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锷墓位于岳麓山白鹤泉左后方山上,1917 年4 月12 日国葬于此, 湘督谭延主祭。占地面积 墓塔四周环以栏杆,东辟入口,24块护栏石板分别刻有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广西、广东、热河、察哈尔等省省长、督军所献挽词。其中福建督军李厚基、省长胡瑞霖所献墓碣云: 天启区夏,鼎命斯融。不有奇杰,孰建神功。 惟我蔡公,间气所毓。抗志黄农,潜心颇牧。 大同应运,血战元黄。驰驱滇蜀,残荡荒。 甫卸戌衣,首正经界。规画宏深,期于不懈。 天未厌乱,帝复然。手提义旅,为天下先。 豪杰景从,山泽响应。再新邦基,指挥大定。 鸣呼我公,智勇深沉。繁决剧,艰险毕任。 四海喁喁,望公未己。胡不永年,遽辞尘滓。 岘山碑在,瞻望涕零。湘江衡岳,永护英灵。 ◆图:蔡锷墓 四周均筑围墙,外围辅以石砌栏杆,左右砌有石梯导入,整个墓区古枫翠柏掩映。 墓区正下方建有蔡锷墓庐,辟《 平生慷慨班都护; 万里间关马伏波。 1983 年蔡锷墓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 年与邵阳蔡锷故居一道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反袁护国英雄蔡锷 ◆图: 蔡锷 蔡锷(1882—1916),字松坡,清宝庆府(今邵阳市)人,早年来长沙入湖南时务学堂,师事梁启超、谭嗣同。后留日习军事。1904年回国,先后在江西、湖南、广西军事学堂任教官。1911年初至云南,任新军协统,响应武昌起义,成立云南军政府,任都督。1915年在云南发动护国军起义, 任第一军总司令, 举兵入川,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后, 被任为四川都督兼署民政长。因积劳成疾,赴日本治疗,1916 年11 月病逝, 次年4月归葬长沙岳麓山。有《 神童才子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春,蔡锷不满13 岁,由父亲领着去宝庆府城参加院试。临进考场时,由于个子矮小,考生很多,父亲将他举起坐在肩上。湖南学政江标见了笑问:“怎么儿将父作马骑呀?”蔡锷敏捷地回答:“父愿子成龙嘛!” 江标高兴地召蔡锷走近,手指蔡锷说:“小学生暗藏春色。”蔡锷立即躬身道:“大主考明察秋毫。”江标大喜。后阅蔡锷试卷,拍案叫奇,赞不绝口,于是取为秀才,名列前茅。1897 年秋,蔡锷又在新任湖南学政徐仁铸的推荐下,到长沙投考时务学堂,名列第三。不满15岁的蔡锷,是40 名学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教习梁启超视为才子,师生从此结下不解之缘。 蔡锷原名艮寅。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自立军起义失败后,他深为悲愤,决心以“湖湘人杰”、“国士” 自许, 因而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锷”。锷指剑刃,表明要弃文学武,改习军事,不做文弱书生。1901 年,他自费考入陆军成城学校;次年进入士官学校,与蒋方震、张孝准有“中国士官三杰”的称号。后辗转江西、广西、云南等地,投身推翻清朝政府的斗争。 重九举义 ◆图: 蔡锷和他的长子端生 ◆图: 与蔡锷、蒋方震一道誉为“中国士官三杰”的张孝准(右)。张孝准(1882-1925),长沙人,同盟会员,1911 年参加燕晋联军进攻北京。 形势突变,蔡锷立刻传令鸣号,将七十四标和炮标的起义官兵都集中到七十四标本部之前,当众宣布起义。他将部队分为3 个纵队:第一纵队攻占督署,第二纵队攻占五华山、军械局,第三纵队是炮标第三营, 将炮口对准省城东门与南门。命令下达后, 将士们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出发。这时,蔡锷又沉着地宣布:“我们今日是为倾倒满清恶劣政府,不宜戕杀个人。汉、满、蒙、回、藏都是同胞,应该一律看待。”为严肃军纪,他明确规定:“各军不得妄杀一人,不得妄取民间一物, 必须保护居民, 防缉宵小。”