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浏阳文庙祭孔古乐

2010-6-7 15:2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37| 评论: 0|原作者: 长沙非遗保护中心|来自: 名城长沙网

 

    浏阳文庙祭孔古乐是流传于浏阳地区的一种独具神韵的祭祀古乐,专用于孔子祭祀仪式,其音乐类似于宫廷御乐,其乐律、器乐配置源于古《韶乐》。

    清道光九年(1829年)浏阳知县聘请邱之睦(号谷士)组建浏阳文庙礼乐局,创制了一整套独具风韵的祭祀古乐和古乐器,史称“浏阳古乐”,用于每年的祭祀孔子的仪式。光绪乙巳年(1905年)演奏乐舞队伍增至二百多人,规模庞大,气势壮观,在全国以至海外颇具影响,传艺之士足迹遍布全国,在东南亚和台湾地区亦广为流传。民国时期逐渐衰退,礼乐局人数呈递减直至消失,如今通晓浏阳古乐之士寥寥无几。

    浏阳是一个丰富多采的礼俗文化和浓烈的民族精神相结合的地方。浏阳文庙祭孔古乐的音乐源于古《韶乐》,是在远古流传的韶乐基础上,加以修正充实,成为具有浏阳特色的古乐,故又称“浏阳古乐”。乐有“八音”,用匏、土、革、木、石、金、丝、竹等八种原材料制成,有匏埙、土埙、革鼓、柷、敌(木属)、石罄、编钟(金属)、琴瑟、箫笛等乐器,通过打击、吹弹调和音阶汇合演奏,其音律雅淡,静穆温和,令世人回味无穷。清朝道光年间,恢复一年三奏,即农历每年二月上旬和八月上旬丁日,及八月廿七日孔子生日,谓之春、秋、诞日祀孔用乐。

    浏阳文庙祭孔古乐、舞共六章:(1)迎神昭和之章;(2)初献雏和之章;(3)亚献熙和之章;(4)终献渊和之章;(5)撤馔昌和之章;(6)送神德和之章。另《风雅十二诗谱》:《呦呦鹿鸣》、《四牡》、《皇皇者华》、《鱼丽于罶》、《南有嘉鱼》、《南山有台》、《关睢》、《葛之覃兮》、《采采卷耳》、《维鹊有巢》、《采蘩》、《采蒴))。

    浏阳文庙祭孔古乐是融乐、歌、舞、礼于一炉的大型祀孔音乐,乐、舞演奏独具风格,64个人演舞,气势宏大壮观,演奏  “八音”齐备,其中金属乐器有镛钟1个、特钟1个、编钟24个,木属乐器有柷、敌各1个,石属乐器有特罄1个、编罄24个,土属乐器有瓷埙2个,革属乐器有鼓(wen)1个、应鼓1个、搏附2个、鼗鼓1个,匏属乐器有匏埙2个,丝属乐器有七弦琴6张、瑟2张,竹属乐器有凤箫2只,洞箫6只、龙笛6只、笙2个、篪4个,全套乐器共约百件。并有翟、篱、干、戚各32个舞器。演奏乐章调和配器,没有指挥,只设有麾幡2幅,升麾起乐,降麾止乐,并有旌2幅,为引舞之器。

    与浏阳文庙祭孔古乐有关的专著有:由创始人邱之睦(1781-1849)编著的《律音汇考》,八卷共十多万字;《丁祭礼乐备考》;刘人熙著《琴旨申丘》;刘伯远著《兴复国乐问题》。

    浏阳文庙祭孔古乐的基本特征:

    一、融乐、舞、礼、歌于一体,多重文化艺术相结合形成一个整体。演奏时没有指挥,乐舞生全靠平时练习娴熟,只听赞礼者立歌为据,看升龙幡动起乐,降龙幡动止乐。而器乐中柷为起乐、敌为止乐。按照特定的程序演奏和舞蹈。

    二、标准校乐器凤箫的订正。因受司马迁《律数篇》影响,自汉以后凤箫律管错列,演奏音不和谐,邱之程察觉了此问题,经过多次实践,发现凤箫律吕管错列,系误传,唯权威意见是从。而邱之程正律吕管,重新排合,再配曲吹奏即和谐了。此箫还可旋官转调,解决了要另用十二只律管定调的困难。光绪年间担任湖南训导的龚绶称邱之睦著《律音汇考》为“驳难汉儒”。

    三、古乐传下来的八类古乐器已无匏器,古制匏乐“竽”是以匏托竹管,但后均以木代匏,则八音缺乏匏的雍和之音,邱之睦自种小葫芦取瓤晒干,制成匏埙补齐八音。

    四、修改、丰富乐曲。邱之睦将原有一腔一声,一字四拍的呆板曲谱改为一板三眼并用了切分、附点延长及旋转律加花等手法,丰富了曲谱内容,乐音更悦耳动听。同时采用民间“工尺谱”记录了乐曲,为古乐走向民间开方便之门,此曲谱流传全国乃至日本和东南亚各地,

