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国长沙•历史街巷寻踪》序

2010-2-1 19:2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13| 评论: 0|原作者: 谢建辉|来自: 名城长沙网

《中国长沙·历史街巷寻踪》序

谢建辉

19822月,长沙市以其“楚汉名城、革命胜地”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较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从此,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成为长沙市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什么?1986年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时,在其文件中提出了要保护三方面的内容:第一,保护城市里所留存的历史文化古迹和历史文化遗存;第二,保护历史街区、历史地段和能够反映城市风貌特色的景观地带;第三,保护历史文化传统,包括反映城市特色的东西,文化、艺术领域里的东西。

也就是说,历史文化名城除了有较多的文物古迹外,还必须留存着许多能见证名城历史的老街巷、老建筑和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构成一个城市的历史风貌。因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键是老城区历史风貌的保护。

20世纪60年代开始,历史风貌的保护就受到了西方各发达国家的关注,其保护内容写进了国际历史保护宪章。早在196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景观和遗址的风貌与特征的建议》就指出,风貌保护是“保存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修复无论是自然的或人工的,具有文化或艺术价值,或构成典型自然环境的自然、乡村及城市景观和遗址的任何部分。”

200510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十五届大会在中国古城西安举行,会议通过了旨在“保护历史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地区的环境”的《西安宣言》。宣言把历史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地区的环境界定为“直接的和扩展的环境,即作为或构成其重要性和独特性的组成部分”。并指出“除实体和视觉方面含义外,环境还包括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过去的或现在的社会和精神活动、习俗、传统知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它们创造并形成了环境空间以及当前的、动态的文化、社会和经济背景。”

《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注重了对历史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地区环境的保护。除把太平街地区划定为历史文化街区外,还规划了13条历史街巷,对其历史环境和街巷格局进行原真性保护。这13条街巷大致分为3片。一为化龙池片,与白果园、大小古道巷、磨盘湾、南倒脱靴、一步两搭桥连为一片,南延至天心街,为古善化县县治所在。二为潮宗街片,与梓园、九如里、连升街连为一片,南延至吉祥巷,北延至赐闲湖,为古长沙县县治所在。三为古潭街片,与西文庙坪、学宫门正街、下黎家坡连为一片,南延至青山祠,为古长沙府学宫所在。

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和这13条历史街巷是长沙古城历史风貌的精华所在。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清代街巷格局尚存,历史建筑和历史遗址较为集中,居民传统文化和风俗氛围较为浓厚。一条古巷,一面古墙,一幢古宅,一口古井,跟人们默默相遇,在人们心灵中撞击出沉甸甸的历史火花,或让人愉悦、陶醉;或让人叹惋、悲愤;或让人希望、奋进,甚至得到心灵的净化。2005年长沙市全面启动了历史街巷和历史旧宅的整治和保护,并列为市政府当年八件实事之一。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是简单意义上传统建筑的集合,而是作为一个文化结构缜密的整体来进行保护,因此,它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具有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这是历史文化名城与现代城市质的区别。倘若历史文化的内涵是历史名城的共性,那么历史环境、传统建筑、风土人情等要素决定了它们的文化个性。文化个性保存得越完整,它的文化肌理就越显露,文化内涵就越深厚。

综观世界闻名的大城市,之所以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都因为它是在立足于本土文化和区域特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天主教的中心罗马、“西方文明的摇篮”雅典、“千塔之城”开罗、“宫殿都城”墨西哥城等。这些例子都充分说明,一个有生命力的城市、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首先应该是一个具有独特品格的城市。而城市品格并非一夜形成的,它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选址、设计、早期发展到历代建设才逐步变得鲜明而丰满,这些信息被大量地保留和记录在了历史街巷之中,因此对它们的整理、研究和保护,不仅关系到城市文化遗产实体的完整性,也关系到城市文化传统和独特魅力的延续和传承。

长沙有着2000多年的建城史,这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点点滴滴地记录在这些历史街巷的记忆中。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建筑以及其背后大量的史实和文献,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社会和文化信息。更重要的是,在城市中保存下来的传统生活方式使这种记忆变得更为真实,使我们可以真真切切地触摸到文化的积淀。一座城市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要远比一个单体文物或建筑的保护复杂得多,同时对人们现实生活的影响也更加明显。而当前我国城市建设正在走人一个误区,城市规划往往没有针对性,不讲文化继承性,淡化地方特色,简单地将摩天大厦与社会繁荣混为一谈,于是高楼林立成为“现代化”的标志,形成了目前千城一面、百城同貌的景象。更为严重的是,不仅在城市建设中我们在逐渐割断文化的连续性,同时以这种概念建造的城市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对传统的尊重和继承。

因此,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其内部肌理、形式和外观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如何树立原住民对其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无法想像,一个放弃自己的文化传统,而一味迎合西方审美情趣的民族,将建设一个怎样的城市留给后代。

另一方面,城市需要繁荣,原住民的生活质量需要提高,一个地区需要与世界交流,所以城市建设现代化是历史的必然。关键是如何在继承文化传统和保留城市品格的基础上,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让现代文明与古老文化和谐共存。

从这点出发,我们应该认识到历史街巷环境保护,首先是一项文化保护事业,它对拯救这场正发生在我们城市建设中的“文化危机”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它应该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建设模式提供科学的支撑。只有这样,文化遗产的价值才能在社会发展中得到充分的实现。

(本图文录自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8月第一版《中国长沙·历史街巷寻踪》,谢建辉主编,陈先枢撰稿,陈览月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6 05:36 , Processed in 0.09327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