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宗教与信仰风俗之信仰民俗与图腾崇拜

2012-4-26 21:1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100| 评论: 0|原作者: 陈泽珲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太阳崇拜

长沙厉山国帝王为何叫“炎帝”?“炎”字的甲骨文,就是用二火表示烈焰。而现代汉语对“炎”字的解释,有“火光上也”、“盛貌”、“热气也”、“南方也”等说。炎帝族之所以称“炎”,即与他们是一个善于利用太阳与火,并崇拜太阳与火的民族有关。《列子•汤问》载:“楚之南,有炎人之国。”炎人应是炎帝族之民。《淮南子•时则》载:“南方之极,自北户孙之外,贯颛顼之国(应指楚地),南至委火炎风之野,赤帝与祝融所司者万二千里。”更明确指出炎帝(即赤帝)所管辖的地区是在南方,而且地域辽阔。盛弘之《荆州记》载:“神农(即炎帝)育乎楚。”

传说中,炎帝为神农氏。也就是说,炎帝是发明农耕的农业民族的领袖。《绎史》引《周书》曰:“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作陶冶斤斧,为耒耜锄耨,以垦草荒,五谷兴助,百果藏实。”

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和温暖,食品需要火来烧烤蒸煮,因此,便形成了远古人类对阳光与火光的崇拜,他们把火焰称之为“炎”,因此,把人群中懂得阴晴冷暖和善于管火用火的人尊为首领,也称之为“炎”。久而久之,这个民族便也以“炎”为族称,而这个民族的首领则被称为“炎帝”。

“炎”的意义是阳光与火光,故远古人类发明符号时,它便被刻画为阳光形符号或火焰形符号,并把它用于族徽。在距今约7000年左右的长沙市南圫大塘新石器时代农耕文化遗址中,发现陶器上刻画了“太阳”、“向着太阳、口含着禾苗的鸟”、“南方干栏式房屋”、“流水纹”、“花瓣纹”、“草绳纹”、“农田纹”等象形符号,明显地表现了太阳与农作物的关系。这一组颇具系统性的刻画符号,可视为神农炎帝农耕文化在艺术上的表现。特别是其中有些符号,与后世的甲骨文颇为相似,可能是中国文字最早的母形。

古籍中有关炎帝神农传说也把炎帝、祝融等看作太阳神。《吕氏春秋•孟夏纪》载:“孟夏之月,日在毕,昏翼中,旦婺女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高诱注:丙丁,火、日也。)”《白虎通•五行》也说:“时为夏,夏之言大也。位在南方,其色赤,其音徵。徵,止也。阳度极也。其帝炎帝者,太阳也;其神祝融,祝融者,属续,其精为鸟,离为鸾。”这些古籍直截了当地告诉人们:炎帝是太阳神的化身,主要掌管南方广袤之地。《淮南子》中“时则训”、“主术训”对其辖地说得十分清楚:“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至呖谷,西至三危。”这些地方大体上是炎帝神农部族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先后开拓及迁徙之地。炎帝的后裔祝融则是凤()的化身,也是日神火精之类属。

对这些载述只需略为诠释,乃知炎帝作为火神的功绩。众所周知,原始人类经过实践、摸索,逐渐懂得了以火去烧大片的处女地,用火灰(草木灰)作肥料,并且运用当时所有的简陋农具进行耕种。这样,不仅种植面积扩大了,而且作物产量也提高了。最早这样做而且成绩卓著的部族,就是炎帝神农氏。因此,郑玄注释《礼记•祭法》时把兴起于厉山的炎帝神农氏干脆称之为“烈山氏”。所谓“烈山氏”者,乃用火烧山的氏族也。《绎史》中说的“以垦草荒,五谷兴助,百果藏实”,大抵也是这个意思。以火烧山,广垦草荒,获取五谷、百果的丰收,使种植发展为农业,将社会向前推进,这就是炎帝氏之所以“代号”为“神农”,并且“以火为纪”,“为火师”,或称为“烈山氏”的缘故。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载:炎帝神农氏,“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茶乡之尾(即茶陵,炎帝陵所在地酃县古属茶陵)。关于炎帝的传说留有许多拜日崇火痕迹。《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湖南酃县分卷》中《山鹰遮荫鹿喂奶》:“相传炎帝的娘,一天晚上得了一个梦,梦见太阳好象就在自己怀里一样,热得身上很难过。惊醒后便怀了孕。怀孕一年零八个月,生下一个男孩。有的说这孩子是太阳投胎,长大以后会像太阳一样,使人欢喜。也有人说他是火星投胎,又带来九口井,有火有水,好上加好,以后会是个有作为的人。”故事中,炎帝神农的母亲梦见的不是鸟类,也不是兽类,而是太阳。女登梦见太阳投胎而生炎帝,正好说明炎帝神农部族是以太阳为图腾,即崇拜太阳的古老部族。

