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刘道一墓 刘道一墓位于岳麓山青枫峡上,其夫人曹庄与之合墓。茔地面积 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馀遗孽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策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 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 1983 年,刘道一墓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同盟会第一烈士刘道一 刘道一(1884一1906),字炳生,清长沙府湘潭县人,祖籍衡山。自少受兄刘揆一影响,萌发反清革命思想。读《汉书·朱虚侯传》至“非其种者,锄而去之”二语,遂以“锄非子”为号。1904 年2月,在长沙加入华兴会,与黄兴、刘揆一等联络会党,策划武装起义, 事泄失败后,留学日本,在东京与秋瑾等组织秘密革命团体“十人团”。不久赴横滨,参加冯自由等组织的“洪门天地会”, 受封为“草鞋”(将军)。1905 年7 月参加同盟会,担任书记、干事等职。次年春,受黄兴委派回国,“运动新军,重振会党”,组织萍浏醴起义。12 月初,起义提前爆发,他先在长沙运筹策划,后赴衡山进行联络,返长沙途中被捕。12 月31 日在长沙就义,年仅22 岁。 语折马福益 ◆图: 马福益(1865-1905),长沙府湘潭人, 哥老会会首,1904年归附华兴会,参加策划长沙起义,次年英勇就义。 1904 年2 月华兴会成立以后,刘道一受华兴会会长黄兴派遣,偕同会党成员万武前往湘潭,与哥老会首领马福益协商合作事宜。此时的刘道一不过是个不满20 岁的白面书生,而马福益却是一位拥众逾万、雄据一方的“山大王”。 马见到刘、万二人,态度颇是轻慢。刘道一不卑不亢,道过礼后,即开门见山,直陈革命大义,说:“马大哥究竟是遵照洪门遗训,担起灭清复明的责任呢?还是开开山,拜拜台,收点党徒,集点金钱,头上插个草标,出卖人头呢?还是集点力量,使官军疲于奔命,莫奈我何,然后再受官厅的招抚,别开一条门径,去做满清的奴才呢?”接着,道一侃侃而谈,详尽地阐述了革命的宗旨:“第一是为图强。请看我们今日之中国,还成国家吗?推原其故,都是满洲人弄成的,所以非革他的命不可;第二是满洲人的心中,认为我辈是他的家奴,情愿将国家送给外国人,不愿还给原有的主人。古人有一句话说得好,‘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因此,又非实行种族革命不可。” 刘道一口若悬河,谈锋犀利,会党暗语行话也运用自如。马福益为之折服,当即慨然表示:“有用得着我的时候,无不唯命是从”,从此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 “将来外交绝好人物” 刘道一自幼聪颖异常,五六岁时读《孟子》,就能朗朗成诵。稍长,进入美国人凌霄志在湘潭办的学校,攻读三年,学得一口流利的英语。1904 年3 月,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官费生赴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清华学校,从此又精通日语。他更擅长于方言土语。章太炎说他每到一地,住上数月,“辄能效其方俗语言,至湖北即为湖北语,至上海即为上海语,声气密合,莫审其何所人。”此外,他还熟谙会党中人行话,精悉会党从事秘密活动的暗语。 刘道一待人热情,交游甚广,是个极为活跃的人物。同盟会成立之前,我国不少志士仁人在日本从事反清活动,但多“各立帜志,不相通问”。刘道一往来其间,纵横游说,据理力言合作共事的必要,各派党人心悦口服。一些留学生对同盟会的宗旨不很了解,经道一来往疏通后,同盟会发展有一日千里之势。因此,孙中山、黄兴等发起成立同盟会,特邀请道一入盟,并推为书记。 同盟会成立以后,刘道一以其能言善辩之才,风度翩翩,致力于同盟会对外交涉方面的事务,与人周旋应对,无不恰到好处,卓有成效,深得孙中山的赏识,黄兴并称誉他是“将来外交绝好人物”。 同盟会第一烈士 ◆图: 刘道一 ◆图: 浏萍醴起义军誓师地———浏阳大圣庙戏台(今无) 1906 年夏,刘道一受同盟会派遣从日本返国,回到湖南,“运动新军,重振会党”,谋求再次发动起义。经过几个月的筹备,组织了萍乡、浏阳、醴陵等县的新军、会党数万人,准备于旧历年底清吏封印时大举起事。 刘道一入狱后,即抱定为革命而死的决心。在狱中,他写信给友人说,“道一不忍以父母所爱之躯为毒刑所坏, 彼若刑讯, 吾则自承为刘揆一, 以死代兄, 吾志决矣。”并在狱中墙壁上题诗言志: 大地方兴三字狱,但期吾道不终孤。 舍身此日吾何惜,救世中天志已虚。 起初,清吏误以为他就是刘揆一,欣喜若狂,侦破后又企图从他口中获得革命党人的起义计划和党员名册,遭到严词拒绝。清吏讥他“畏供”,他轻蔑地回答说:“吾非畏供,无如此中大义,供知决非汝所知,徒费唇舌,何益! ”清吏恼羞成怒,以严刑逼索。道一绝口不言,以至肤肌尽裂,流血遍地。12 月31 日,狱卒骗他说,现在浏阳有会党供出了你,今日传去对质,然后以竹轿抬出衙门。刚出长沙浏阳门,狱卒就将刘道一拖出,刽子手举刀便砍。刘道一,这位反清革命的杰出活动家,成为同盟会中第一位流血牺牲的烈士。 刘道一悲壮捐躯后, 正在长沙周南女塾读书的未婚妻曹庄痛不欲生,自缢身亡。道一的父亲刘方尧,遽遭刺激,仆地中风,也在一个多月后病故。噩耗传到日本,中国同盟会总部立即举行了追悼大会。 (本文录自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中国长沙·名寝与名人》,陈泽珲主编,陈先枢、梁小进撰稿,罗炯炯、陈览月等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4-30 14:43 , Processed in 0.09448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