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胡元倓墓 胡元倓墓位于岳麓山禹王碑下方,墓冢由花岗石砌成,呈长方形,双层,冢顶部为对称斜坡形,立石碑三通,墓地周砌石围。 胡元倓1940年病逝于重庆,1948 年8 月16 日归葬长沙岳麓山。著名教育家曹典球撰有《 觥觥胡氏,明经于湘。笃生哲人,共道大光。 析义许郑,植根陆王。以身为教,无或怠荒。 识时秉正,国脉相匡。薰莸严别,稍长不伤。 居忧而乐,履险而康。心绝纤尘,磨血于庠。 血有时竭,心无可量。千秋万龄,遗泽孔长。 近拟罗欧,远跻朱张。麓山嵯峨,庶几永藏。 2000 年,胡元倓墓公布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乐诚老人”胡元倓 ◆图: 胡元倓 胡元倓(1872-1940),字子靖,号耐庵,晚年自号乐诚老人。清长沙府湘潭县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拔贡。1902年留学日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科,次年归国,在长沙创办明德学堂,从此一生以从事教育为业。1911 年赴日本,就任留日学生监督,辛亥革命爆发后返国,继续致力于教育事业。五四运动时期,支持学生爱国行动。1913 年-1920年,两度创办明德大学, 均以经费拮据停办。抗日战争时期,出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0 年冬,病逝于重庆。 创办明德学堂 ◆图: 胡元倓与家人合影 ◆图: 明德学生宁调元。宁调元(1882-1913), 清长沙府醴陵人,同盟会员。清政府欲逮捕宁调元时, 胡元倓掩护其出走。1913 年宁调元被袁世凯杀害。 清同治 1899 年,胡元倓27 岁,选为丁酉科拔贡。1902 年,湖南巡抚奉命选派生员出国留学。他不顾守旧派的反对,毅然废弃举子业,与陈润霖、何炳麟、周家纯(即朱剑凡)等东渡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班学习。在日留学期间,胡元倓认真考察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经验,认为其得力于教育的发展,又对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创办庆应义塾、储才建国之举十分钦佩。在留日学生爱国思想的影响下,胡元倓深感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创痛至深,决心以教育救国、培养人才、复兴民族为己任。 1903 年初,胡元倓自日本归国,路过泰兴,与任知县的表兄龙璋商量兴办学堂。两人志同道合,认为只有兴学才能救国。随即胡无邀龙璋回到长沙,与宁乡刘作楫及龙璋的兄弟龙绂瑞商议,决定创办一所采用近代教育方式的学堂,请龙璋叔父刑部侍郎龙湛霖为总理,由胡元倓任监督,集资两千余元为开办经费,学校定名为明德学堂,租赁左文襄祠为校舍,呈请湖南巡抚批准,招收中学甲、乙两班,于 营救黄兴 黄兴来明德后,与张继、周震鳞、苏曼殊、王正廷等鼓吹民族革命思想,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义教育学生,印发陈天华所著《猛回头》、《警世钟》,宣传革命。一时,明德学堂成为新思想的摇篮,在省城颇有影响,但屡次遭到王先谦等一班守旧官绅的诬陷,几次濒于危境。胡元倓又与龙璋、龙绂瑞商量,另立经正学堂于西园龙宅,一旦明德被查封,便由经正替代。 1904 年2 月,黄兴、张继等组织革命团体“华兴会”,准备在长沙起义。11 月,起义事泄,清政府派兵搜捕黄兴。黄兴从明德学堂走避西园龙宅。胡元倓见事情紧迫,立即会见臬司兼学务处总办张鹤龄, 从容申述:“诸事我均与闻,君如须升官,以吾之血即可染红君之顶子,拿我就是。”张鹤龄为胡元倓的至诚精神所感动,当即表示:“此狗官谁愿做?此刻看如何保护他们。”