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刘錡墓

2010-5-10 20:2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936| 评论: 0|原作者: 陈泽珲 陈先枢 梁小进|来自: 名城长沙网

刘錡墓位于浏阳市金刚乡金庄村。墓坐北朝南,土筑墓围及冢,冢高0.6,底径2.5。冢首竖青石墓碑,碑高0.7,宽0.4,阴刻楷书碑文“宋刘錡将军墓”。碑上又横卧一大块不规则青石,显得十分苍古。

另据刘氏族谱记载,刘錡葬于今望城县谷山南麓。于是,浏阳刘錡墓有人疑为衣冠冢。其真相如何,已无从可考。

 

抗金名将刘錡

刘錡(10981162),字信叔,宋德顺军(治今甘肃静宁)人。建炎中,为陇右都护,为西夏人所畏。张浚宣抚陕西,任为泾原经略使。绍兴初赴京,领宿卫亲军。十年(1140年),宋金和议成,充东京副留守,率八字军赴任,于顺昌与金兀术战,大败其精锐10万人。次年,与张浚、杨沂中会师援淮西,破敌于柘臬(今安徽巢县北)。旋遭秦桧、张俊忌,罢兵柄,知荆南府,旋知潭州。三十一年,金兵南下,任江淮浙西制置使,守淮东,因老病不能任事,退至镇江。次年忧愤而死。

 

陇右“刘都护”

刘錡出生于北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父亲刘仲武,是一员武将,任泸川军节度使。少年时代的刘錡英俊伟岸,善于射箭,声如洪钟。他曾经跟随父亲出征作战。一次,牙门外的水斛满了,刘錡张弓搭箭,一箭射出,将水斛射穿,拔去箭头,水即从箭孔中滴出。随后,他又发射一箭,正中箭眼。旁边的人看了,莫不为之赞叹。

宣和年间,刘錡被授以阁门祗候官职。南宋高宗即位,录用先朝将领之后,刘錡被召见,授以阁门宣赞舍人,后任为陇右都护。其时西北羌人建立的西夏国兴起。陇右与西夏相邻,常有战事。刘錡屡战屡胜,甚为西夏人所畏,以至其小孩啼哭,长者即吓唬说:“刘都护来了!”小孩即吓得不敢哭了。

不久,抗金名将张浚宣抚陕西,一见刘錡,即称为奇才,任命为泾原经略使兼渭州知州。绍兴年间,他又先后担任宣抚司统制、江东路副总管、果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主管侍卫马军司,成为手握重兵的将领。

 

顺昌大捷

绍兴十年(1140年)正月,南宋与金国和议告成。刘錡任命为东京(今河南开封)副留守,率领所部八字军共4万人,自临安(今杭州)出发,沿长江而上,渡淮河,赴东京上任,于五月抵达顺昌(今安徽阜阳)。

这时,金国却又背盟负义,分兵四路,发动了对南宋的进攻,先后进入河南、陕西,金军元帅兀术并已占领东京。刘闻知金兵南下,占领东京的消息后,遂与顺昌知府陈规商议收兵守城之计。其时,诸将领都认为金兵强大,不可敌也,请求以全军撤退,顺流回江南。刘錡说:我本来就是赴任充当留守的,今东京虽失,但全军至此,有城可守,怎么能放弃呢?“吾意已决,敢言去者斩!”于是他下令将船凿沉,以示决无退志,又令将家眷安置于一所寺庙,积薪于门,并告诫守门的说:如有不利,即焚吾家,毋辱敌手也!

当时,顺昌城守备单薄,刘錡亲自登城督察,取原伪齐王刘豫所造痴车,以轮辕埋城上,又将民户门扉周匝作隐蔽。筹划了六天之后,金兵渡过颍河,包围了顺昌城。刘錡下令募勇500名,夜袭金营。是夜天雨,电光四起,500勇士冲入金营,见辫发者即歼之,金兵大败。

金元帅兀术在东京得知金兵战败,立即率兵10万来援。刘錡派部下耿训与金兵约战。兀术怒称:以吾力破汝城,简直是用靴尖就可以踢倒。耿训又表示,愿意造浮桥5座,请金兵渡过颍水再交战。次日黎明时,刘錡果然搭建了5座浮桥,并于颖河上游及草中置放毒药。时值盛夏,金兵远来,军马饥渴,饮用了水草的都突然发病。如是刘錡率军以逸待劳,随即发兵出城,与金兵接战。

大战时,兀术披白袍,乘甲马,以亲兵三千督战,其兵士都穿着重铠甲,号称“铁浮图”;戴铁兜牟。三人为伍,贯以皮绳,每进一步,即用木马拥之。刘錡指挥所部以枪挑去其兜牟,用大斧断其臂,碎其头。金兵又以铁骑分左右翼,号“拐子马”,号称“长胜军”,专以攻坚,又为宋军所败。其时,鼓声震山谷,金兵大败而去,弃尸蹩马,血肉枕籍,车旗器甲,积如山阜。刘錡以逸待劳,以少击众,获取大胜。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顺昌大捷。

 

忧愤而逝

顺昌大捷后,刘錡名声大震,金军将士也为之敬畏。绍兴十一年(1141年),他又会合杨沂中、王德等部宋军,在柘臬一战,大败金兵。刘錡杀敌功高,却引起了南宋朝廷内投降派秦桧、张俊的妒忌,不久便被免去兵权,任知荆南府,还曾一度任潭州知州。在潭州七年,他曾登上长沙县境天华山,目睹此山跌宕成谷的险要地形,顿生收复祖国大好河山之豪气,遂成七律,诗云:

尽扫妖氛六合清,匣中宝剑血犹腥。

夜观星象鬼神泣,昼会风云龙虎惊。

重整河山归大宋,两扶社稷复东京。

山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叨叨问姓名。

绍兴三十年(1161年),宋高宗重新起用刘錡为威武军节度使,统兵驻守长江要塞镇江。次年金兵又大举南下,刘受命引兵屯扬州,又败金兵。后他因病回镇江,不久被召回朝。

回到京城临安后,刘錡寓居都亭驿,病情严重。高宗还曾派国医前来诊视。这时朝廷在投降派主持下,仍在与金国议和。一天金国使节将至,权臣汤思退不顾处于重病的刘錡的安危,要将都亭驿作为接待之所,派人通知刘錡移居别试院。刘愤怒至极,当即呕血数升,忧愤而死,时在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闰二月。遵其遗愿,安葬于他曾经任职过的潭州。

(本文录自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8月第一版《中国长沙·名寝与名人》,陈泽珲主编,陈先枢、梁小进撰稿,罗炯炯、陈览月等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4-30 16:01 , Processed in 0.09088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