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著王陵 吴著王陵位于长沙河西咸嘉湖畔象鼻山,即今王陵公园内, 1978年发掘,是迄今发现长沙汉王室墓葬中规格最高的。长沙西汉王室墓发掘的重要价值,在于展示了当时的葬制礼俗。墓室是有“梓宫”、“便房”、“黄肠题凑”的大型木构。据史书记载,这些木构都属“天子之制”。“梓宫”指梓木制作的寝宫;“偏房”是帝王墓中供吊祭者休息用的侧室;“黄肠题凑”中的“黄肠”是指树心为黄色的柏木,“题凑”是指柏木绕棺椁四周层层垒积。吴著的陵墓由通道、题凑、外椁、前室、外回廊、内回廊、棺室和套棺组成,通道、前室、回廊、棺室间都有门扉相通,俨然是地上宫殿的缩影。题凑柏木总计908根,每根长1.5—在此之前的1974年,此地还发掘了西汉某长沙王妃曹的陵墓。1993年,又在离此地不远的岳麓山北麓发掘了一座长沙国某代王后渔阳的墓,被评为当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虽然这些墓均被盗过,但仍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玉器、漆器、陶俑等珍贵文物。其中以玉器最富特色,有玉佩、玉璧、玉环、玉瑗、玉璜、玉贝等众多类型。王妃曹的3方玉印,制作极其精美,堪称汉印之冠。曹的墓室与墓之间尚有一对偶人,高仅 1983年,西汉长沙王室墓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汉长沙靖王吴著 吴著(?—前157年),一名吴差,西汉长沙王吴芮曾孙,长沙共王吴右子。汉文帝前元二年(前178年),因父共王吴右去世,嗣长沙王位。在位21年,抗御南越王赵佗侵袭,忠于汉室。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去世,谥靖王,葬临湘(今长沙市)。 长沙国王之后 吴著为长沙国第五代王,其曾祖父吴芮即第一代长沙王,秦末时为番阳令,因颇得江湖间民心,号称“番君”。秦末农民大起义时,吴芮率越人举兵反秦后项羽分封诸侯,将吴芮立为衡山王,建都邾(今湖北黄冈西北)。楚汉战争时,吴芮毅然归汉,与韩信、英布等上表称臣,拥戴刘邦,成为西汉开国的元勋。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即颁布诏书,嘉奖吴芮:“从百粤之兵,以佐诸侯,诛暴秦,有大功,”并封其为长沙王,建立了长沙国。 吴氏长沙国处于汉初诸侯国最强盛的时代。刘邦封立的8个异姓诸侯王国,势力强大,经常与汉朝廷分庭抗礼,甚至起兵反叛。惟独长沙国“为藩守职”,保境安民,始终忠于汉中央政权,没有参与其他异姓诸侯王的谋反活动。 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举兵反汉。刘邦率军亲征,大败英布。英布原为吴芮女婿,败后无处可去,便率残部渡过淮河,来到长沙国。这时吴芮已去世,其子即吴著的祖父吴臣继位。吴臣深明大义,假意与英布逃亡,后在番阳兹乡将其处死。其时,刘邦曾特地下诏:“长沙王忠,其著定令”,高度评价了吴氏长沙国忠于汉室,维护统一的立场。 吴臣去世后,其子即吴著之父吴右继位。吴右去世后,吴著即登上长沙王位,是为第五代长沙王。西汉著名的政论家和文学家贾谊,就是在这一时期被汉文帝派来长沙国,担任太傅的。 抗御南越 吴著在位时,长沙国正处于与南边的南越国相抗衡的形势之下。秦末汉初,今两广广大地区称为南越,为原南海尉赵佗所割据。刘邦曾派陆贾前往,封赵佗为南越王。吕后时,有朝廷官员奏请禁止向南越出售铁器。赵佗却归咎于长沙王,便恃其势力强大,悍然称“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败数县”。吕后曾派隆虑侯周灶、博阳侯陈濞率军南征,但久未取胜,遂屯兵于长沙国南境。 文帝时,也就是吴著即长沙王位后,对南越采取抚绥政策。赵佗取消了帝号,仍称南越王。作为西汉的前沿阵地,长沙国始终担负着防御南越国入侵的重任。为此西汉朝廷和长沙国都派有军队,驻扎在与南越国接界的长沙国南境。1971年,在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发掘的西汉墓出土了这一时期的《驻军图》。这幅图,所绘主区位于九嶷山与南岭之间,方圆约500里,绘有山脉、河流、城邑,乡里、道路等。在这一范围内,汉军有“周都尉”、“徐都尉”、“司马得军”和“桂阳口军”等4支部队,设有军事要塞3处、营垒9处,并设有烽火台等。其中司马得军即是长沙王所派出的部队。 (本文录自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中国长沙·名寝与名人》,陈泽珲主编,陈先枢、梁小进撰稿,罗炯炯、陈览月等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4-30 15:41 , Processed in 0.08988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