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铜官窑陶瓷的艺术特色

2010-2-4 19:0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91| 评论: 0|原作者: 陈泽珲|陈先枢|龚智强|陈览月|来自: 名城长沙网

铜官窑的造型艺术、彩绘装饰艺术多姿多彩,达到了很高的境地,足可以与唐三彩媲美。铜官窑工匠善于从生活中吸取营养,从把握动物特有的习性出发,采用既像速写又像漫画这种简练的手法,创造出一批形象生动活泼的动物造型,如雄壮威武的狮子,温顺安详的绵羊,顽皮的小狗,机敏的小兔,呆笨的肥猪,漫不经心的青蛙,欢跃的小鸟等,形象栩栩而生,呼之欲出,与唐三彩讲究骨肉匀婷、神充气足的宫庭风格相比,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民间艺术风格。铜官窑的彩绘装饰艺术,最富创意的是在胎体上作画。我国西晋晚期开始在瓷器釉上点褐彩,但把绘画艺术成功地运用在陶瓷艺术上则是唐代的铜官窑。

铜官窑陶瓷器装饰艺术有独特的成就,主要装饰方法有:

1.模印贴花。花多贴在壶流下腹部及部分罐耳下部,贴花上饰以褐色彩斑,然后再施青釉。贴花的纹样有人物、狮子、葡萄、椰树、莲花、双鱼、鸟雀等。

2.釉下彩斑。有大斑块和小斑点之分。大斑块多为褐色或褐绿色,小斑点则以褐绿相间的小点组成图案。前者在中唐时期已普遍使用,后者则流行晚唐时期。

3.釉下彩绘。开始纹饰比较简单,先出现釉下褐彩,然后发展为褐绿两彩。釉下褐绿彩有两种:一种是在坯上用褐绿彩直接绘画;另一种是先在坯上刻出纹饰轮廓线,再在线上填绘褐绿彩,最后施青釉。釉下彩绘色彩斑斓,线条流畅,形象生动。人物、山水、花草、鸟兽无所不有。人物画竹林七贤罐、莲花太子壶等,颇有吴道子之风。山水画表现出风旋浪急、水卷云飞的汹涌动态和高远境界。花草画主要描绘荷花、芦苇等水生植物,简洁淡雅,意境优美。

铜官窑陶瓷器的造型,在唐代陶瓷窑中是罕见的。工匠对于器皿的口、腹、系、流部位,善于随形变换,创造出许多实用美观的形式。仅壶口有喇叭口、直口、盘形口,壶腹有长腹、圆腹、瓜棱形腹、扁圆形腹、扁腹、椭圆形腹和袋形腹、葫芦形腹等。而每种款式又有高矮、肥瘦、深浅和弧度上的差异。壶流的安排颇具匠心,有的切削成多方形,有的轮旋成直管状,有的细长而弯曲,不同的流又有与之相适应的不同款式的壶柄。附件随壶身变化而变,设计秀美而精巧。铜官窑陶瓷塑动物玩具有狮、象、牛、羊、猪、狗、马、驴、狐、鸡、鸭、鹅、鸽、雀等,形象生动。还有兽形砚滴,兽形镇纸等,把造型艺术与实用价值有机结合在一起。

据专家介绍,铜官窑的器物造型,常见的有葵花形、莲花形碗、盏、杯、碟等圈足器和海棠式高足杯、花形托盘等花辩形诸器;有鸟形壶、鱼形壶、兽形水注、狮形枕、羊形灯和多种兽形纸镇等动物形诸器;并有仿造金属的容器,如出土的双鱼壶与唐刘赞墓出土的鎏金双鱼壶相似,印花纽与鋬饰亦模仿金属器模样,并饰有铆钉,而器腹多压成瓜果形。还有许多人物、禽兽、鱼类等造型的儿童玩具,其中一些设有三眼吹孔,可以作口哨,能吹出简单的音节。众多的动物造型富有变化,几乎没有一件雷同。

隋唐时代的瓷器,就全面而言,原先南方以生产青釉瓷器为主,北方以生产日釉瓷品为主,色彩比较单一。长沙铜官窑创造性地把绘画艺术运用到瓷器装饰上,有的直接到瓷胎上作画的描字,然后再罩上一层透明的青釉入窑烧制,这就是中国最早的釉下彩制瓷艺术,专家们称它是“陶瓷史上的里程碑”。 铜官窑瓷器的绘画内容很丰富,以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山水人物为主,如花间小鸟、双观朝阳、芦鸭戏水、比翼双飞等。它们有的用单线勾勒,有的用彩色渲染,有的用阔笔泼墨,虽然构图简单,但技巧娴熟,意境精深,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尤其是奔鹿,眼大而有神,弓背翘尾,飞跃腾升;小鹿还充满稚气,憨态可掬,呼之欲出,极为生动。

绘画多取材于自然,形成一种气韵生动的写意水彩画。铜官窑瓷器的写意画大致可分为山水花鸟画、动物画、人物画。其中花鸟画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写意花鸟画,它已经大量运用勾勒、勾花点叶、点垛、泼彩等技法,最出色的已达到画花欲语,画鸟欲飞的境界,颇具艺术感染力。在人物画中,有一件执壶的流下腹体部分画的儿童扛荷图,一胖乎乎、头大、肚围兜布、长巾飘拂的儿童,一边奔跑一边回头张望,以夸张和写实的手法,构成一幅寓意清新、表现儿童伶俐可爱的画面。

