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浏阳皮影

2010-6-7 15:1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72| 评论: 0|原作者: 长沙非遗保护中心|来自: 名城长沙网

 

    皮影,又称“灯影戏”或“影戏”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道具戏之一,是古老精美的国粹。它通过灯光把雕刻精巧的皮影映照在影幕(俗称“亮子”)上,由艺人在幕后操动影子,伴以音乐和歌唱,是一种深爱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古老又奇特的民间戏曲艺术。

    根据先秦两汉时期的史书记载,可以知道它是起源于我国的宗教信仰,与巫术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民俗生活是皮影戏曲艺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皮影艺术源于秦、晋、豫黄河三角地带,传统的皮影戏分布在陕西、四川、福建、广东、山西、湖南、河北和北京等地区,其中陕西的皮影比较著名。

    皮影戏是一种造型艺术与戏曲艺术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艺术,也是中国戏曲的前身。关于皮影艺术源于何时,由于缺少充分的实证依据,尚无定论,据传兴盛于唐代,最晚于宋代皮影艺术已在我国城乡相当普及;又有说,皮影萌芽于汉,发展于唐,兴盛在宋朝,它随着社会的变迁时兴时隐。

    浏阳皮影戏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其遍布浏阳市东南西北四乡,尤以西、北乡为盛。浏阳皮影活动足迹还遍及浏阳周边地区,如湘潭、长沙的湘江沿岸以及湖北的武昌、汉口、沙市,江西的宜春、万载、萍乡等地。浏阳皮影戏艺人们说:浏阳皮影戏是浏阳土生土长的,依据何在?无从稽考。

    浏阳县志载:“浏阳境毗湘赣,屏蔽长沙,山多隘险,攻守咸宜,素为兵家必争之地。旧志载,自唐至清,兵乱迭起,特别是历次更朝换代,战事无不涉及浏阳。劫后均有移民人浏,以实其地。”此外,据民间盛传,明初,明太祖朱元璋曾血洗浏阳,“摇窝里过刀”,浏阳属移民县当无疑问。皮影技艺系浏阳本土人首创还是由移民随心带入,在浏阳这块红土地上生根开花的?目前尚无确证。不过,浏阳皮影戏唱湘剧,应当成为考察她历史渊源的重要依据。

    1952年中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南地区第一届戏曲观摩汇演大会专集》湖南戏一文载:“湘剧高腔源出于江西弋阳腔,在明代中叶……由南昌经万载到湖南浏阳以达长沙。”又据1981年湖南戏剧增刊《略谈长沙高腔的源流问题》一文考证:“长沙高腔的策源地,是在湘潭浏阳等县”。此处浏阳前署湘潭当为行政隶属关系,因1983年以前浏阳隶属湘潭地区。该文又载:“到清咸丰年间,唯一保持高腔优势的戏班,仅有浏阳存在”。浏阳县志载“清光绪年间,县城紫微街谢发昌组织皮影社,并备有多副箱担,供人租用。”

    依据上述资料,应可以这样推论:明代中叶以前,浏阳人(包括移民)已草创皮影雏形,抓住湘剧流入的机遇形成皮影戏,在明代中叶至清光绪年间近400年的时间里,浏阳皮影戏以其旺盛的生命活力全面吸纳“仅浏阳存在”的湘剧优势渐成规模。

    民国初年,浏阳皮影艺人苏文珍、黄名龙、黄星同等组班进入长沙市,在庙台挂牌演出。浏阳县志载“至民国二十年(1931年),全县已有皮影戏班76个,皮影艺人150余人。民国二十九年,浏北皮影艺人在永安彭家冲组建皮影戏老廊会,入会者达百余人。”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加强了对皮影艺术事业的领导和管理,浏阳县文化部门对浏阳皮影戏尽力保护,并积极推动其提高发展,不但成立了“民间皮影艺人管理委员会”,还制定了管理办法。1985年,“皮影艺术协会”正式成立,集体加入了县文联,成为浏阳县文联中的团体成员。除十年文化大革命外,浏阳皮影戏一直盛演不衰,近年来因多元文化冲击,开始出现萧条景况。

    浏阳皮影戏的基本特征是形式古朴、灵活轻便、覆盖面广、容纳量大、极具亲和力。

    一、艺术形式古朴。千百年来,几乎所有的表演艺术都在不断进化,时刻呈现出不稳定性,而皮影艺术则不然,虽然一代代皮影艺人们殚精竭虑,在亮窗、影形的制作用材和器乐器具的选用方面进行改革,却从始至今没有改变她表演形式的原生态古朴美。

    二、灵活轻便。浏阳皮影三个人一台戏,人员少;“一颗印架子”收拢来一小捆竹把子,装置少;巡演途中一副行箱担子挑得千干净净。主家接待也极方便,礼堂可以演,晒谷坪可以演,厅堂陋室可以演,屋檐阶基上也可以演,提供两盏桐油灯或一捆蜡烛照明即可开演。轻便灵活,以小见大,以少胜多并具备随方就圆的适应性,这是她千百年来始终受宠于百姓人家的根本原因。

    三、覆盖面广。浏阳皮影戏回避了“十里三音”的晦涩土语,采用湘省官话长沙腔为演出语言,唱腔、道白也认真仿效湘剧名家派韵,故能于土俗中显现大气,听得悦耳、看得顺眼,容易被人接受,以致覆盖面遍及全省及省外周边地区。