    五、浏阳文庙祭孔古乐在律制原则下,邱之睦以管音定弦音,分别以十四个不同音高调式,如慢一、二、四、六弦各一微的羽调,既不是同样慢一、二、四、六弦各一微的清羽调。因同样在七弦上紧弦或慢弦与紧慢互相变动,同是以某一弦为官调,但其音不同,对于弦上的音高,同于一般琴谱的定音法,只具备许多彼此名称不同的调式,而无绝对音高的分别,这是邱氏七弦琴定音法的又一特点。

    浏阳文庙祭孔古乐在中国古乐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突破,其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音乐艺术上的进步。浏阳文庙祭孔音乐克服了以往呆板枯燥的祭礼乐章,进行了较大的改编,将古律谱译成声字谱,对歌腔进行了再创作,配排箫和编钟上乐器奏出节章,悦耳动听,打破十二律管凤箫定音的传统方式,纠正了律吕管混杂错位排置,形成了以二十四管凤箫定音的乐制;同时在古乐创制过程中完善了八音齐全的古乐体系,使乐器合奏和谐生动。实践证明邱之睦研制的浏阳古乐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伟大创举,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古乐,成为中国古乐向新乐发展的桥梁。日本著名音乐理论家度边志雄在所著的《中国音乐史》中说到:“从事现代音乐工作者不读《律音汇考》实为憾事!”其所著《中国音乐史》中多处引用《律音汇考》中的章节。

    浏阳文庙祭孔古乐的乐章曲谱与古代祭祀乐歌有着渊源关系,是古代祭祀音乐的升华,带有浓厚的宫廷音乐特色。

    浏阳文庙祭孔古乐的发掘、整理、抢救、保护、传承已经刻不容缓。

    1、无论是对音乐艺术,还是对人们生活都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对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起着促进作用,让人们在重温浏阳古乐风采中感受到我国古文化音乐的博大精深,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美的境界,美的享受。

    2、浏阳文庙现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重新利用文庙恢复浏阳祭祀古乐及古乐舞的表演,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文物景点的内涵,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3、考察浏阳文庙祭孔古乐,无论是它的创作主体、活动参与的主体,还是乐舞的表演程序、主旨、内涵,都刻下了主流社会的特征和烙印,它不是一种土生土长、自生自灭的民间文化活动,而是通过政府组织的大型祭孔古乐活动,且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和文化倾向,尤其是乐舞的音律和韵律,明显的属于宫廷乐舞的一种艺术样式。因此,除具有音乐、舞蹈艺术研究价值外,同时有极深的社会政治、人文历史和儒家文化的研究价值。

    浏阳文庙祭孔古乐濒危表现有两个方面:

    1、文化载体的变化。自礼乐局创办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浏阳古乐后,历经近二百多年的演变。解放后礼乐局不复存在,古乐演奏组织已失去了赖以生存发展的平台,但演奏场所保护完好。(浏阳文庙经过修葺已成为南方地区文庙代表性建筑,独具特色,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一些颇具造诣的乐师、舞生因年事已高绝大部分相继谢世,其演奏技艺难以得到传承。目前,通晓该项目的仅有邱少球(77岁)、刘百祥(76岁)等数人,古乐的传承岌岌可危,发掘、开发、利用浏阳文庙祭孔古乐的工作已刻不容缓。

    对浏阳文庙祭孔古乐的保护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祭祀古乐:通过礼乐祭祀活动这种载体,反映出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丰富内容。

    2、祭孔音乐演奏中的各种乐器、道具。

    3、演礼中舞蹈。

    4、古乐伴奏音乐及乐章。

    5、祭祀礼乐中的儒家文化思想和其他文化内涵。

    6、古乐文化研究和祭祀活动的场所——浏阳文庙、礼乐局。

    7、从事古乐演奏活动的传承人。

    近年来,浏阳市政府非常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对浏阳文庙祭孔古乐的保护,成立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近期和远期的古乐开发利用的规划;实施监督管理机制,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组织专业人士根据古乐资料进行祭祀演奏编排的培训,让古乐研究更加深入,得到社会认可和传承下去;建立传承培训机制,保障传承人生活补助,让专家学者、舞生、乐师互动互补,提高技艺;实行招商引资办法,打造古乐旅游文化产业,让浏阳古乐发扬光大;每年由政府加大力度,下拨专项经费进行古乐研究及文物建筑的维修;由上级有关部门协调支持和政府投入重新制造祭祀乐器和培训,定期举行祭祀活动。2004年请乐师、舞生回忆演奏场景,并进行记录,收集原始资料,同时对浏阳古乐的器具、道具进行资料收集,为以后复原制作提供资料。2005年,由浏阳市文体局牵头针对近年来关于古乐的资料进行整理,重新编著了《浏阳文庙祭孔音乐》、<浏阳文庙祭孔舞蹈》等书。

    2008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浏阳文庙祭孔古乐成功申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图文录自二OO八年十一月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星城览珍——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荟萃》,刘新权主编。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0 20:49 , Processed in 0.09258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