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望城县铜官镇

2009-8-10 14:1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66| 评论: 0|原作者: admin|来自: 名城长沙网

铜官镇位于望城县北部湘江东岸,与靖港镇隔江相望。从安徽寿县出土的《鄂君启节》中曾提到湘水一个叫蝶的地方,即今距长沙市北35公里的铜官镇。铜官镇古产铜,唐代诗人杜甫《铜官阻风》诗注云:“官铸铜处也,即锦官之类。”鄂君名启,系楚怀王的弟弟,拥有150只庞大的商船,在楚国范围内广泛地做生意。当时的蝶应是楚国铸铜币的场所之一,又是一个商业集镇。

三国时期,铜官为吴、蜀分界处,相传吴将程普与蜀将关羽约定互不侵犯,共铸铜棺,故名铜棺。后因忌讳“棺”字不吉利,去掉“木”旁,改作铜官。此为“铜官”之名来由的另一说法。铜官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凭借湘江天堑,乃长沙水驿要站,历为古代军事要地。清康熙十三年(1674),在街尾建彤关寺,光绪三十年(1904),改建为东山寺,建有木质结构戏楼,规模宏伟,工艺精致。铜官老街依山傍水,沿河陶器市场以陶器架棚,既作经营,又作住宅。居民住宅,多数依山而建,房屋多用废弃陶缸等垫基为墙,陶瓦盖顶,独具一格。

1938年始设铜官镇。1951年,划为县属镇。1954年,成立铜官陶器供销生产合作社(今湖南省铜官陶瓷总公司前身)1958年.开通铜官至靖港客运轮渡。1959年,置建制镇。1965年,建成的铜官剧院,系境内第一座专业剧院。同年,在大坡建铜官变电站。1970年,梅铜公路(梅花岭至铜官)建成,陆上交通始与长沙、湘阴等地沟通。1974年,铜官至靖港汽车轮渡建成通航,沟通了湘江两岸运输,通达县城及益阳、宁乡等地。又新建道路从郭亮学校至袁家湖全长工800米,宽6--8米。1980年建铜官自来水厂,结束了居民饮用河水的历史。1981年,将东山寺戏台改建为两层陶瓷亭式的郭亮烈士纪念亭,增添一处新的景观。郭亮烈士为铜官人,1923年曾回铜官领导陶业工人抗税斗争,任铜官陶业工会名誉委员长兼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工农部长。今铜官存有多处烈士革命活动遗址,胡居保存完好。1985年,在袁家湖建成陶瓷公司俱乐部,全用陶瓦盖顶,建筑面积4381平方米,其规格之高列当时长沙地区之首。1986年,建成陶城公园,充分运用陶瓷装饰艺术,显现陶都特色。同年,开始从袁家湖至誓港修建沿江公路,长1420米,宽18米,使袁家湖成为继铜官正街后又一个繁华的中心地段。袁家湖原有泗洲寺,设舜帝殿、陶祖殿、戏楼等,戏楼联云:

平章歌舞有情天,非近水楼台,何处好翻新乐府;

了却蚕桑无事日,间隔江商女,可来同唱后庭花。

铜官陶瓷产品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远销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陶瓷生产规模的扩大,其他工商、文卫等企事业和集镇建设相应发展。镇区有造纸、木器、棉织、光学仪器、童车等企业,有中学4所,小学18所,医疗机构4所。全镇辖11个居民委员会8个村民委员会(112个村民组),271万人。镇区共有房屋建筑面积(不含农民房屋)576886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302899平方米,人均175平方米。

自唐代起铜官即以出产陶瓷著名,为釉下彩发源地,是全国五大陶都之一。铜官镇南约四公里有石渚湖,北岸为唐铜官窑遗址。铜官陶土蕴藏丰富,陶业发达,有“十里陶城”之称,陶瓷产品远在唐代就畅销海内外。清代有陶家千余户沿河而居。民国初年,有陶窑160多座,窑工9000多人。其后,陶业生产几经起伏。1949年,镇区商业萧条,只有工商业204家,仅剩陶工700余人,房屋建筑面积188922平方米。

铜官不仅以生产陶瓷驰名天下,更因杜甫的一首《铜官渚守风》而成为千古名胜。该诗为大历四年(769)春杜甫过铜官渚遇风泊舟时所作,诗云:

不夜楚帆落,避风湘渚间。水耕先浸草,春火更烧山。

早泊云物晦,逆行波浪悭。飞来双白鹤,过去杳难攀。

此诗写湘江岸春耕前景物,诗风亲切自如。后人建有守风亭,刻此诗于亭内。

唐代长沙铜官窑位于铜官镇至石渚湖一带,窑址面积约30万平方米。铜官窑是一座民间陶瓷窑,根据考古发掘的地层关系和出土“元和三年”(808)罐耳范,“大中九年”(858)釉下彩绘飞鸟瓷壶等纪念铭文,可知铜官窑的烧瓷历史早于盛唐,兴于晚唐,终于五代。铜官窑发现于1957年。湖南省博物馆、长沙市文物普查组等对铜官窑址进行了多次调查,在石渚湖北岸的挖泥段、蓝家坡、廖家屋场、都司坡、长坡垅等地均发现了古窑址遗迹,采集了一批陶瓷器标本,发表了《长沙瓦渣坪唐代窑址调查记》,考定长沙铜官窑是我国釉下彩瓷器的发源地,其装饰艺术、造型艺术以及罕见的陶瓷器书法和诗歌,无不令人叹为观止。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铜官镇至石渚湖,沿湘江东岸十里河滨,已发现唐代烧窑遗址19处,每处范围最小约300多平方米,最大约万余平方米,堆积厚度最薄0.4米,最厚约4米。整个遗址可分为铜官镇和石渚湖两个小区。铜官镇小区,在今铜官镇上。从镇区的轮船码头到镇北誓港洞江千余米内,有蔡家邑、沙湾寺、誓港3处窑址。蔡家邑地表可见少许瓷片和匣钵片,沙湾寺残存窑包(隆起如蒙古包的窑址堆积)一处,誓港残存窑包两处。誓港窑址至今堆积大量瓷片,可辨器物有素面黄釉的碗、垫圈等。石渚湖小区,在铜官镇南4公里处。石渚湖面阔8000亩,已围湖筑垸辟粮田。湖垸西临湘江,东、南、北三面环山,窑址分布在南北两岸的北坡上。

近年,铜官镇花果村十字岭又发现宋代窑址一座,遗址十分丰富,曾出土完整瓷壶,施蓝釉。窑址区堆积大量碗、壶、瓷片,均施黄釉,上有多种花纹。

(本文录自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6月第1版《中国长沙·留住历史的文脉》,谢建辉/主编,陈先枢/撰稿,罗斯旦/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7 12:26 , Processed in 0.09698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