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湘绣名师

2010-2-4 18:5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536| 评论: 0|原作者: 陈泽珲|陈先枢|龚智强|陈览月|来自: 名城长沙网

近代湘绣名师分为著名绣师和著名画师两大类别。绣师以李仪徽为代表,画师以杨世焯为代表,他们对湘绣驰名中外作出了重大贡献。

李仪徽(1854-1928),平江人。自幼聪明好学,爱诗书,习字画,善刺绣。婚后不久,夫死无子,便过继了一个侄儿做儿子,一同回到平江娘家,借住其叔祖父李次青家中。李次青是清末的大士绅,家中藏有各种诗书名画。李仪徽耳濡目染,使其刺绣技艺更加长进。她为了使刺绣能更加达到书画的艺术效果,首创了掺针新绣法,改变了原湘绣颜色分层着色的传统长针法,使绣面体现物象的立体形态和自然渐变的色彩效果,气韵生动,真实感人。不久,李次青六女君穆出嫁湘阴郭家。新娘出嫁时要预备不少针线活计,如荷包、手帕、鞋子、枕头之类,上面绣花,以便新娘去男家时散发。这项任务便由李仪徽完成。郭家贺客和亲眷分得礼物,甚为惊奇。郭家雇了一位苏州寡妇在家刺绣,寡妇见了李仪徽的绣品后,非常钦佩。不久,这位寡妇从李君穆口中又学会了新绣法。这位寡妇就是长沙第一家湘绣庄吴彩霞庄的主人——胡莲仙。李仪徽首创的掺针法也得以广为传播开来。

胡莲仙(1832-1899),安徽人,少时家住江苏吴县,学会了苏绣。后来与湘阴人吴健生结婚,移居湘阴。中年寡居后,往湘阴大族郭家做手艺,得以学会李仪徽的掺针法。为生计所逼,1878年携儿带女迁至长沙,在天鹅塘租一民房。门前贴上“绣花吴寓”招牌,承接刺绣业务。但由于住址偏僻,生意清淡,于是移居尚德街,改悬“彩霞吴莲仙女红”字牌,白天接受订货,晚上从事刺绣。有时她还携带绣品挨门挨户兜售。由于经常和群众接触,虚心听取消费者的意见,致力改进,使绣品的欣赏价值与实用需要相结合,体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因而很受城乡居民的欢迎。

袁魏氏(1842-1914),不知其名,长沙人。因喜爱胡莲仙的绣品,便模仿着刺绣。由于她心灵手巧,勤学苦钻,逐步掌握了刺绣技术,她的绣品也渐渐有了销路,并与胡莲仙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她们常在一起交换绣品花样,切磋艺术技巧,在苏绣和湖南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吸取粤绣的优点,初步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湘绣工艺。胡莲仙与袁魏氏的贡献在于他们率先运用李仪徽首创的掺针法,并发明了丝线劈丝的特殊技能,用手指将丝线劈成2开、4开、8开,甚至16开,细若毫发,绣出的物品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形态,都意境微妙,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1898年,胡莲仙的儿子吴勋臣,在长沙红牌楼开设“吴彩霞湘绣庄”,自产自销湘绣产品。1899年,袁魏氏的儿子袁瑾荪在长沙八角亭开设“锦云绣庄”,作品精美,流传各地,湘绣从此闻名全国。

