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宁乡县寺庙之井

2009-8-20 15:3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25| 评论: 0|原作者: 谢建辉|陈先枢|罗斯旦|来自: 名城长沙网

神木井、龙王井

神木井又名来木井,在宁乡密印寺。相传灵祜祖师创建密印寺,当建到一半,因缺少木料,眼见停工,突然井内轰隆一声,滚出一大根原木.以后木材源源不断从井里冒出,直至大殿竣工,故称来木井。又传木材来自四川,明末清初学者陶汝鼐有《来木井》诗云:

分明古木倚蛟宫,谁信沩山与蜀通。

亲到龙潭方广澈,长留一柱砥虚空。

来木井附近又有油盐石,相传灵祜建庙时,石旁有2口泉井,热气沸腾,一口出盐,一口出油,以供工匠饮食之用。地质学上确实存在“盐井”和“油井”,但出现在沩山似无可能。清代高僧古梅题《油盐石》诗云:

住山风味自清严,橡栗孤标在昔瞻。

木孔为羹铁作馅,石头谁信有油盐。

密印寺位于宁乡县海拔400多米的沩山之腰毗卢峰下。距县城约90公里。寺周围是一块纵横数里、田连阡陌的平旷绿野。此处虽是山腰,却纵横数里平畴绿野,流水淙淙,清风习习。青松、翠竹、银杏、红枫相映成趣。

密印寺开山祖师是高僧灵祜禅师。适遇唐武宗(841846在位)毁佛,灵祜见形势有变,乃裹首为民。唐宣宗解除禁佛令以后,应宰相裴休再次之请,灵祜剃须发重新出家,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继续在沩山开山建寺。

今密印寺山门还有当年建寺时石刻“般若道场”四字,寺两边有“法雨来衡岳,宗风启仰山”隶书对联,门坊顶上有“敕建什方密印寺”的长匾。对联出自陶汝鼐《沩山密印寺》诗,全诗为:

法雨来衡岳,宗风启仰山。

什方密印寺,飞落白云间。

我国佛教禅宗分为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大教派,世称“禅宗五家”。其中沩仰宗创始于密印寺。

据史籍记载,唐宋时,密印寺占地广阔,殿宇宏伟,僧众达1000多人,寺田3700亩,盛极一时。传说当时寺内铸有千僧锅,可作1000人的饭。宋大观元年(1107),铸5048斤大钟一口,涂以黄金,置之钟楼,晨敲夕叩,声闻数里。加之寺里原藏经文5048卷,原有田租5048石,遂有“密印三藏”之称。

密印寺今分为8个部分,即山门、庭院、大殿、后殿、左右配殿、左右禅堂、祖堂等。占地9000多平方米。大殿四壁,全以塑有佛像的陶砖排砌,全部箔金,共12182尊,形象逼真,情仪各异,金碧辉煌,为我国佛寺所仅见。山门在沩山之麓,高大庄严,为红色三开牌楼式砖石结构建筑,硬山顶,盖黄色琉璃瓦,中置宝瓶,两端有鳌鱼鸱尾。

密印寺北侧一里许又有一口井,名龙王井,井水清澈,深不可测,井旁立有“龙王井”石碑。传说建寺之时,工匠众多,用水量极大,生活、施工用水都取自寺前小溪,污染严重。许多工匠因喝了脏水而患病。玉皇大帝得知此情,令龙王前来解救。龙王化作一个老头,用拐杖在地上画了一个“井”字,再将拐杖向“井”字中心捅去,只见一缕金光冲起,一声巨响,“井”字处泥土徐徐下塌,形成一口深井。老头纵身跳人井中,不见踪影,清泉顿时直涌而出。众人饮用此水,精神倍爽,百病皆除。清代高僧浩澈《龙王井》诗云:

绿流深处喷青莲,一脉香流透碧天。

短策笑看崖壑冷,白云飞处引龙涎。

 

回龙井

回龙井在宁乡县回龙山白云寺内。回龙山位于麦田乡境内,沩水南岸,属雪峰山东支。清嘉庆《宁乡县志》载:回龙山“蜿蜒磅礴,首耸竹田,腹盘粟溪,尾连大石窟,脉自五牛山逆转,故曰回龙。”主峰白云山海拔233,峰回路转,林木葱茏,流水有声。回龙山之名在白云寺,寺周古木参天,风景优雅;寺后有潭,倒映翠岭白云,清澈见底。山中还有星子洞,系一垂直溶洞,洞口约1平方米。洞中有洞,钟乳石千姿百态,神秘莫测。山泉形成众多泉井。最有名的井为白云寺前的回龙井。旧时井中有数十只刻有明、清年号被寺中和尚放生的乌龟,一听到公鸡报晓或僧敲木鱼开餐时,便结队而出,探头探脑食取施舍的饲饵,甚为有趣。

白云寺山门由花岗石垒成,正中顶上石额镌刻清代名臣左宗棠题写的“南楚灵山”四大字。山门两旁刻有民国时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题写的对联:

地净嚣尘,在绿树丛中,白云窝里;

缘多香火,是西天活佛,南国名山。

 

香山井

香山井在宁乡县香山。香山位于县城小西门外,山中原古木参天,百鸟争栖。寺前有古井一口,水清如镜,冬暖夏凉。井中有金鲤,双双对对,雄追雌逐,见人不避。绿荫深处有一古寺,始名香山馆,后为僧人所居,遂称香山寺。寺内有古佛3尊,塑像高逾两丈,全身贴金,光彩照人。一佛居中,闭目养神,绚丽多姿。自唐贞观(627649)年间建馆起,香山馆即为游览胜境。开元(713741)中,宰相裴休曾居香山馆研究佛学。寺中左右各悬一钟,各重1500公斤,钟上铸云雷纹,工艺精巧。每叩一声,响彻全城。钟声随早晚晴阴雨变化而异,晴则钟洪亮,雨则钟声悠扬,阴云则钟韵低沉,晨敲则声脆,晚叩则声清。此景为宁乡十景之一,名“香山钟韵”。

香山寺在1958年“大跃进”中拆毁,人们只能在《全唐诗》巾读到曾任国子祭酒的诗人窦常留下的《香山馆听子规》诗了:

楚寒馀春听渐稀,断猿今又泪沾衣。

云埋老树空山里,仿佛千声一度飞。

(本文录自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6月第1版《中国长沙·长沙井文化》,谢建辉/主编,陈先枢/撰稿,罗斯旦/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2 16:18 , Processed in 0.10006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