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何绍基墓

2010-5-10 20:3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33| 评论: 0|原作者: 陈泽珲 陈先枢 梁小进|来自: 名城长沙网

何绍基墓在长沙市雨花区雨花亭乡石人村石竹坳东山坡。石人村因存多尊宋代石人而得名。墓坐西朝东,花岗石墓围,直径5.6,土冢高0.8,底4。冢首竖祁阳石墓碑三通,主碑高2,宽0.6,阴刻楷书“何公子贞大人墓”。两侧耳碑高1.7,宽0.5。阴刻碑文内容为何绍基生平简介。1958年兴修农田水利时,墓围被毁,现存土冢及残墓碑二通。

1988年,何绍基墓公布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规划建“绍基公园”。

 

晚清书法大家何绍基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居士,晚号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清名臣何凌汉之子。自少习于馆师,道光十六年(1836年)考中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提调总纂协修、武英殿纂修,并先后担任过福建、贵州、广东等省乡试正、副考官。咸丰二年(1852年),由于侍郎张芾保荐,被咸丰皇帝简放四川学政,后因直言丢官。此后潜心教育,曾主讲济南泺源书院、长沙城南书院。同治九年(1870年),曾国藩及江苏巡抚丁日昌延主苏州、扬州书局,校刊大字《十三经注疏》。同治十二年(1873年)逝世于苏州。一生精于书法、考订和诗歌,倡导“宋诗运动”。有《东洲草堂诗集·文钞》、《说文段注驳正》等著作传世。

 

嗜碑

何绍基学书法有一个鲜明特点,即“重骨不重姿”。他在习书法之时,特别注重临碑。一生为寻碑访拓,费尽心血。

“但闻名迹与古刻,不惮临深兼履危。”《灵岩寺碑》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李邕所书。何绍基为求得此碑真迹,曾“遍问寺僧”,但很久不知其下落,对此一直耿耿于怀。后来何绍基从一友人口中偶然得知此碑在鲁班洞中,欣喜若狂,决定亲自取碑。鲁班洞因处于峭崖陡壁上,又为杂草覆盖,即使一般山樵也难以进去。但何绍基“草间就沿缘,石罅竞摩控”,好不容易下到洞中,一看,“书势果雄伟,义征非谀诵”,大喜过望,如获至宝。

焦山的《鹤铭》因是篆文,千百年来“任风潮打,形神未改”,且“南碑兼有北碑之势”,何绍基对此碑格外看重推崇。“每至焦山,必手拓此铭”,前后数次。在他第一次手拓此铭时,正值大雪,何绍基却兴趣盎然,照拓不已,事后还写诗纪念:

我昔渡江冬扬,笠戴大雪拓鹤铭。

登山瞻之疑有灵,雪色石气交晶荧。

为买碑拓,何绍基更是不惜重金。北魏《张黑女墓志》、宋拓唐代薛少保书《信书禅师碑》等均属墨拓孤本,堪称海内之奇,历为书家所重。为求其藏本,何绍基倾其所有,重金购得。他本人有诗云:“吾为子谋非所惮,连城之价恐佛任。”耗资之巨,可以想象。

对每一名碑拓,何绍基欣赏揣摩,“爱玩不辞”。在得到《张黑女墓志》后,前后四年入都出都,往返二千余里,“船窗行店,寂坐欣赏”,所下功夫极大,以致不少书家认为他的书法多得力于此。

正因为他如此勤学苦练,博采众长,既临摹碑帖,又不为之所拘。所以,他的书法艺术既能保持古法特色,又颇具独立个性,终于自成一家。

 

回腕悬笔

何绍基一生善书,在清代后期名家众多的书坛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书法大家。他真、行、草、隶、篆诸体具备,熔铸古人,自成一家,被人推为第一,誉其“使数百年书法于斯一振。”然而他这种为后人推崇备至的“何”体字,则是他用别具一格的回腕执笔法创造出来的。

传统书法指法,都是指背朝右,虎口向下。但何绍基则反其道而行之,使用所谓回腕法或叫反执笔法,即把腕肘提起,把手掌折将过来,指背朝左,虎口向上,用四指与大指相对夹管作书。用此法作书是很费力的,因为腕力笔锋非天生自然,但为了“从一二千年后策驾骀以蹑骐骥”,何绍基坚持用这种方法写下去。在书写中他也吃尽苦头,曾说:“每一临写必回腕高悬,通身力到,方能成字,约不及半,汗浃衣襦矣。”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反而“至老不废”,硬是用回腕法创立了一种新的风格,不但牢笼百代,而且睥睨一世。用此法作书,何绍基曾令研香“伏地叩头曰:‘佩服,佩服。’”在游港澳时也曾“试悬老腕惊群酋”。

对于何绍基这种反传统的握笔法,后人也曾给予各种非议,但大多数书家都予以褒扬。有人说他:“为了自立成家,跳出板滞僵化的馆阁体桎梏,毅然用回腕的方法,于是笔势大异,写出了面目一新的何字,终于成为一代一家。”还有人说他“从一个错误的方法获得了神奇效果。”

 

性喜远游

何绍基一生豪迈不羁,酷爱游览,他的许多诗作都是在远游中成就的。对于游览的兴趣,他自己曾说过:“一年不出游,似负一年债。”

虽在梦中,亦梦出游。在《无园种菜》诗中说:“夜夜不离车与舟,梦中勤补醒时游。好乘健臂如双翅,快与翱翔遍九州。”他所游范围极广,除甘肃、云南、西藏之外,几乎走遍了全国。在《解缆》诗中,何绍基说:“看山持节旧词汇,游遍闽黔粤蜀秦。野逸本如猿性格,超遥真有鹤精神。”即使到了老年,他也游兴不减:“我从踏雪峨眉后,岱华嵩衡遍狂走”,“游踪漫笑老来颠,颇喜爱山得偏福。”

对于游山玩水的目的,何绍基也是自有道理的。一是增广见闻。在《爱山》诗中说道:

诗人爱山如骨肉,终日推篷看不足。

诗人腹底本无诗,日把看山当书读。

二为开拓胸襟。在《夜起》诗中说:

寒雨连江又逆风,舟人怪我屡开篷。

老夫不为青山色,何事欹斜白浪中。

三为扩充知识。诗曰:

我虽足迹半行省,若说狂游今始逞。

世间千幽万奇境,几时到遍心始肯。

同治年间,何绍基回到长沙,主讲长沙城南书院多年,并任书院山长之职。其间他居于长沙化龙池街,居室名为“石山房”,其《秋旱》一诗云:

深秋懒上定王台,日气薰蒸眼怕开。

晚稼难将农望补,闲云不送雨声来。

荒原愁咏王孙草,夹道空忙举子槐。

最惜门前萧淡意,化龙池水浅如杯。

(本文录自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8月第一版《中国长沙·名寝与名人》,陈泽珲主编,陈先枢、梁小进撰稿,罗炯炯、陈览月等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5 15:14 , Processed in 0.09779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