之后,蔡锷率领部队迅速向昆明城跑步前进,直扑南门。南门外的巡防营200 人见起义军攻势强大, 宣布归顺。队伍进入南门后, 蔡锷立即在江南会馆设立司令部, 指挥将士攻击省城制高点五华山, 同时分兵猛攻清军重点把守的督署和军械局。顿时,昆明城中,火光四起,呐喊阵阵。拂晓以前, 起义军就攻占了城内大部分地区, 但清云贵总督李经羲等仍盘距五华山,负隅顽抗。蔡锷指挥将士们集中优势炮火, 向清军据守地区发动总攻,枪炮声中,革命军前仆后继,视死如归。 第二天上午9 点, 清军的防线被层层突破,军械局、总督衙署和五华山先后被攻占, 李经羲仓皇逃遁; 钟麟同在被俘后还凶恨地责骂起义军是“作乱”,将士们忍无可忍,挥刀将他斩决。至此,昆明全城光复。起义官兵在五华山组织了“云南军都督府”,公推蔡锷为都督。此时,他年仅29 岁。 ◆图: 各省督军所撰蔡锷墓墓铭 带头减薪 蔡锷任云南都督期间,以身作则,大力倡导廉洁奉公的风尚,曾两次带头裁减薪金。1912 年1 月,蔡锷致电省内各军政长官,约同“酌减薪俸,经期略纾民困,渐裕饷源”。根据所拟办法,正都督原月薪600 两,减八成,实给120 两;副都督原月薪400 两,减七成,实给120 两;士兵饷银仍照旧额。同年6 月,他又通电说:“现因国事多艰,再加裁减(薪俸)。凡军政学警各界,除分认爱国公债外,其原薪60 元以上者,均减为60 元,以下递减;惟目兵暂仍其旧。”这样两次裁减的结果,都督蔡锷的薪俸,就由原来的600 两减为60 两,与一个副督尉(营长)的薪俸相等。他还将“公费所入,衣食而外,一以佐军,不欲使家有赢余”。在蔡锷的倡导下,云南上下克己奉公,据有人回忆,“廉洁成为一时风尚”。 巧计脱身 1913 年“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将蔡锷削去兵权,羁留北京。袁世凯对亲信曹汝霖说:“松坡这个人,有才干,但有阴谋……我早已防他,故调来京。”蔡锷到北京后,渐渐有所觉察,又目睹袁世凯对内独裁,阴谋复辟帝制,对外大肆卖国,换取帝国主义支持的种种行径,于是暗中筹划对策,筹谋脱身之计。 ◆图: 1915 年掩护蔡锷从北京逃脱的京城名妓小凤仙 ◆图: 北京蔡锷公馆旧址 10 月下旬, 蔡锷呈文袁世凯说:“锷于本月初忽患喉痛,因连日从公,未甚留意,迁延日久,病势加剧。近则红肿异常,言语失调,饮食亦为之锐减……拟自本月二十九日起, 请假五日,以资静摄。”袁批准了。11 月中旬,他再次呈文袁世凯,以“病体未痊” 为由,“拟请续假一星期,赴津就医”。蔡锷到了天津, 又于 ◆图: 岳麓山蔡锷墓墓庐 ◆图: 邵阳蔡锷故居 反袁护国 回云南后,蔡锷与唐继尧主持会议,决定立即发动反袁护国战争,宣言:“拥护共和,吾辈之责。兴师起义,誓灭国贼。成败利钝,与同休戚。万苦千辛,舍命不渝。凡我同人,坚持是力。有渝此盟,神明必殛。”1915 年12月25 日,他与唐继尧、戴戡等通电宣告云南独立,声讨袁世凯。这一天,昆明各界人民欢声雷动, 全市游行,高呼“打倒袁逆, 拥护共和”口号,直到夜晚。 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后,蔡锷被任为四川都督兼署民政长。7月29 日,到成都视事,着手整编川军,统一财政,制订军队、官吏奖惩条例。但因艰苦转战,积劳成疾,无法坚持工作。于8 月7 日离成都赴上海治疗。9 月9 日,东渡日本,转入福冈大学医院。10 月31 日,黄兴在上海逝世,他闻讯悲痛万分,并作联致悼。联云: 以勇健开国,而宁静持身,贯彻实行,是能创作一生者; 曾送我海上,忽哭公天涯,惊起挥泪,难为卧床九州人。 3 日后,即 谁与重挥落日戈,江山憔悴泪痕多。 一时龙虎都消歇,凄绝临歧薤露歌。 ◆图:蔡锷决心【战死疆场】手迹 ◆图:长沙蔡锷路蔡锷塑像 (本文录自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中国长沙·名寝与名人》,陈泽珲主编,陈先枢、梁小进撰稿,罗炯炯、陈览月等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4-30 14:31 , Processed in 0.09525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