又如《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株洲市分卷》中《倒挂金钩》:“渔夫兴致勃勃地进了大石门,沿石阶往下走过九磴,忽然金光四射,他不得不把眼睛紧闭了一会儿才慢慢打开,抬头一看,宫灯的中间,炎帝的灵柩挂在四个金钩上面,倒悬在龙爪石下。灵柩、金钩、八盏宫灯,一齐放射出耀眼的金光。渔夫虔诚地叩拜,拜谢神农的大恩大德。”这强大之光就是与安眠在灵宫的炎帝有关联的太阳之光。

据民俗学家巫瑞书研究,太阳崇拜一直延续至后世。从长沙子弹库出土的战国楚墓中帛书可知,楚人对日(太阳)、神农炎帝及水神共工也是推崇备至的,尤对共工的推崇更为煊赫、更为突出。楚人对太阳的崇拜表现为:

其一,楚人(及楚裔系族)崇拜太阳是以之作为始祖、作为图腾来崇拜的。楚之族名、国名就有太阳崇拜的表现。根据甲骨卜辞,“楚”字为2个木字中加符号“o”, “林”间的“o”即为太阳。所以,日照林间就是“楚”。“楚”字的初形,可作楚人崇拜太阳的确证。楚人公开地承认崇日,并且把“日”(o)作为徽记写在国名、族名上面,乃是一种以太阳子孙而感自豪的欣喜流露。

其二,帛书载述:“炎帝乃命祝融以四神降……乃为日月之行。”似说炎帝与祝融的神通均与日月有关。又,帛书还提到“共工推步十日,理顺四时”之事。这是说共工战胜风雨乱作、晨昏颠倒,从而使日月安位。

其三,炎帝神系与至尊黄帝的中原也大相径庭。楚之神系大抵为包戏(伏羲)——炎帝——祝融——共工,或颛顼——祝融——陆冬——烛龙——重黎等。这是太阳()神系子孙的谱系。

其四,楚王族三姓昭、景、屈,皆以日光为姓。《说文》:昭,日光也。景,亦光也。屈,疑为日出之讹形“朏”,而日初之光称“朏”。故《史记•楚世家》谓:“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屈原在《离骚》中也自称“帝高阳之苗裔兮”。高阳者,日也。

其五,楚之崇日还表现在一系列与之密切相关的风俗习惯上面。诸如尚赤、尚东、尚左,礼丹凤、朱鸟,瑞朱草、丹桂、红枫,等等。楚人相信自己是太阳的子孙,而太阳中有火,火为赤色,因而也就形成了楚俗尚赤的特殊风俗。楚人的服饰、建筑、器物固然以赤为贵,就是后世出土的战国中期楚墓中的衣衾、漆器也以赤为主色,甚至对于鸟禽、花草亦以赤色为祥瑞,足见其尚赤之风之盛。尚赤的民族,也许并不只是楚,但尚赤且尚东、尚左,那就是楚人的独特风尚了。其深邃的根源、共同的民族心理恐怕就是前面说的来自崇日(日出东方,以左为上)

其六,楚人以太阳为图腾。楚人崇日拜火,也与雷神有关。对于以农业为命脉的长沙先民来说,雷的威力可想而知。不过,雷因雨水而显,雨水滋润而农林旺盛,楚之强大有如太阳照耀林间而欣欣向荣。

 (本文录自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一版《长沙传统风俗大观》陈泽珲主编、陈先枢编著,名城长沙网授权转载)

123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2 10:13 , Processed in 0.09333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