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为听真话,少奇自己找群众座谈

2011-4-11 12:0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20| 评论: 0|原作者: 颜新武 范亚湘|来自: 长沙晚报

    1961年4月1日到5月15日,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带着党中央新制定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携夫人王光美一道,在家乡湖南农村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听取基层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历时44天,为纠正“大跃进”以来的“左倾”错误打下了基础。在此期间,4月12日到30日,少奇同志在长沙县天华村蹲点调查18天,和干部群众座谈达15次。而这些座谈内容的记录者,是时任湖南省委办公厅秘书处机要室副主任的陆大猷。

    昨日,在宁乡“刘少奇湖南农村调查50周年纪念座谈会”召开之际,记者见到了77岁高龄的陆老,听他讲述当年为少奇同志召开座谈会做记录的故事。

    奉命给少奇调查做记录

    1961年4月8日,刘少奇在结束宁乡王家湾的调查后,专程来到韶山,次日参观了毛泽东的旧居。4月12日,经过湖南省委的推荐,他来到当时全省的红旗单位长沙县广福公社天华大队(现在的青山铺镇天华村)继续调查。在天华大队部所在地王家塘生产队两间低矮潮湿的土砖青瓦平房里,少奇同志一住就是18天。

    当时,27岁的陆大猷在省委办公厅秘书处机要室任副主任,奉命前往为刘少奇召开调查座谈会做记录。“作为记录员,我有幸目睹并记录了少奇同志在天华搞调查这件大事。”时隔50年,陆大猷回忆往事,依然很兴奋。

    当时的天华大队,是湖南省农业合作化运动以来树立起来的一面红旗。事前中央派出了工作组在这里调查,一致认为这里是生产生活搞得比较好的典型。但这里的实际情况是:由于受“左倾”错误的影响,粮食连年减产,平均主义、虚报浮夸现象严重。可是,当地干部统一口径,隐瞒了实情。

    “为了弄清这里的真实情况,到天华大队的第二天,刘少奇就开始了紧张的调查研究工作,邀请天华大队干部召开座谈会。”陆大猷回忆道,“因此,我从4月13日起,就开始给少奇同志做座谈记录的工作。”

    15次座谈会记下10多万字

    “少奇同志对待工作的态度令人敬佩。18天,对常人来说时间不算长,但对日理万机的共和国主席来讲,分分秒秒都是宝贵的。他在这18天里,除了两次回长沙处理国事,接见外宾,其他时间都在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回忆在刘少奇身边工作的日子,陆老眼里满是崇敬之情。

    陆老回忆,少奇同志的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上午看文件、汇报材料,还要挤出时间找基层干部个别谈话,找社员群众个别了解情况;下午和晚上开调查座谈会,或找大队干部座谈,或找小队干部座谈,或找社员群众座谈,或听取工作组汇报。刘少奇在天华调查的18天时间里,先后召开各种座谈会及工作组汇报会就达15次之多!

    陆老说,15次座谈会或工作汇报会,他都在场,用钢笔速记少奇同志和干部群众的谈话,总共记了175页,每页22行,每行30字左右,加起来,记录的文字共有10多万字!

    当问到给国家主席座谈会做记录,心里是否紧张时,陆老摇摇头说:“一点都不紧张。尽管少奇同志是国家主席,但他非常平易近人,除了听到干部群众讲述生活困难,他有时脸色会比较凝重,或者沉思片刻,其他时候都是语态平和。在他身边,一点都感觉不到压力。”

    少奇同志鼓励大家说真话

    陆老回忆,每次少奇同志和干部群众座谈,或者听取中央工作组汇报,他都坐在旁边。因为要做记录,他和少奇同志都是靠得比较近的。但是,因为工作紧张,他从没有和少奇同志说过话。每次座谈会结束,其他工作人员陪同少奇同志去做别的工作了,他就忙于整理记录。因为要记得快,他都是用速记的方法,需要整理。

    尽管没有和少奇同志说过话,但陆大猷却从他的言谈举止中,感觉到少奇同志的和蔼可亲。“少奇同志和干部群众谈话,都是平心静气的,从来不训人。”陆大猷说。

    由于听不到实情,4月15日下午,刘少奇不用社队干部陪同,径直到王家塘对面的施家冲生产队,请来了8位社员座谈。陆老记得,当时少奇同志问他们对办公共食堂有什么意见。参加座谈的社员不说要办,但也不敢说不办,只讲他们在办公共食堂以前有多少红薯、芋头、豆子,养了多少猪、鸡、鸭,有多少猪肉和鸡蛋鸭蛋,现在这些东西都没有了,找个鸡蛋做药方子都难。少奇同志知道大家有顾虑,便鼓励他们说真话,反复提出“即使讲错了话,也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从而打消了社员的顾虑,摸到了大多数社员的真实想法——不赞成办公共食堂。

    少奇同志和夫人生活非常简朴。“当时他和夫人王光美住在天华大队的简陋房子里,着装非常简朴,穿一身半新半旧的灰色卡叽布中山服,脚上是一双半新半旧的青色棉布鞋,同一般的干部群众穿着没什么两样。不认得少奇同志的人,谁也想不到他就是我们的国家主席。人们都亲切地称他‘少奇同志’,很少有人叫他‘主席’。”

    “文革”时拒绝“揭发”刘少奇

    对于陆大猷来说,当年给少奇同志回乡调查座谈会做记录,既是奉命行事,是他的工作,也使他因为这样一次机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有了18天近距离的接触。没想到的是,因为此事,在“文革”中他竟然受到迫害,被停止工作达3年之久。

    1964年,陆大猷从长沙调到郴州,1965年调到桂阳。1966年,陆大猷担任了桂阳县副县长。就在这一年,“文革”开始了,刘少奇受到错误批判,一大批党的干部因此受到牵连,遭受了不同程度的迫害。

    1967年,造反派为了整刘少奇的黑材料,专程从北京跑到长沙找陆大猷,要他揭发刘少奇。见他不在长沙,又追到桂阳,不想却遭到陆大猷的拒绝。造反派见无法达到目的,只好失望而去。

    同年,在错误批判刘少奇的运动中,“大字报”满天飞。因为陆大猷没有写“大字报”,被人诬陷为“想为刘少奇翻案”而停止了工作,直到1970年下半年才恢复工作,调到一个水库工地任指挥长。1979年,陆大猷调回长沙,在湖南省社队企业局工作,1997年以副厅级干部级别退休。

    正整理记录准备写“调查实录”

    因为给刘少奇在湖南农村调查做记录这段经历,尽管在“文革”中受到牵连打击,但陆老从来没有后悔过。“少奇同志为我们共产党人树立了人民公仆的光辉典范,树立了执政为民、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我深深怀念这位开国元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回忆往事,陆老言谈中流露出对刘少奇的敬佩和景仰之情。

    陆老说,他现在正整理当年的记录,准备写一部《刘少奇天华调查实录》。作为一个亲历者和记录者,他想把那段最真实的历史展现给世人。陆老还写了一首诗——《刘少奇同志天华行感赋》,以缅怀刘少奇这位伟人,纪念那不平凡的18天:

    三年旱涝少粮瓜,大办食堂也欠佳。

    粤地运筹兴社稷,湖乡踏看访农家。

    坚持三不真言吐,克服两难父老夸。

    论道身传民做主,光辉典范誉中华。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15 01:07 , Processed in 0.09111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