    四、容纳量大。浏阳皮影戏的家底是湖南湘剧,因为正本戏中允许出现“水本子”成份,所以,无论本地花鼓戏或任何外来剧目都容易被移植,这是她积累大小剧目逾1000本的重要原因。加上写意式的影形表演,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表现空间极为广阔,所以说,皮影戏表演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五、亲和力强。浏阳皮影戏不但具有轻便灵活、随方就圆等亲和优势,而且演出场地小,与观众几乎是零距离,看戏的既可以在亮窗前看,也可在亮窗后看,如果点戏的人熟悉剧情,表演者也不介意他们当场讲解和评点,观众的参与性直接渲染演出现场的气氛。早些年,浏阳农村的村头巷尾还经常可以看见青少年们自制影形玩皮影。

    浏阳皮影戏剧目、曲目繁多,内容丰富,按民间习惯称谓,可分为三大系列:

    一、登台戏。即一板正经的传统湘剧折子戏,尤以唱功戏为主,如:《全家福》、《龙虎斗》、《打龙袍》等。登台戏唱腔道白考究,影形表演庄重,时间约40分钟。民间习惯认为:菩萨看登台,祖先看加官。因登台戏是唱给菩萨看的,所以必须是丝毫不能含糊的“铁本子”戏。旧时,长沙榔梨唱皮影戏还有“三出头”的特别要求,即首场皮影戏要唱三个登台戏。

    二、正本戏。分大部子戏和单本子戏两大类。大部子戏如《封神演义》、《三国演义》、《征东》、《征西》、《岳飞传》、《水浒传》等,少则连台七本,多则连台七七四十九本(如《封神》)。单本子戏如<马前泼水》、《韩湘子化斋》、《骡马桥走雪》等。正本戏演出剧目由主家选定,俗称“点戏”。一出正本戏的演出时间约两个小时,允许有搭桥“水本子”成分。虽为湘剧,但为迎合观众口味和节约演唱者的嗓音,遇有游园、观花、神仙下凡等情节时,一般改用大筒伴唱花鼓戏曲调。

    三、杂戏。相当于现代戏曲小品,如《龚三爷舂米》、《满妹子徕禾》等,取材于日常生活,多有即兴创作成分,唱花鼓戏曲牌或民间小调,插科打诨,情趣盎然,演出时间约20分钟。因语言俚俗,表演放荡,一般在送神之后再唱。

    浏阳皮影戏的道具主要由竹架子戏台、亮窗、影形、乐器组成。

    其中竹架子戏台由约26根斑竹,互相牵连钳制成四方型竹架子戏台,视形状分为“一颗印架子”、“龙头架子”或“狮头架子”。

    亮窗则是影形表演区,为长方型木框糊白贡纸,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改蒙白竹布。亮窗要求平展白净,透视效果好。

    皮影影形俗称“影戏菩萨”,分人物影形和道具影形两大类。导具影形无论方物宝物、飞禽走兽,视需要应有尽有。人物影形由影身、影头、影篮三部分组成,除关公、包公、姜维、呼延赞等特定人物形象外,其他人物则根据剧情需要按生、旦、净、丑等行当分类组合使用。

    据调查,皮影影形历来没有专门的制作人员或作坊,基本上由皮影艺人自行制作,为竞争计,各班社制成的影形也不互市。

    新中国成立以前,皮影影形的制作材料为牛皮纸打浆糊,糊至七八层压紧晒干,雕镂成形并夹附色纸后煺一层桐油,以便防水和强化硬度。后有人改用硬壳纸或真牛皮。八十年代初,浏阳县皮影工作者协会以李澄秋、周瑞华、曾凤英为首实施影形改革,采用透明塑料胶纸做底子,透明玻璃纸“赛乐乐”做面子,画、剪、刻镂后直接彩绘,影形人物玲珑精巧,倍受欢迎,除在境内及周边地区推广外,广东省巴东县、建始县文化馆也派员专程来浏阳购买、学习。

    乐器须根据场面来选择,不同的场面选择不同的乐器。文场面使用京胡、大筒、湘东八眼大唢呐、小唢呐、竹笛等乐器,由一人演奏。武场面主要使用的乐器有堂鼓、班鼓、课子、大锣、小锣、韵锣、大镲、小镲等,由一人“一把抓”演奏,需用夹镲时,由文场带下手镲。

    浏阳皮影戏的传承方式不带家族性,多以师徒双方自愿为特征,属社会性松散型。学徒中虽不乏以自娱为目的的爱好者,但绝大多数以谋生为目的。一个皮影班(社)一次只收一个徒弟,一位师父主教,另两位师父辅教,口传心授,以文、武场面及影形操作等技艺全部学会为出师标准,所以,皮影传艺一般是师出多门,很少一脉相承。因为学习项目广泛,应知、应会、必须背诵的内容太多,除特殊情况外,要求少年从艺。旧时,皮影戏学徒在学艺过程中得先挑三年“脚篮”,即被褥、换洗衣衫、油鞋、雨伞等日用行李。因皮影戏演出多为酬神、祭祖,恐女子例假不方便,故皮影技艺不传女徒弟。目前浏阳皮影戏的从艺人员大多年事已高,姜玉彬、彭德华、陈茂林、姜金树等都是造诣很高、颇有声望的皮影老艺人。

    据浏阳市皮影工作者协会统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有141位皮影艺术工作者、46个皮影队活跃在本土,现仅有60人左右常从事演出。现境内造诣颇高、有影响的皮影老艺人仅存6位,他们不但在唱念做打方面个个身怀绝技,而且都有一肚子的戏文曲目。但当今是市场经济时代,人们都忙于各种经营活动,较成熟的中年艺人没有时间去继承,十几岁的年轻人没有谁愿意学皮影,一些皮影艺术绝活面临失传的危险。皮影戏演出队伍由原来的30多支减至不足10支,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保护,浏阳皮影戏将面临消亡。

    2007年,经长沙市人民政府批准,浏阳皮影成功申报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图文录自二OO八年十一月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星城览珍——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荟萃》,刘新权主编。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6 03:47 , Processed in 0.13713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