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捞刀河

2009-7-30 14:5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432| 评论: 0|原作者: 陈泽珲|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捞刀河为湘江一级支流,原名涝塘河,明《一统志》载:“河源出浏阳县石柱峰,名黄泥港,西流至长沙县北十二里西入湘江。”后因传说关羽战长沙时在这里落刀,继而捞刀,遂改名捞刀河。全长144公里,流域面积2539.5平方公里,有金井河、白沙河、麻林河等9条较大的支流。《水经注》云:“浏水出临湘(今长沙)县东南、浏阳县西北,过其县东北与涝水合,西入于湘”。清陈运溶《湘城访古录》针对此说指出:“浏水、涝水俱系分流,其入湘处相隔十里,《水经》云合流,误也。”

东汉建安十二年(208)赤壁大战后,刘备乘虚南下,以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亲自领兵南征,取得长沙、武陵、桂阳、零陵四郡,千百年来留下很多传说,“关羽战长沙”即是其中一个有名的故事,为此留下了许多与此有关的地名。落刀嘴和捞刀河,即为其中之一。

落刀嘴位于开福区凤嘴路北头浏阳河对岸,即浏阳河入湘江口。原名骆驼嘴,因河口形状象骆驼嘴而得名。传说关羽从此过河攻打长沙,手中的青龙偃月刀不慎落入河中。宝刀上镶嵌的青龙入水而活,荷着宝刀进入湘江,逆水而上,游到涝塘河入湘江口,再逆水游至涝塘河。周仓下水一口气逆水追了七里才把宝刀捞上来。从此,民间把关羽落刀之处的骆驼嘴称为落刀嘴,涝塘河也成了捞刀河。民国时期正式定名为捞刀河。

捞刀河在浏阳县境内古名潦浒河,又名北川。为县内次于浏阳河的第二大河流。发源于石柱峰湘坑。西南流,经周洛、关山、花桥至社港镇。又经狮子滩、龙伏镇、焦家桥、许家河、澎溪渡至北盛仓,为中游之始。又经芦渚湾、邹家滩、蒋家河、伍家渡至永安镇,为下游之始。再至界牌桥,入长沙县境。捞刀河在浏阳县境内78.2公里,流域面积1135平方公里,流经17个乡镇。多年平均水量9.24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91万千瓦,占浏阳全县的14%

捞刀河上游与汨罗江仅一山之隔。为纪念屈原,沿河龙伏镇新开、坪上等村在端午节前一个月即战鼓紧催。龙舟赛紧张而热烈。到端午节那一天,男女老少伫满河岸,河岸宛如体育看台,几无隙地,百姓新装与夹岸栀花交相辉映。午刻一过,健儿在铳炮声中将龙王接上船头,竞渡开始,锣鼓齐鸣,扣人心弦。

捞刀河由浏阳县北乡永安镇碑桥进入长沙县境春华镇横坑,经春华山、赤石河,会枫林港水,经崩 至水渡河,与白沙河会合,经罗汉庄至捞刀河镇干嘴它入长沙市开福区。在长沙县、市境内流程65.8公里。流域面积1298.46平方公里。其北岸支流,以南北向呈平行排列,流程较长,河床宽浅;两岸支流以黄花市、金坑岭为中心,分向东北、西北、西南呈辐射状分布,流程较短,河床较深。捞刀河主河河床宽100150米,落差为110米,平均坡度0.78%。河床地质上游为砂卵夹石,下游为砂。有胭脂港、泥弯子、金井河、石灰嘴河、望仙桥港、水渡河、白沙河、观音塘港等82级支流,全长181公里。其中以金井河最长,全长63公里,流域面积726平方公里。金井河有丁家洞河、芙蓉桥河、脱甲河、范林桥河、桥里河、上杉市河、大坝桥河、麻林河、寻龙河、新桥港、常家冲港、将军塘、安沙港、白云河、乌溪桥港等15条支流,全长204.1公里。1946-964年,捞刀河中洪期10吨木船可通浏阳县北盛仓,全程92公里,2-3吨小木船可达浏阳县乌龙陂,小汽船可以从水渡河至长沙市。1964年以后,由于水土流失,河床淤塞,航道不畅,失去了舟楫之利。

