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百业生产风俗之商业风俗

2012-4-26 16:4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221| 评论: 0|原作者: 陈泽珲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集市风俗

早在唐代长沙就是中国南方农副产品的重要集散地和交换中心,沿江一带形成了一些集市,城内货肆行铺林立,初步形成了一座商业城市。唐大历三年(768),流寓长沙的大诗人杜甫写下了“茅斋定王城廓门,药物楚老渔商市,市北肩舆每联袂,郭南抱瓮亦隐几”的诗句。说明唐代长沙城已有较为发达的集市。

到清末,随着轮船运输业的兴起,长沙市西区大西门、小西门一带的河街兴建了泊岸和码头,并有堆栈(货仓)、牙行(经纪) 等配套设施,木材、谷米、食盐以及日常生活用品如食油、棉布、纸张、百货、煤、水果及各种土产副食品均在此集散。

今长沙市南湖港即为江南最大的木材市场,俗称“南埠”。湘水上游各县所产的杉木俗称“东湖木”,顺江而下到长沙集散。产于资、沅、澧上游各县的木材俗称“西湖木”。浏阳县东乡幕阜山区杉材俗称“浏木”。木材要从深山老林中运出,并非易事,于是便有放排人出现,俗称排客。排客趁山溪水涨,将木条扎成小排,顺流而下,全靠一根竹篙驾驭,故民间盛传排客法力无边,能战胜惊涛骇浪。如木排遇阻;能下水看个究竟;如遇风浪将木排冲散,一念咒语,片刻即可将散排收拢。

由于南湖港水域有限,清咸丰时在草潮门外设立木码头,俗称“北埠”。于是下起湘江平浪官,上至南湖港,沿河两岸都泊有木排。木商将小木排扎成大排,下洞庭,入长江,进入武汉鹦鹉洲销售,并在鹦鹉洲兴建长衡会馆,俗称“长沙府长衡帮”。

长沙在1904年辟为商埠后,遂成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长沙土产谷米称“靖港米”,饭质适口且无砂砾,在清代即闻名省内外。由于轮船运输业的开发,湘中、湘东、湘南及滨湖沿县的商品粮汇集长沙港号称靖港米,远销南京、上海。

米商除正常利润外,还用“小斗出,大斗进”的伎俩获取暴利。其实,斗桶、斛桶烙有同业公会的火印,是不能任意更换的,“小出大进”的手段全靠“把式”和他的助手来完成。谷米进店时,“把式”将谷米倒进斛斗,要补倒三下,使谷米压聚,俗称“三点头”。

这样,100石米量成98石左右。谷米出仓时手脚要快,簸箕内谷米倒进斛斗如旋风卷入,称“起旋窝风”,谷米刚好与桶持平,中间留一窝,助手用浮荡朝桶口重刮一下,谷米乘势泄下,称“滚地龙”,这样,l00石谷米可以量成108109石;进仓谷米,助手用浮荡在桶口轻轻飘过,余米不下,称“猛龙跳洞”。

长沙农村有赶集的风俗,其巿场称墟场。墟场是一种周期市场。墟场的周期主要受人口密度的影响,较大的人口密度导致周期短的集市。此外,周期还受到周和月循环的影响,大多按太阴历周期循环。墟场属低级市场,交易的商品一般为日常用品和易耗品等低级货物,为集市附近的乡村居民服务。集市地点通常位于交通适中的集镇或乡村,以及寺庙所在地、城镇边缘地带等。集市的间隔往往取决于买者和卖者所愿意离开居住地前往的最大距离,一星期,半月,一月不等,或每隔一定日期(如逢单、双日或逢五、逢十)。也有个别地方利用“庙会”、“牛市”等形式,进行一连多日的集市性质的货物交易活动。

宁乡县牛市,定期举行,经纪人俗称“牛鞭缰”。以牛换牛,俗称“兑牛”:成交后,双方换掏,叫“斟徇”。牛角挂红布,以示吉利。卖牛不卖枸。成交后,一般双方凑钱吃一顿酒饭,叫“吃合食”。带买仔猪的经纪人,俗称“带行”,家门口挂有“带行”或“带买仔猪”的牌子。专门带买稻谷.并为顾客提供加工方便者称“碓房”,宁乡县毗邻安化县边境的沩山地区多此类行业。

 (本文录自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一版《长沙传统风俗大观》陈泽珲主编、陈先枢编著,名城长沙网授权转载)

1234下一页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4 19:44 , Processed in 0.09221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