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杨昌济墓

2010-5-10 20:4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979| 评论: 0|原作者: 陈泽珲 陈先枢 梁小进|来自: 名城长沙网

杨昌济墓位于长沙县开慧乡开慧陵园内,系与父杨书樵之合墓,占地约50平方米,墓冢为大圆顶形,冢前有石栏和石台。墓围以花岗石建造,前向敞口,呈八字形。围绕墓冢的墓围呈腰椎形,墓碑嵌在墓围上。

1983年杨昌济墓连同杨开慧墓一道,以杨开慧烈士陵园的名义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新民学会精神导师杨昌济

杨昌济(18711920),又名怀中,字华生,长沙县人。早年就读城南、岳麓书院,究心宋明理学。戊戌变法时,参加南学会,宣传振兴农工之学。19031913年,先后在日本、英国留学,并赴德国考察,对西方教育、哲学和伦理学均有深入研究。归国后,相继任教于省立第一师范、高等工业学校,并参加反袁斗争和新文化运动。1918年任北京大学教授,五四运动期间,参与发起北大哲学研究会。1920年初病逝于北京。有《达化斋日记》及《杨昌济文集》传世。女杨开慧、子杨开智亦有名。

 

学贯中西的名教授

杨昌济出生于一个书香之家。他的高祖父、曾祖父均是“太学生”,祖父杨万英是秀才,父亲杨书樵系乡里宿儒,以授徒为业。在这样一个书香世家,杨昌济从小熟读儒家经典和宋明理学著作,深受理学影响,尤其钦服曾国藩的治学与修养方法。他深信理学的“诚”、“静”、“敬”等概念,认为只要有了诚意就能感动一切,推动一切。他还主张人应该抛弃物欲,入繁如简,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不图名,不图利,做实事,戒空谈。这种湖湘传统文化的感染陶冶,奠定了杨昌济一生的思想根基。

1894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激发了杨昌济的爱国热情。戊戌变法开始以后,杨昌济加入了南学会。他对谭嗣同心悦诚服,曾在日记中写道:“余研究学理十余年,殊难极其广大,及读谭浏阳《仁学》,乃有豁然贯通之象。”又赞颂说:“谭浏阳英灵充塞于宇宙之间,不复可以死灭。”戊戌维新失败后,他闭门研读《皇朝经世文编》和王船山史论,魏源的经世思想和王船山的哲学思想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03年,杨昌济去日本留学。此后六年多的时间里,他先后在弘文学院、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主攻教育学。1909年,他又考人英国爱伯汀大学,主攻哲学和伦理学,于1912年毕业,获文学士学位。后他又去德国进行短期考察,于1913年春返国。1913-1918年,他先后在湖南省立高等师范学校、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湖南商业专门学校任教。1918年夏,应著名教育家、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邀,赴北京大学任伦理学教授,这时他已是国内很有名声的教授和学者了。

 

新民学会的精神导师

1918年,在湖南思想文化界还十分沉寂的状态下,长沙出现了全省第一个提倡新文化的团体——新民学会,发起者主要是毛泽东、萧子升、蔡和森等一批湖南第一师范学校风华正茂的青年学生。他们目睹当时社会的黑暗,人心的动荡,封建复辟思潮的泛滥,逐渐意识到非进行一场文化启蒙、道德改良运动不足以拯救中国,于是集合同志,于这年的414成立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团体新民学会。

新民学会的宗旨是“革新学术,激励品行,改良人心风俗”。它规定会员必须具备纯洁、诚恳、奋斗和服从真理4个条件,并制定了不虚伪,不懒惰,不浪费,不赌博,不狎妓等5条必须遵守的道德自律。学会成立后,除第一师范外,长郡中学、周南女校、商业专门学校等学校的进步学生和青年教师相继入会,会员很快发展到七八十人。

这个充满着生气和理想的团体虽然都只是一些青年学生,但是他们有一位衷心爱戴和祟敬的导师,这就是杨昌济。《新民学会会务报告》说:(会员)“诸人大都系杨怀中先生的学生,与闻杨怀中先生的绪论,作为一种奋斗和向上的人生观,新民学会乃从此产生了。”

1913年起,杨昌济先后在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湖南高等师范、湖南商业专门学校、长沙第一联合中学等校教授过伦理学、教育学、哲学等课程。由于他学问渊博而又人格高尚,所以极受学生尊重。湖湘人士曾评价他:“对于中西学术源流,政治风俗,了如指掌,加以本身之存养觉察,事事物物,无不加以详密之分析,而后出之为语言,发之为文章,经师人师,备诸一身。以故来学之士受其熏陶,无不顿改旧时之宇宙观,如饮醇胶,受其影响……在湖南教育史中实别开一新纪元,不可忽视!

当时,中国新文化运动正在兴起,《新青年》问世后,杨昌济除自己认真阅读外,还积极向朋友、学生推荐,成为《新青年》在湖南的最早宣传者。湖南新文化运动中,杨昌济以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为武器,批判中国封建的伦理纲常,称“中国三纲之说,严重卑幼而薄责尊长,实酿暴虐残忍之风”。他极力主张用“新时代之眼光来研究吾国之旧学”,然后在此基础上“合东西洋文明一炉而冶之”。杨昌济的这种中西文化观对他的学生影响深远。毛泽东曾在1920年写信给同学周世钊说:“世界文明分东西两统,东方文明在世界文明内要占半壁的地位。然东方文明可以说就是中国文明,吾人似应先研究过吾国古今学说制度的大要,再到西方留学,才有可资比较的东西。”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可以说就是直接来源于他的老师杨昌济。杨昌济以其渊博的学问、崇高的人格,对新民学会产生了很大影响,以致后人曾高度评价说他是新民学会的精神导师。

 

倡办湖南大学

杨昌济重视普及教育和社会教育,也很重视高等教育。他在归国后不久,即于《湖南教育》杂志发表了《余归国后对于教育之所感》一文,根据他在国外考察教育之所得,提出了我国各省应创设大学的主张。

对于湖南应创办大学,杨昌济尤为关心。还在辛亥革命之前,他就和章士钊酝酿过创办湖南大学。他在考察英国教育制度时,发现英国小学校长大多为大学毕业生,有的小学教员也是大学毕业生。英国重视师资的培养,所以中、小学教育质量比较高。他还发现英国的大学很多,许多大学历史悠久,学风良好,组织完善,经济独立。相比之下,湖南却没有一所正规大学,这是极不合理的。因此他认为湖南不办大学,中学教员就没有来源,整个湖南的教育事业就会受到阻碍,于是在《余归国后对于教育之所感》一文中,提出了创办湖南大学的设想。他认为可以仿效英国的做法,把几个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一个大学,即将湖南高等师范学校、高等工业学校、明德高等商业学校、法政学校、医学校等,联合组成为湖南大学,一切组织章程参考东西洋各国成法。他认为,这件事“造端宏大,事非易举,然为开发国力、集中思想之计,此等计划不可少也”。

(本文录自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8月第一版《中国长沙·名寝与名人》,陈泽珲主编,陈先枢、梁小进撰稿,罗炯炯、陈览月等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5 17:46 , Processed in 0.10458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