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传统节日风俗之传统大节风俗

2012-4-26 16:4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543| 评论: 0|原作者: 陈泽珲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古称“上元节”,夜晚称“元宵”、“元夕”或“灯节”。

元宵节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是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元宵观灯,宋时更盛。文天祥任湖南提刑使时曾记叙上元张灯盛况:“士女倾城”、“观者如堵”、“骈肩累足”、“咫尺音吐不相辨”。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长沙元宵灯夜,多篾扎纸糊各式灯笼,或悬之庭户,或挂于街衢,或小孩手提灯笼四处奔跑,村镇、街坊或举行赛灯会。各式花灯,争奇斗艳。故长沙谚语云:“三十夜的火,元宵夜的灯。” 长沙城区各大商店于元宵夜举办“射灯虎”(猜谜),店门口悬挂各式花灯,将谜语贴在灯上,并附奖品名称,于是观者云集,商家利市百倍。长沙今登隆街,原名灯笼街,是专卖灯笼的一条街,集中了十多家灯笼店。

长沙一般在正月初六七即开始玩龙灯,至元宵形成高潮,其时闺秀老妪也外出观灯,不拘礼节,古称“不禁之夜”。

民国时期的龙灯队还有“渔翁戏蚌”、彩龙船、高跷、跳罗汉等技艺。长沙县东乡春节舞狮,狮身用黄布或饰以五彩苎麻如狮毛状,俗称“狮王被”。狮头用栗木雕刻,下颔可以翕动,狮子面孔采用艺术夸张手法,似狮似神,俗称“狮面大王”,素为民间崇奉偶像。玩狮者为健壮青年二人,躬身于“狮王被”中,作摇滚纵跳等动作,配合默契;狮前一人戴假面具扮“土地菩萨”,与狮子共舞。

是日家家点烛于灶台屋角,户户煮食糯米元宵坨。元宵夜家人设宴团聚,共吃元宵,寓意全家团团圆圆。关于元宵的起源,相传与春秋末楚昭王有关。相传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湘江,见有浮物在江面,舟人捞起,色白而微黄,剖之其瓤红如胭脂,味道甜美。左右大臣无人识之,昭王派人问孔子,孔子曰:“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因为这天正好是正月十五,所以昭王以后每逢此日,都要命人用糯米粉仿制此果,而以山楂做成胭噜红的馅料煮熟食之。

长沙的元宵以清道光年间建于青石桥的三吉斋南货店生产的最负盛名,其选料精细,制作考究。该店每年用于制作元宵的糯米粉达5200公斤左右。该店所制元宵煮后口感糍润、细腻、个体膨大,博得广大市民的青睐,被誉为“桥上十子”之一。每逢元宵节莅临之际,凡需购买元宵者,必须于3天之前交钱订货,否则即有到期向隅之虞,正月十五这天,店铺内外热闹非凡。当曙光初现之时,市民蜂涌而至,纷纷争购元宵。早餐过后,该店的元宵就被争购一空而无货应市了。

长沙还有一家有名的汤圆店,名“柳德芳”,也建于清道光年间。由于汤圆选料上乘,制作精细,风味独特,渐有名气,以至买者非柳三的汤圆不食。因其所制汤圆个大,糕糯,馅多,肉素兼备,咸甜双全,不粘唇,不腻心,回味悠长,博得食客赞赏。尤以玫瑰汤圆最为有名,粉浆制作,糯米、大米配比恰当,糯度适口;糖馅以绵白糖、玫瑰糖和面粉为主科,另取切碎的香元条、捣碎的瓜仁、熟花生米,工艺独特,秘不外传。据传,同治年间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曾感其汤圆鲜美香甜,书赠其楹联:“枵腹而来,君休问价;从心所欲,我亦垂涎。”时值学院闳开,各县举子来长沙应试,在汤圆馆见左宗棠的亲笔楹联,无不赞叹其笔力苍劲,一时文人墨客麇集,“不吃柳德芳汤圆,不算到长沙”成为风气。柳德芳汤圆有一个吃法,即一碗汤圆配一碟芝麻粉,汤圆夹起后往碟中一滚,称为“麻打滚”。汤圆通身粘满芝麻粉,顿时芬香四溢,吃起来别有风味。

民国初期,袁世凯忌“元宵”(“袁消”谐音)二字,改称汤圆。当时流传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熟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

汤圆除可以吃外,还有一些有趣的习俗。男女双方议婚时,男方最难以启齿的是征询女方是否同意嫁给他;而女方如果不同意,也不好意思直接答复,于是便以汤圆作答。如果碗中的5个汤圆全有豆沙或麻糖作馅,那就是说女方完全同意;如果5个汤圆中只有3个是有糖馅的,则表示女方尚在考虑之中;如果男方吃到的汤圆全是实心,一点馅也没有,那就是说女方不同意。所以,凡求婚男子吃汤圆时,心里总是七上八下,不管汤圆有多烫,都要一口气吃完,尽快知道答案。

元宵节,除了观灯、舞灯、吃元宵等习俗与其他地区相同外,长沙还有一种独特的风俗活动——烧元宵。这天夜里,农家将扎好的草束置于田塍、地边焚烧;并在屋角、井旁、猪圈、牛栏、鸡舍、狗窝边点烛。一时间,漫山遍野、房前屋后,星火点点,悠哉美哉。民间认为,烧元宵可以驱瘟疫,除虫害。湖南民间还有正月十五“偷青”的风俗。元宵之夜,妇女们结伴到菜园“偷”取葱菜,以卜佳兆。妇女们在“偷青”回来后,将青菜拌和糕点煮熟食用。同时由善弹唱者唱《孟姜女》。众人和之,歌声凄婉,闻之心碎,催人泪下。俗传孟姜女千里寻夫,路途饥饿,偷摘青菜充饥。后人怜其身世凄惨.佳其爱情坚贞,便形成“偷青”缅怀的风俗。小孩子则喜欢在墙角点松明,边烧边唱:“正月十五元宵节,烧了虫蚁上天歇。”离祖坟近的,还向坟前送烛,让祖先同享人间灯火。

元宵节这天,农民习惯在田间烧草把或树叶,果树上贴红纸;晚间在牛舍、猪栏、鸡窝上点亮,鸣放鞭炮,以祈消灾除虫,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谓之“照元宵”或“炸元宵”。

(本文录自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一版《长沙传统风俗大观》陈泽珲主编、陈先枢编著,名城长沙网授权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23 20:14 , Processed in 0.10143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