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自元墓位于长沙县高桥镇思公村思公山,占地约 “字圣”黄自元 黄自元(1837-1916),字敬舆,清长沙府安化县人。同治七年(1868年)中进士第一甲第二名,授编修,历任顺天乡试同考官、江南乡试副考官,迁河南道监察御史、宁夏府知府。一生勤于书法,博采颜、柳、欧各家之长,自成“黄体”。曾为同治帝生母录写神道碑,被御赐为“字圣”。所书柳公权《玄秘塔帖》、欧阳洵《九成宫帖》,由长沙墨香书画店刻版印售,开长沙书写刻印字贴之先河。 自成“黄体” 黄自元自幼随祖父黄德濂学书法。在祖父的严格要求下,他常悬腕书写,锻炼臂力。他的书法,学崇颜、柳,旁及诸家,篆、隶、草、楷,无所不精,尤以楷书独秀,铁画银钩,力透纸背,新标隽逸,传播艺林,卓然自成一家,号称“黄体”。当时,地方上凡有碑碣之文、祝颂之作,皆以得黄体之书为荣。长沙“乾元宫”、“多佛寺捷径”等碑匾均为黄自元所书。便条零笺、扇面题记,人争收藏,甚至高价出售,获取厚利,虽穷乡僻境,翁媪妇孺,皆无不知黄自元书名。传说同治皇帝逝世,其灵位即是黄自元奉两宫太后之命所书。书写大行皇帝灵位,仪式颇繁,须先将已刺绣好的二龙捧圣皇灵悬挂在灵之前,然后沐浴薰香,身穿朝服,珠冠履带,在“飞龙在天”的哀乐声中,三拜九叩首以后,跪于绣墩之上,悬手挥毫,一笔不拘地楷书“奉天承运大清皇帝爱新觉罗载淳之灵”十六字。难度之大,艺术之精,观者仰止。同治帝之母病逝,黄自元又被召进宫,书写神位,也是工整匀称,受到赞赏,赐以“字圣”名号。 晚年时,黄自元在长沙曾楷书《正气歌》、《千文字》法帖两本和书法间架结构帖一本行世,作为当时蒙学习字教材,流传颇广。 “商山四皓”之一 光绪间,黄自元历任河南道、陕西道监察御史,简放甘肃宁夏知府。光绪十四年八月,以丁母忧回籍,从此闭门不出,以文采志节,提携后进。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起,湖南巡抚吴大率湘军赴山海关一带参战,他随军参赞,及兵败牛庄,遂从海上逃归。从此居住长沙,先后主讲湘水校经堂及成德书院,日与诸生析疑解难,勤诲不倦,暇则与王先谦、汪镜清、孔昭绶诸名儒硕学文酒过从,讲道谈艺,人称“商山四皓”。他还与王先谦等创设宝善成机器制造公司,制造机械及电汽灯等件。 宝善成机器制造公司是当时充满朝气的湖南维新运动的产物。1896年秋冬间,湖南巡抚陈宝箴委派王先谦、黄自元等负责筹办机器公司。众绅商议既定,遂举王先谦、黄自元、熊希龄、蒋德钧、陈海鹏五人共同经理,定名“宝善成制造公司”,并禀请在东征局筹饷的盐斤加价限下,每百斤补收两分,以作公司筹备基金,获得两江总督刘坤一的批准。但后来此项经费没有着落,公司改为官督商办,加紧筹集商股,王先谦、黄自元率先入股。1897年公司开工,首办电灯业,很快“城北一带已燃有四百余号”。公司历时近4年,并一度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最终随着维新运动的失败而“废于一旦”。 民国五年(1916年),黄自元病逝于长沙,享年78岁,葬 (本文录自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中国长沙·名寝与名人》,陈泽珲主编,陈先枢、梁小进撰稿,罗炯炯、陈览月等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4-30 14:21 , Processed in 0.09577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