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国长沙•名寝与名人》序

2010-5-10 19:2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17| 评论: 0|原作者: 陈泽珲|来自: 名城长沙网

    这是一部记录长沙地区名人陵寝及陵寝主人生平事迹、传奇故事的专著,它收录长沙地区今存名人陵寝共82座,其中45座已公布为全国、省、市、县四级文物保护单位,占长沙地区文物保护单位总数28%。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为辛亥革命领袖黄兴墓、反袁护国英雄蔡锷墓;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1处,如马王堆汉墓、长沙王吴著王陵、晚唐名相裴休墓、南宋理学大师张栻墓、南宋福王赵汝愚王陵、晚清重臣曾国藩墓、爱国将领左宗棠墓、戊戌维新领袖谭嗣同墓、辛亥革命元勋蒋翊武墓、革命烈士杨开慧墓、工运领袖郭亮墓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如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墓、清末重臣张百熙墓、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墓等。另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在暂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名人陵寝中,其墓主人也都极富盛名,如南宋抗金名将刘錡、元代一代宗师欧阳玄、清代大书法家黄自元、抗日名将齐学启等等。这些名人陵寝是长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一笔宝贵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司再生的旅游文化资源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长沙名人陵寝之多,名人类别之齐全,也是长沙历史文化名城区别于其他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特色之一。“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自汉代以来,长沙大地各类名人就层出不穷。古代名人中既有帝王,如吴著、赵汝愚、朱见浚,又有将相,如利苍、裴休、张浚、张武;既有朝廷高官,如易祓、欧阳玄、何凌汉,又有著名学者,如吴道行、陶汝鼐等。近代以来,长沙名人更是以联袂而起、结群而强著称于世。以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的湘军集团群体,以谭嗣同、张百熙为代表的维新变法人才群体,以黄兴、蔡锷为代表的辛亥革命志士群体,以王先谦、黄自元为代表的经学派人才群体等,无不令世人瞩目。民国名人中虽有军政要员,但更多的是卓有成就的人文学者、教育家和科学家。尽管不同的人才群体的政治主张可能迥异,而注重经世致用则是他们的共同之点。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心忧天下,敢为人先。

    是什么原因造就湖南近代名人辈出?这首先要归源于湖南知识分子“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近代长沙名人大多继承嘉道湘籍经世派之传统,崇尚南宋理学中的湖湘学派。湖湘学派的鲜明特点,就是把传习理学的学术教育活动同经邦济世、解危救难的强烈经世愿望紧密结合在一起,在知与行的关系上,重行的作用,强调致知力行、知行互发。关于湖南人的性格,司马迁称其为“骠悍”。戊戌维新期间,谭嗣同高呼“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中国请自嗣同始”;辛亥革命时期,黄兴指挥广州黄花岗起义,打断两只手指,仍战斗不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杨开慧在监狱中受尽肉体折磨,口里吐出的只有3个字:“不知道”,即是最好的例证。许多革命志士为探求中国富民强国之路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仅长沙岳麓山就长眠了18位辛亥革命烈士,之后又有北伐阵亡将士、抗日英烈和革命烈士安葬于此。可歌可泣的壮烈事迹与岳麓青山融成一体,应验了“青山有幸埋忠骨”的诗句。

    关于“长沙名人”,有多种概念。一是籍贯为今长沙所辖地区的名人,今长沙包括长沙市、长沙县、望城县、浏阳市、宁乡县;二是籍贯为1911年以前“长沙府”的名人,长沙府包括长沙、善化、浏阳、宁乡、湘阴、益阳、安化、湘潭、湘乡、醴陵、攸县、茶陵等十二县州;三是籍贯虽非长沙,但长期活动和工作于长沙的名人。而本书中的“长沙名人”则指长眠于长沙大地的名人。本书82位名人中籍贯真正为长沙(今长沙所辖区域)者有34位,占42%,而其他48位,占58%,都是外市甚至外省籍人士。他们除极少数是逝世于长沙外,大多数是逝世后从外地迁葬长沙的。如张浚、张栻、刘铸、赵汝愚、何凌汉、何绍基、曾国藩、左宗棠、蔡锷、陈天华、蒋翊武、禹之谟、覃振、胡元倓等均是如此。为什么这么多名人不魂归自己的出生地,而要长眠于长沙呢?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和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以为,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长沙自古就是南方重镇、湖湘首邑,是湖南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许多有志向的知识分子都以到长沙学习,到长沙工作为荣,甚至贬官长沙、流寓长沙也悠然自得,进而以长眠长沙大地为自己的归宿。

    第二,在历朝民族战争中,长沙总是地处后方,相对较为安全,这是南宋以来一些外省籍名人魂归湖湘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古人择地而葬,讲“藏风得水”,何凌汉、曾国藩、左宗棠、黄自元等逝世后,其后人为其“相地”,看了很多地方,包括他们的老家,但最终还是选择了长沙。长沙素有山水城市之誉,这里藏风聚气,虎踞龙盘,山高水长,界地如仙,境内众多名山,如长沙岳麓山、望城伏龙山、浏阳天马山、宁乡沩山,山中的一处处台地无一不是左右青龙、白虎相抱,前后朱雀、玄武相拥,这是长沙多名人陵寝的又一重要原由。

    长沙名人陵寝大部分保护完好,有的已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了更深入地发掘这一文化资源,本书编者进行了一年多的实地勘查,他们不辞辛劳,翻山越岭,走访乡间,新发现了不少尚未引起文物管理部门重视的名人陵寝。这些陵寝有的已经其后人修缮,保存较好;但有的却因长期湮没无闻,或因当地搞开发建设,墓体已损毁严重,个别的仅存遗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另外,一些历史上有记载的赫赫有名的陵寝,如长沙王吴芮王陵、定王刘发王陵、长沙郡公陶侃墓、楚王马殷王陵等,由于文献方位记载不详,说法不一,今日已无处可寻,这只能有赖于今后新的“考古发现”了。

(本文录自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8月第一版《中国长沙·名寝与名人》,陈泽珲主编,陈先枢、梁小进撰稿,罗炯炯、陈览月等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0 02:51 , Processed in 0.09057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