捞刀河及其支流,流经的春华、高桥、金井等乡镇,盛产名茶,形成著名的百里茶叶走廊。沙坪是著名的湘绣之乡,湘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誉满世界。捞刀河至下游景色更加迷人。明兵部右侍郎王伟隐居长沙城北郊时,曾登上鹅羊山远跳,写下了《涝塘烟树》一诗:

涝塘树色晓苍苍,尘土交驰正渺茫。十里通衢烟火杂,一湾流水芰荷香。

穿林啼鸟声声巧,竞渡行人日日忙。暇想不如抛俗累,绿阴深处醉 觞。

捞刀河之名气更缘于捞刀河镇的刀剪。捞刀河镇位于捞刀河下游,今属长沙市开福区。捞刀河镇生产刀剪的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就有生产“三刀”(剪刀、菜刀、剃刀)的作坊数百户,约占当地农户的五分之一。所产剪刀采用“镶钢锻打”工艺,锋利无比,而且合缝精巧,松紧适宜,品种繁多,式样美观,清初就小有名气。当时学院(今学院街)考棚距位于小古道巷口的“董同兴”刀剪号不远,每届全省院试,考生慕名,都要买把剪刀带回乡,“董同兴”得以声名远扬。后经几代人的努力,捞刀河刀剪已与杭州“张小泉”、北京“王麻子”齐名,一并被誉为中国三大名剪。

捞刀河流域名胜古迹众多,主要有:

沈家大屋 沈家大屋位于浏阳市龙伏镇新开村捞刀河畔。新开村旧名发华寺,当地人叫发八寺,故沈家大屋又称发八寺大屋。古民居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环境十分优美。屋场主体建筑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旧时正厅及横厅挂有“桐第安荣”等巨型黑漆金字匾额16块。房屋墙基由红沙石、青砖砌成,墙体由厚实的土砖砌成。正厅高达9米多,其他房屋高达8米以上。屋内正厅、横厅、十字厅、巷道、走廊等所占面积很大,而且左右对称,给人以空阔舒畅之感。今存建筑面积13541平方米。大屋北侧建有师竹堂、筠竹堂、三寿堂、德润堂、崇基堂等建筑。整个建筑群由17间厅屋、30多条巷道和长短回廊将20多栋共200多间房屋连成一个整体,房屋重叠,巷道回环,庭院相隔,层次分明。精美的格栅门窗木雕、古老的天井照壁,构成浏阳清代民居浑厚的风格。专家考察后,认为沈家大屋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完全可以与号称“天下第一村”的岳阳张谷英村媲美。

沈氏家族为当地的名门望族。族人沈步开为前清四品武官,新开市原沈氏宗祠昔有皇帝授予沈步开的金字匾“花翎游府”。大屋先主沈抟九为清乾隆间人士。大屋由沈抟九膝下6个儿子筹资兴建。据沈氏族谱记载,沈抟九祖孙4代有6人曾诰授、诰赠“奉政大夫”,2人为“奉直大夫”。沈氏家族又与同镇南岭村人、辛亥革命志士、民国湖南军政府首任都督焦达峰有联姻关系。焦达峰夫人沈菁莪变卖首饰支持丈夫从事革命活动,堪称女中豪杰,焦的岳祖沈荣全、岳父沈寅谷亦威望极高。而焦达峰的胞妹焦六兰则嫁给了师竹堂的沈差提。焦达峰曾于辛亥革命前夕回沈家大屋宣传革命。

棠坡古民居 棠坡古民居位于长沙县捞刀河流域安沙镇和平村棠坡,始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400平方米,三进庭院式布局,青砖青瓦,木门木窗,为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高曾祖父朱玉棠所建。这里青山耸翠,鸟语飞旋,朱玉棠将其名为“恬园”。旧志载:

恬园,长沙朱氏之山庄也,地名棠坡,去省会城东六十余里。古驿道亭,岗岭回复,数转乃入,至则柴关矮屋,甫见竹树间与乃伫。客惊而问,不意所称恬园者在此也。

1938年朱家将部分建筑改为教室,扩建完全小学,名为“时中学校”。朱基在此生活、学习多年。

建筑毁于上世纪50年代,基脚尚存,2006年长沙县斥资重建,并修复了朱玉棠墓,新建了凉亭。凉亭内有一口古井,完好如初。井台由4条长条麻石拼成,双眼井围由一整麻石凿成,精巧玲珑。井旁有铭:“朱氏祖井,始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甲寅,位于棠坡祖屋进门彤坛中,有石砌围栏,井水清深甘甜。”