而器物上的装饰性组合图案,植物以椰枣树和葡萄纹为主,动物以鸳鸯和双鱼为多。鸳鸯成双结对,含有爱情与幸福的寓意;葡萄多籽(子),枝叶茂盛;鱼儿成双,象征昌盛而有余(鱼)。鱼中“鲤”与“李”谐音,有论者指出,此即李(鲤)唐的寓意和象征。铜官窑为民窑,这些带有民俗色彩的装饰,也是其瓷器的一大特色。

铜官主要器物的局部,其工艺特色,壶类多为喇叭口,而盘口、筒形直口次之,弇口极少。口沿微卷,有少数为圆唇式。碗碟多敞口,口沿反卷,亦有口型微敛者。壶嘴以“八棱形短流”为主要特色,亦有九棱、十棱、十二棱者。棱边为快刀信手削出,故每棱宽窄不一。稍晚,流部逐渐延伸,或变形管形长流。亦有极少数为猪嘴形、狮头形。器物之底有圆底、圈足、假圈足 、平底、圆饼底和凹底等。而鋬则见于壶、水注和匜形水瓢,有执手式、有鸡尾式、横鋬式和提梁式等。

铜官窑制品除少数缸瓦胎外,多为瓷化程度不高的半陶半瓷品。从断面看瓷土含有细沙,呈灰白、香灰色,吸水率为1.82%-8.85%。其烧成温度较低,为1110-1200,大部分为1150左右,在胎、釉含铁的窑炉中以弱还原焰烧成。

器物某些不足的弥补往往会形成新的创造,为掩盖瓷白的灰色,增加釉的亮度,以便衬托彩绘图案的装饰效果,铜官窑瓷器普遍涂一层化妆粉。底粉均为白色,少为淡灰色,然后旋釉。这也是铜官窑瓷器最为著名的釉下彩的最初原委。

施釉多为青釉,釉层淡薄,小开片或不开片。呈现枣黄色、枣青色,小部分为榨菜青或虾青色,这类器物统称为“青瓷”,感觉是青中偏黄。还有施酱釉者,呈棕、咖啡、酱黄色,深者为酱黑色。施白釉作乳浊式或微带浅灰,状如凝脂,积如蜡泪,润泽而少光亮,不透明,有碎纹或大冰裂纹。

铜官窑的釉彩多样,变化繁复,其装饰工艺的创新与变异,虽其胎质不及当时的越瓷、定瓷,但釉彩则是越、定瓷无法与之比美的。宝石蓝釉因其不透明,反显得釉质浑厚素雅,孔雀绿色泽天然,红彩在当时的窑器中独一无二,而重彩块状釉装饰,通体罩蓝彩的器具,也别具一格。

釉下彩广为流行始于铜官窑,正如陶瓷专家周世荣所言,其彩绘使用长毫中锋,很少使用偏锋,以酱褐釉勾绘细线,绿彩勾绘主要轮廓,线条细若铁线游丝,刚劲有力。主纹轮廓线状如没骨画,柔如透水棉,渗透性有如水彩,粗细线条刚柔相济,真是“铁骨柔躯”。彩画用笔与装饰特点已趋于规范化,并形成了独立的体系,如鸟的眼睛使用偏心椭圆重圈纹,大小相套,从而使眼神格外突出,鸟足采用单线铁笔,勾叶状如彩带狂舞,而水草柔枝则多用没骨画。轮廓准确,落笔简要,其题材内容以花鸟画为主,也有绘人物、走兽、山水、祥云、茅舍、高塔、游鱼,或随笔作写意画,或彩绘后外罩透明枣黄釉,使画面更增光彩。

从铜官窑瓷器的模印贴花人物、动物及雕塑小品中可领略到盛唐气象。据长沙博物馆原馆长黄纲正先生所提供的资料看,模印贴花人物有金刚力士,着头盔、铠甲、战裙、马靴,脚踏圆轮,手舞一棒形或蘑菇形器物,与敦煌画中武士的形象类似。舞蹈人物则戴头冠,一足立于圆垫之上,一腿弯曲,扭动上身,这显然是极盛于开元、天宝年间的“胡旋舞”。这种来自西域的舞蹈,即舞者立于小圆垫毯上,纵横踢踏,旋舞如风。而在朝鲜龙媒岛发现的铜官窑贴花舞蹈人物壶,日本古瓷专家三上次男认为,是以波斯的阿娜尔达女神像作为原型的,其时唐政府鼓励发展国外的商业贸易,文宗曾有诏谕,对“南海番舶”要“结以仁恩,使其感锐”,“任其往来流通,自为交易,不得重加率税。”因而广州来华商人每年有10万人以上,扬州常有波斯胡店,胡官留长安者,约四千余人,皆有妻子。随着海上“陶瓷之路”的出现,铜官陶瓷的图案有较浓的西亚风味也是可想而知的。又如彩绘匍匐雄狮,为唐太宗时康居国曾遣使献狮颂扬太宗盛德,狮纹才始为唐代一大创造。

(本图文录自五洲传播出版社20085月第一版《中国长沙·长沙民间艺术》,陈泽珲主编,陈先枢撰稿,龚智强、陈览月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5 16:21 , Processed in 1.00462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