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古城新姿

2009-7-30 16:2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43| 评论: 0|原作者: 陈泽珲|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路桥之网  道路是城市的骨架,影响着城市的格局和形态。道路是城市的一部分,城市与道路共成长。三横五纵、六桥三环格局的形成,是长沙城每个人足迹的交集。漫步五一大道、解放路、韶山路,可以徜徉在城市中心的繁华地带。透过京珠高速公路城区段、319国道城区段、芙蓉路、潇湘路、湘江路、万家丽路、金星路,可以强烈地感受城市的发展轴。通往机场的快速路和城市环线,足以表达城市发展的势能和张力。

湘江赋予了长沙生命和灵气,但也成为一道“门槛”。20世纪70年代橘子洲大桥建成之前,河东河西俨然两个世界。六桥犹如6条彩虹横跨湘江,滔滔江水再也不能阻挡人们的脚步。在崭新的城市构架中,湘江成为一条纽带。

长沙背街小巷综合改造工程使无数沉睡多年的背街小巷得到全面提质改造,居民往日“出行难、如厕难、路不平、灯不亮”的尴尬一去不复返。该工程获得了建设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更获得了老百姓自发燃放鞭炮感谢和庆祝的民心奖。

现代之都  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米市”之一和南方商业重镇,长沙的兴盛与码头紧密关联。至20世纪80年代,已形成南湖港、西湖桥、金华殿3个专业化、机械化港区。沿江风光带的修建,促使长沙港整体由城市繁华核心迁至霞凝新址。货运港口在将美丽的江岸还给市民的同时,迎来了自身的巨变,争取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百年来,铁路对长沙的影响深入骨髓,中国最为繁忙的京广铁路深深嵌在城市的版图。从最初位于浏城桥附近的简陋小站,到今天位于五一大道东端的全国一等客运站,再到黎  宏伟的武广客运专线新客运站,日益现代化的铁路映衬出时代的进步,提升了长沙的区位优势。48座桥梁和8条隧道在长沙东部串起55公里的武广长沙段。

正在进行的火车南站、北站整体搬迁,将位于城市中心的货站迁至位于捞霞地区的新站场,为城市发展和建设腾出了空间,有效促进了水铁公空联运枢纽的完善,也为铁路运输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基础。

位于长沙城东的黄花机场,旅客年吞吐量高居中部六省第一。大规模扩建完成后,一座崭新的国际化综合航空港城,将崛起在长沙的东大门。

打造防洪圈,堤防、泵站和管网建设让长沙告别了街道上可以划船的历史;以污水处理厂和截污排污工程为代表的生态环境建设迎来新时期;水电气供应从无到有,迅速进入提升品质阶段;株树桥水库第二水源即将供水;电力双环城网骨架基本形成,天然气取代煤气,成为城区供气的主力。

宜居之城  城市是用来生活的,城市是用来居住的。从低矮拥挤的棚户区到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从福利分房到住房市场化,居之变折射出的是时代的变迁。蓬勃发展的房地产市场,给人们带来了风格多样、舒适宜居的住宅,也开拓着城市的版图。日益完善的教育、医疗、体育设施和公园绿地、商贸超市等城市配套的设施,实现了当今人们的宜居梦想。

长沙城市建设坚持高标准、宽视野、大手笔,紧紧围绕“拓城、通路、增绿、添景”做文章,城区突出湖湘文化特色与山、水、洲、城特征的融合。城市空间进一步扩张,建成区面积达173平方公里。城市交通进一步便利,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13.99平方米。居民住房条件进一步提升,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28.3平方米。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空气优良率达82.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3.6%。城市建设体制进一步改革,形成了人性化拆迁、人车分离、集约用地的城建新模式。城市管理进一步理顺,长沙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城市管理十佳标兵等称号。

科学规划  蓝图,常被用来形容美好的前景。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龙头和先导,城市总体规划就是为城市美好前景而奋斗的行动纲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城市规划通过协调城市空间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合理利用城市土地,保证了城市规划目标的顺利实施。1992年,长沙市总体规划经过再次修订,并报国家建设部批准。2003111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增强经济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长沙已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工业园区建设方兴未等。长株潭城市群试验区的设立,新《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给城市规划提出了新要求。

20071214日,长株潭城市群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突出长株潭北核(长沙)的核心地位,打造长株潭交界地区“金三角”,形成“一主两副环绿心”的布局。

城市是产业的载体,产业则支撑着城市的发展,是城市的腾飞之翼。长沙西有麓谷、东有经开区、北有金霞物流区。长沙的版图恰似一只大鹏,而正是产业的双翼助推这座希望之城,昂首向上。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聚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势,集聚产能,创造条件,构筑新型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相互促进的空间结构,在长沙的城市蓝图中力压千钧。

占地1200平方公里的长沙大河西先导区,规划建设“四区三带”,即:黄金都市农业与农产品精加工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教文化产业区、高星综合功能区和金洲配套产业带、岳麓山人文生态旅游带、湘江西岸创新创意产业带。

古城长沙正在构建区域基础设施平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在构建长株潭城市群的过程中,发挥核心城市对区域的辐射作用,并引导城乡的健康发展;在提升城市品质的过程中,完善功能,提高效率,改善环境,把古城长沙建设成具有国际视野、人民引以自豪的创业之都、宜居城市、幸福家园,率先基本实现全面小康!

(本文录自湖南地图出版社2009年版《山水洲城——长沙》,主编陈泽珲,撰稿陈先枢。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30 08:56 , Processed in 0.53151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