朱镕基曾高祖父朱玉堂虽富甲一方,但乐善好施,乡里无不称颂。朱镕基的曾伯祖父朱昌琳,更是清末长沙首富,但也是长沙近代慈善事业的开创者,曾在长沙设保节堂、育婴堂、施药局、麻痘局,置义山、办义学,疏浚新河,赈济灾民。和平村村委会楼柱上悬有朱 基堂兄朱天池撰写的一副对联,表达了朱氏后人对先祖贤德的追思之情,联曰:

孝友传家,乐善好施,敦雍睦,仰椿德,萱慈皆贤哲;

精忠报国,抑雅匡正,励情操,欣兰薰,桂馥尽忠良。

河图观 河图观位于长沙县安沙镇鳌鱼塘村捞刀河畔,为武当山龙门派十五代后嗣易本立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是我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坤道观(女道观)。山门独特,配有彩塑“河图”与“洛书”,故名。《易经·系辞上》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汉代儒士认为,河图就是八卦,而洛书乃是《尚书》中的《洪范九畴》。河图观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绿瓦飞檐,古朴典雅,正门上方书“十方河图观”、“方壶”、“圆峰”,门联为:

紫气银河,龙门洞天;

奇经妙图,嫏嬛福地。

大殿前栋左为灵祖殿,右为邱祖殿,中为殿门。过厅沿级而上,进入正殿。殿内供奉吕祖像,为道众早晚上殿的宗教场所。因河图观在诵经拜忏的同时,还以玄医秘方济世救人,故四民诚悦,香火百年不断,得以延续至今。

河图观历来只居道姑,以绣花、织布自养,且著成绩,素有“全国第一坤道院”的美称,其湘绣产品,曾被评为长沙县第一名,湖南省第二名”。“文化大革命”中道姑遭批斗围攻,道观在当地群体的保护下得以幸存。

铁炉寺 铁炉寺位于长沙市开福区捞刀河镇汉回村铁炉冲。此地四面环山,西边低阔,中为腹地,形状酷似古人烧饭用的铁炉锅,故名铁炉冲。铁炉寺周密林千顷,松涛回旋,林环古刹,寺隐山中。翠绿丛中,红墙隐约,青山绕寺,起伏跌宕,宛如一条巨龙护卫着一方净土。堂内佛像严饰,气象万千;殿外香烟渺渺,风铃阵阵;如鸟和鸣,嘤嘤成韵;楼阁莲池,争相辉映。今日铁炉寺,大小建筑60余间,错落有致,依序而建有大雄宝殿、念佛堂、清规堂、香积厨、斋堂、息心所、海会塔以及山门、寮房等。

从该寺保存的清代石碑可断定铁炉寺历史至少在160年以上。寺中有一座光绪二十八年(1902)百隆堂子孙为十三世南泉清太和尚所建的普同塔,塔上所列徒众名单有427人之多。由此则可断定该寺在清末住僧不少,是一个颇具规模的中型佛教道场,其法源应属禅宗门下临济宗支派。寺中所存两通石碑,一系同治十一年(1872)所立。碑文内容是,本寺僧人开悟因故离寺,请人作证立下凭契,将寺院及屋契卖与僧人悟一名下。另一块立于民国二十年(1931),上载:“铁炉寺深藏山谷,古茶蔚起,形似鹫岭祗园;水秀山环,恰似蓬莱方丈。”立此碑的是比丘尼妙谌、妙觉、真修等。

1995年,铁炉寺在晓忏法师的主持下,全面修复,并举行了佛像开光典礼。这里的佛像排列与众不同,中为如来佛,后为观音菩萨,左右为普贤、文殊二菩萨,两边是二十四诸天。而地藏菩萨建在大雄宝殿的右山。大殿落成后,四川尼众佛学院院长隆莲上人特题联曰:

断无明斩钉截铁;

度众生大冶洪炉。

(本文录自湖南地图出版社2009年版《山水洲城——长沙》,主编陈泽珲,撰稿陈先枢。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3 01:58 , Processed in 0.10404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