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社会世像风俗之丧葬风俗

2012-4-26 20:5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933| 评论: 0|原作者: 陈泽珲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丧葬礼俗

湘人讳言死、丧,隐称白喜事。旧时长沙人重死尤甚于重生,许多人在生前便备办棺木,俗谓子寿防、“万年木”,俗云“生前一栋屋,死后一根木”,置办寿材是一件相当隆重的事。事先要用酒肉预约木匠师傅,做寿材的木匠师傅一般需较高的手艺,因为寿材上面不能有一根钉子,全由木头与木头缝隙嵌合而成。同时据传木匠师傅都有自己避邪的手段。木匠师傅到达的当天,老人家里办酒席,盛情款待木匠师傅,此时,老人全家作陪,敬酒。工作从第二天正式开始,老人都在旁边看着,每天都用好酒好肉招待。合棺那天,老人家里要举行盛大的宴席,宴请亲友、木匠师傅、村子里有头脸声望的人。老人在通知别人时一般都说是盖了“茅屋”,请别人赏光。事成之后,木匠师傅照例会得丰厚的利市。

长沙自古厚葬,万余座楚汉墓葬所出土的丰富文物便是证明。古代有贫者卖身葬父的,有扑柩救火的。据《后汉书》载:“长沙有孝子古初,遭父丧,邻人失火,初匍匐柩上,以身捍火,火为之灭。”

墓地大多于生前即已勘好,一般要请风水先生看地。非常看重风水、地脉,认为葬地的风水好坏会直接影响子孙后代的繁衍。

旧志对长沙丧礼多有记载,如:

清嘉庆《长沙县志》:“丧礼好礼之士有遵朱子《家礼》不作佛事者。亦有同志撰家礼,从宜为简而易行者。初丧成服,亲友相唁,谓之设奠。将葬致客,谓之开吊。酒食、布帛、舆马之费,多则数千金,少亦不下数百金,力不及者必称贷变产以行之。不如是,则群以为俭其亲矣。居城市者,则街邻各有馈遗,置酒馔,辆车将行,则鼓乐在前,继以号泣。至于作佛事、建道场,僧道罗列,剖狱、招亡,每以七日为度,其自一七设祭焚楮,以至七七者,谓之应七,虽巨族亦有不能免者。”

清光绪《善化县志》:“丧葬,士族多遵《家礼》,惟里俗相沿,宰杀作乐,盛设酒席,闻乐食旨,恬不为怪。题主必请尊客贵官以为荣,孝家俱变吉服,挂彩满堂,旗伞满路,诚不知为何礼,而士族或常行之。扛丧行苛索扛费或至数十贯不等。士绅集十余家为文公会,扛但向行内雇取扛夫,力钱不过一千六百,此举甚善。惟会内庆吊俱从俭约,庶可持久。葬后三虞礼,乡俗谓之应七,盖用佛教也。自一七至七七,延僧诵经。五七作佛枣,诵经忏,或五日,或七日,谓之做道场。子孙受遗命,有不得不行者,然诗礼漕家,祖父相传,多不为此。

堪舆术士买一抔土,安称宵穴,讽诱愚人。惑其说者,或至停柩数年不葬,甚则有谋吉夺买、盗葬等讼,惟严惩无赖堪舆,此弊可渐弭。”

清同治《宁乡县志》:“ 始死,擗踊哭泣,有小殓无大殓。及入殡成服,麻衣斩衰,要经营缕。凡亲属有服者给以白布齐衰,谓之孝衫;无服者给以袒免白布,长四五尺曰拖头,二三尺曰小帛。凡吊客,从人皆发小帛,款以酒肴,曰孝筵。许字未婚之婿,拖头下裹以红布,曰花红孝。设吊用鼓乐,曰转鼓,亦曰 开堂。邻友以香烛拜奠,曰吊纸,亦曰烧香。族戚具猪羊、酒席、纸马、人物、扁额、祭轴,鼓吹送之,曰 打祭。接绅士题主,曰点主。葬用死者应用仪仗。此行儒教者然也。”

(本文录自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一版《长沙传统风俗大观》陈泽珲主编、陈先枢编著,名城长沙网授权转载)

1234下一页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7 06:35 , Processed in 0.09292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