宫。天符宫原供奉天符菩萨,无显赫名,自清咸丰“八方王爷”合祀后,香火鼎盛。“八方王爷”,南宋抗金名相赵汝愚也。南宋庆元二年(1196),赵汝愚被权臣韩侂胄所诬,贬赴永州,至衡州暴卒,遗体运至长沙,葬于妙高峰下。理宗时追封为福王,溢忠定,祀称“八方王爷”。

据邓泽致老人《闲话古长沙》一文回忆,八方王爷庙占地数亩,有左右庙门,中为戏台,戏台对面为大殿,殿堂上供神像,神座前有案,满布时新茗果。殿堂顶上,满挂善男信女供奉之可月余不熄之盘香。堂前有粗如巨臂长丈余之大香10余杆,院中大鼎中钱纸不停地倾泄于其中,燃烧不停。檀香炉中各种奇香异木,在散发出燃烧时之香味。戏台上时时演出各种酬神大戏、皮影戏、木偶戏等。

民国时期,每年有盛大赛神庙会。庙会前先有通知,庙会队伍将经过街道,各户亦清洁殿堂,预设香案。队伍前导为2丈余长之大喇叭数支,一人荷喇叭口前行,一个置喇叭嘴于口中吹之,其声低沉,惟闻鸣鸣而已。其后为直径约5尺之大铜锣数面,2人扛以巨杠,一人击以锤,其声洪而远扬,继之为大鼓,其声如闷雷。前导之后为仪仗队与各种旗帜。神轿内有木雕像,前后乐队簇拥,高音唢呐笙笛,清音丝竹细奏。俄而百戏纷陈,诸如三国故事、西游封神,莫不极尽其妙,率以高架临空,以妙龄童男女装扮,立于高架之上,又有高跷、彩船,多饰八仙过海、牛郎织女、小放牛诸故事。

庙会上龙亦多种多样,有绸缎布匹号的各种彩绸、花布,五彩缤纷,极尽绚丽;有丝线乡庄用各种彩色线扎成的丝线龙;有瓷器店用瓷器装成的瓷器龙;有竹木行用竹木制成的竹木龙等,可谓争奇斗巧,极尽能事。

武术队亦于此时大显身手,大都为男青少年,脱剥着上身,或舞棍则如雪花盖项,或舞刀则寒光闪闪,而舞钢叉者,于叉上装有响环,将钢叉频频抛入空中,叉上钢环响声清脆,引人围观。

其后为求神队。一为香队,额扎黄巾,胸披香袋,上书“至诚进香”四字,青衣青裤,足着草鞋,腿缠绑腿,双手扶一小凳,上燃香烛,行一步,跪拜一步,数十人不等。有礼生不断地用固定的曲调唱着“南岳待天朝圣帝,至心皈命礼僧王”。其后是肉香队,即是用一香炉,燃着檀香,用3根细小链条,联结到一金属片。金属片长约数寸,密排数十小勾。祀神者伸长右臂,用小勾一一拉住手臂皮肤,于是香炉悬于手臂下。如此一长串的队伍,数十人平伸着裸露着的右臂,臂下悬着燃烧着香的香炉,在檀香的烟蕴气氛中,虔诚的行进。最后是一个巨大的木质龙头,由一壮年汉子扛着,其后是布质的龙身龙尾。每一户的家长,必然的礼请这神的象征进入每户的殿堂,绕行一周后退出,随后是一扮演财神的幼童,一手执财神鞭,一手执元宝,由成年人肩入,户主以红纸包裹铜元数枚日包封献与财神。据云,龙入民户,可保诸邪远避,人丁清吉,财源茂盛,家宅兴旺云。

3.辖神庙会

辖神庙位于望城县新康乡沱市村市镇上。建庙时间无考,但到清道光年间已具相当规模。咸丰二年(1852)毁于兵火。同治年间重修,光绪十三年(1887)铸有4米高的五层铁塔和大型香炉。庙分三进,砖木结构,地板、阶台为花岗石。庙前有广场,左右两侧各耸一20多米高的旗杆,旗杆顶上常悬挂镶有红色鳍形边的杏黄大旗。庙门正道两旁有花岗石雕塑的麒麟狮象和威武卫士。庙前有戏楼,有佚名联云:“河山社稷为谁开,听残铁板铜琶,千古兴亡归眼底;将相公侯由我作,看到忠肝义胆,万年史册系心头。”

每年农历七月十二日为辖神庙的庙会日。庙会的前两天,当地百姓要打着旗锣鼓伞,抬着辖神菩萨在各乡周游一圈。庙会开始后,按庙规,每个香客朝拜之时,都得先在庙门前杀一只公鸡敬神。每逢庙会得连续唱戏10天,白天10台戏,由庙开支,晚上9台戏由当地行会开销。戏台设计巧妙,音响效果好,艺人们的道白、唱腔都非常宏亮。长沙省城的湘剧名角,如小生吴少芝、老生欧云霞、花脸廖松柱、小丑李少成、老旦盖梅先等都是这里的常客,给庙会更添热闹气氛。庙会期间,镇上小商小贩众多,前来看戏的人山人海,既有农民,也有乡绅,还有城里来的阔太小姐。

(本文录自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一版《长沙传统风俗大观》陈泽珲主编、陈先枢编著,名城长沙网授权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9 23:47 , Processed in 0.09394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