于是,胡元倓与龙绂瑞设法营救黄兴脱险,逃出长沙。 1906 年, 明德学生宁调元与革命志士禹之谟发动省城各校学生,公葬陈天华、姚宏业于岳麓山,向清政府示威。事后,胡元倓筹集路费、购好船票,掩护宁调元出走。同年,明德学生魏宗铨又与刘道一、蔡绍南、龚春台发动萍浏醴起义,声势浩大。湖广总督张之洞移文要逮捕胡元倓,许多人为他担忧,胡元倓处之泰然。 黄兴决志革命,胡元倓十分钦佩,曾对黄兴说:“养成中等社会,实立国之本图,唯其事稳而难为。公倡革命,乃流血之举;我为此事,则磨血之人也。”1911 年,武昌起义,黄兴率军坚守武汉。先生祝贺黄兴说:“胜败是军家常事。以前,你们少数人革命,所以难成功。自从黄花岗起义后,全国人心都趋向革命,自然能够成功了。”民国成立,黄兴拟推荐胡元倓任教育总长,但胡元倓一心坚持办学,谢绝了黄兴的邀请。 “胡九叫化” ◆图: 明德学校校舍(老照片) 胡元倓在叔伯兄弟中排行第九,通称 1903 年,他首先是募得上海道袁树勋一万元, 在上海购置了理化仪器和博物标本。为了求这笔捐款,胡元倓曾向袁树勋下了一跪。1907 年春,因明德津贴停发,胡元倓又赶往沈阳,向奉天制军赵尔巽求助,得到一万元。 1913 年, 胡元倓以校产作抵向实业银行借5 万元,并向湖南省银行贷款2 万元,用这两笔借款,扩建了中学和小学的宿舍。 1925 年,明德经费拮据,势将停办。胡元倓去北京,请求教育总长范源濂援助。范避不见面, 他便将被卷搬到教育部的传达室,声言不见到总长,就在这里绝食。范闻讯,只得请他到家里去吃便餐,并由范的夫人捐赠金钏一对(约值数百元)解围。 胡元倓一生辛勤奔走,募捐借债,都全部用于学校的建设和设备和补充经常的开支,从没有假公济私,供个人的挥霍享受。他衣食都很俭朴,外出旅行,多借居亲友或学生家中,不常住旅社,其车船票大多由校友购赠。继配 ◆图: 被胡元倓求助的范源濂。范源濂(1876-1927),清长沙府湘阴人, 湖南时务学堂学生,1920 年任北京政府教育总长。 ◆图: 胡元倓手迹 聘请名师 胡元倓很重视高水平教师的聘请,认为这是办好学校的关键。他说:“学校里只要教员整齐,学生便乐于受教”,所以,他除了筹款外,就是聘请教师。明德开办时,理科师资最缺,他聘请了两位日本教师,又请陈介任日语助教。一期之后,陈要出国留学,呈请辞职。胡元倓再三恳请留任,陈仍然没有接受,他竟然当众长跪不起。陈介为其至诚所感,慨然允诺,留任一年。 30 多年中, 胡元倓为明德请到了许多品德高尚、学问优长、热心事业的名教师。其中有华兴会领导人黄兴、张继,著名诗人苏曼殊、吴芳吉,生物学家辛树帜,历史学家罗元鲲、周谷城,音乐家黎锦晖、张曙,化学教师郭德垂、袁鹤皋,语文教师李肖聃、周世钊,英语教师喻子贤、陈剑秋,数学教师陈鹿平、曹赞华、杨少岩,体育教师夏义可、陈奎生,地理教师文士元、谢国度,画家刘寄踪等,都在明德任教多年。他的学生任邦柱、劳启祥、魏先朴、谢祖尧、钱无咎、俞慎初、何公望、刘永济、傅任敢、蒋廷黻、曾约农、胡安恂、刘朴、邬干于,廖六如、杨伯峻、管竹等也能秉承师命,回校任教,有的长期或一辈子在明德工作。名师出高徒,明德的毕业学生,绝大多数都考入著名大学,成为优秀人才,学校也因之享有盛名,“北有南开,南有明德”,驰誉海内外。 ◆图: 胡元倓聘请的名师苏曼殊。苏曼殊(1884-1918),广东香山人,原名戬,早年加入同盟会,后遁世出家,法名曼殊。能诗善画,并精通多种语言。 ◆图: 胡元倓聘请的名师张继。张继(1882-1947),直隶沧县(今属河北)人,早年参加反清革命,1925 年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 (本文录自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中国长沙·名寝与名人》,陈泽珲主编,陈先枢、梁小进撰稿,罗炯炯、陈览月等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4-30 14:06 , Processed in 0.10493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