萧咏霞(生卒年不详),宁乡人。萧咏霞是著名绣画师杨世焯的族侄媳,俗称杨十五娭毑。年轻时她师从杨世焯学习绘画刺绣,识书善言,悟性极高,尤其擅长绣人像。湘绣一度以绣人物著称,就是始源于她。她不但技艺高,而且善于不断创新,被人们誉为“神针”。她绣的一幅前清官吏陈葵龙像,独具神采,技艺纯熟。这位着朝服、挂朝珠的官员,朝珠用垫绣,粒粒凸出透明。而狐皮外套所绣的狐毛,将丝线绣成稀疏的放射状,毛状质感非凡,是后来湘绣著名针法“鬅毛针”的雏型。她曾在宁乡、长沙、衡阳等地传授弟子,对于湘绣的推广,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杨佩珍(生卒年不详),宁乡人,杨世焯的堂孙女,18岁起便从师杨世焯学习刺绣,为锦华丽湘绣庄著名湘绣艺人。1933年,她所刺绣的美国总统罗斯福肖像,曾在美国芝加哥引起轰动。绣像里的罗斯福神态端庄潇洒,赤红卷发梳一边分的西式头。脸也略显红色,着酱色西装,白衬衣,结蓝领带。刺绣针法全部采用湘绣传统直掺针、齐针、平针绣制。直掺针法要求绣线绝对垂直,不能稍有歪斜。罗斯福眼角的鱼尾纹呈水平横线,刺绣时用直掺针一点点连接,每点仅两三根丝粗,直径约0.1毫米,细入微茫。背景浅绿色底上用蓝丝线薄薄蒙绣,形成朦胧变化的色彩感。绣品每一针的落点都巧妙地深藏在前一丝中间,迹灭针痕,反映出她高超的刺绣技艺。绣像完成后,由著名雕匠周五雕刻镜框。镜框选用紫檀木,框边雕上五龙戏珠浮雕,龙为圆身突起,托起云霞,龙眼内装小黄色电灯泡,龙珠内则装小红色电灯泡。龙身贴真赤金。夜间通电,五条黄龙金晴和一只红色龙珠,互相映射,闪烁生辉,一举夺得芝加哥“百年纪念博览会”金奖,受到罗斯福总统的极力赞赏。

廖家惠(1898-1957),长沙人。8岁随母亲刺绣,对山水、花鸟、人物、走兽题材均有所涉及,13岁进锦华丽湘绣庄学习刺绣,绣艺大长,尤其擅长绣人像。20岁时即被命名为湘绣技师。她绣人物,事先总要认真琢磨人物外部特征,尽量从外在的仪态中把握内在的性格特点,同时也很讲究刺绣程序。一般要用五六道手续刺绣,类似以铅笔素描法入绣。因而她绣制的人像作品形象逼真传神。可惜她一生绣制的大量人物肖像,大都散失无存。现存上海博物馆的吴佩孚之母肖像,是她早年的作品,然绣艺已极为精巧。绣像为坐像,吴母着朝服,服饰饰以花卉,坐椅左右与坐椅之前为盆花,面部刺绣尤其传神。吴母仪态万方,稳健端庄中又略显一丝愁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领头绣制的《伟大的会见》、毕加索的《和平鸽》、邵一萍的《荷塘》等作品,都深得国内外观众的赞誉,为恢复期的湘绣发展作出了贡献。

余振辉(1913-1984),长沙人。从事刺绣艺术60多年,在长期的绣花生涯中,绣了数以千计的绣品,包括各类题材,其中以狮虎最多。她13岁开始学绣狮虎,当时主要是用平针和掺针刺绣,很难体现虎毛的质感。刺绣后,虎的斑文一条一条,平平整整,缺少立体感,因而被称为“橡皮老虎”。在长期的实践中,她通过反复观察和琢磨,发现要使老虎活起来,首先要解决怎样使绣的毛能鬅起来。于是,她创造了一种新的针法“鬅毛针”,解决了虎毛的质感问题。后来,她又结合旋纹针、回游针、平游针、花游针、齐毛针、混针、牵针、柳针等数十种针法,参差穿错,灵活运用,使虎眼的神、虎须的劲、斑毛的质感、爪牙的动态,全都活灵活现起来,为了绣出虎毛的色彩和光泽,她就用浓、淡、粗、细的各色丝线,大胆铺底。粗看起来,似乎显得有些零乱,但通过层层加绣以后,就可以看出虎毛的表里、层次、聚散、深浅,变得统一而有规律了;色彩上也能够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有变化,绣出的老虎鬅毛光泽柔软、色彩斑斓。

(本图文录自五洲传播出版社20085月第一版《中国长沙·长沙民间艺术》,陈泽珲主编,陈先枢撰稿,龚智强、陈览月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12下一页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5 04:55 , Processed in 0.10319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