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弹词的历史渊源

2010-2-4 21:3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445| 评论: 0|原作者: 陈泽珲|陈先枢|龚智强|陈览月|来自: 名城长沙网

弹词是一种把故事编成韵语,有白有曲,以弦乐伴唱的说唱文学,南方各地均有流行。长沙弹词因用长沙方言说唱,故名。长沙弹词源于古老的“道情”,流行于长沙、益阳、湘潭等地,有200多年的历史。清代戏剧家杨恩寿的《坦园文录》中,记述了长沙弹词先人张跛在同治二年(1863)演唱《刘伶醉酒》时的情形:“以板鼓唱道情”,“惟肖惟妙。长沙弹词多为一人自弹月琴说唱。后来有了两人对唱,即一人弹月琴伴唱,一人以渔鼓筒板和小钱击节。早期都为街头流动演唱。内容多为“劝世文”和短篇故事;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进入书场、茶馆,坐棚说唱中长篇故事。可以说长沙弹词是以长沙茶文化为依托而枝繁叶茂的。

长沙弹词的历史虽然只有200多年,但它的源头——民间说唱却可追溯至2000多年以前。绵邈的楚文化繁衍着早期的民间说唱。战国时代的楚国民间歌舞就包含了曲艺文化的萌芽。爱国诗人屈原流放长沙时曾吸取沅湘一带的民间文艺而创作诗篇《九歌》,其形式已带有曲艺的某些因素。汉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说:

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辞鄙陋,因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已之冤结,托之以风谏,故其文意不同,章句杂错,而广异义焉。

屈原亲见楚地流传的祭祀歌舞而写成《九歌》,说明楚地民间歌舞对文艺的强烈影响,湖南沅湘之间的“乐鼓”在萌生着湖南的民间曲艺。

到汉代,楚地的歌谣十分盛行,著名的“楚风”曾为朝廷所重视。《汉书·礼乐志》记载:“至武帝定郊祀之礼,祠太一于甘泉,就乾位也;祭后土于汾阴,泽中方丘也。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慰,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品,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汉书·艺文志》也说:“自孝武立乐府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盛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可见楚之歌谣来自民间,能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风俗习惯。民间歌谣对湖南曲艺产生过很大影响,从现存长沙弹词传统曲目来考察,从脚本创作、音乐曲调乃至表演风格都吸收了楚地民间歌谣的养料。

从民谣演化而来的小调更接近于弹词。小调是带有伴奏的一种抒情民歌,词、曲都是既定的,或是从山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或是由丝弦小曲从外省流传过来,渗入花灯、地花鼓当中,与地方语言相结合成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的一种民歌。这种小调曲调优美缠绵,柔和细腻,曲目非常繁多,它常常以“四季”、“五更”、“十二月”或十段歌等多段词来演唱一个中心。

长沙风俗歌谣也成为长沙弹词的养料库。长沙地区春节期间民间风俗活动很多,有玩龙灯、舞狮、赞土地等活动。玩龙灯活动中要唱《收灯歌》,舞狮时要唱《赞狮子》,还有《送财》、《赞土地》等。《朝拜歌》又称“嚎福”,是祈求消灾免祸或“还愿”去朝香时所唱的一种歌曲。还有在“惩魔”(即“冲傩”)时唱的一种“猎山歌”,巫师以“牛角”代猎枪,扮成猎人形象,唱山歌“山弥山(巫教信奉的佛法弥陀菩萨住的地方)狩猎”。这种猎山歌本身多为情歌,歌词颇为风趣,演唱以锣鼓伴奏,并模仿猎人的吆喝声,每句唱词,前面是一字一音,后面有较固定的“甩腔”。另外,丧事中有孝歌、夜歌子等。自古以来,长沙先民就信鬼神好祭祀,祭祀时必载歌载舞以获得鬼神的高兴,因此,宗教音乐和歌曲也十分丰富,如《枝枝树》、《天上人间》、《看四方》等。

这种民间文艺的历史十分悠久。唐代刘禹锡在《竹枝词引》中说:“昔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为作《九歌》。到于今,荆楚鼓舞之。”这时的民间宗教音乐开始由娱神转向娱人。一方面进入宫廷,成为以管弦乐为主的“丝竹”音乐;一方面仍存留于民间,成为管乐器和击乐器为主的“吹打”音乐。纵观长沙民间音乐的发展史,可将它分为3个时期:第一时期为丝弦音乐传入以前(元、明以前)的粗吹锣鼓时期,乐器主要由管子等吹管乐器(元代以后加唢呐)和打击乐器组成;第二时期为丝弦音乐传入之后(元、明时期)的细吹锣鼓时期,乐器主要由丝弦乐器和打击乐器组成;第三时期就是明、清以来至今仍在沿用和发展的综合的“吹接弹唱”,它是粗、细结合,演奏起来,音响刚健,风格粗犷,既善于表现威武雄壮、波澜壮阔的场景和热烈火炽的情绪,又善于刻划肃穆、庄严、宁静的意境和轻快活泼的情趣,其表现力十分丰富。因此,明、清以来,长沙地区的民间音乐,一方面直接被曲艺和戏曲音乐吸收,构成长沙曲艺和长沙戏曲的主体音乐;一方面又以独立的演奏艺术形式,在民间继续流传和发展。长沙地区至今仍在民间节日、庆典和丧事中所用的音乐,主要还是这种古老的民间音乐。

(本图文录自五洲传播出版社20085月第一版《中国长沙·长沙民间艺术》,陈泽珲主编,陈先枢撰稿,龚智强、陈览月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123下一页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8 20:02 , Processed in 0.09676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