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浏阳河

2009-7-30 14:2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41| 评论: 0|原作者: 陈泽珲|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浏阳河原名浏水,“浏”,清亮意。位于浏水之北的浏阳县也以此为名。阳,北也。东汉置浏阳县,后渐称浏阳河。是湘江一级支流,其源为大、小二溪,分别出于浏阳大围山北、南麓。会于杨潭乡之双江口,为中游之始。至镇头镇,为下游之始。再下至渡头罗家港入长沙县境,至长沙市北入湘江。自大溪河计算,全长234.8公里,流域总面积4665平方公里,浏阳市境内长175.8公里,流域面积3211平方公里,共流经40个乡镇。多年平均水量27.98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1.44万千瓦,占全县的80%。长沙县、市境内长59公里,流域面积1454平方公里,流经6个乡镇。

大溪河发源于横山、上庄诸山涧,汇于千秋塅,向西南流,经黄泥坳、濠溪、三溪至白沙镇。又经阳和洲、鄱塅、河口、黄金潭到东门镇(今大围山镇)。又经浆坑口、铁炉峡、金钟桥、大樟蓬到达浒镇。又经姜卢塅、滩头到官渡镇。又经金鸡岭、澄潭到永和镇。又经沔江、牛车岭至古港镇。又经仙洲、炭棚、左家湾至双江口,与小溪河汇合,全长87.3公里,流域面积1254平方公里。

小溪河源于大围山南铁树关诸小水。诸小水汇合后西南流经双坑、杨梅岭至上洪,又经田心、石陂至陈家坊。又经江口、红沙、凰岗、何家湾、挂石滩、白茅潭、蒋埠江至鳌阙。又经大溪浪、平安洲、涧山至石湾,再至高坪。又经阴山壁、上下高车、杨树潭、谭家滩至双江口,与大溪河汇合,全长92公里,流域面积736平方公里。

大、小二溪汇合后,经石咀头、渡头至县城。又经韩家港、龙虎潭至枨冲。又经蒜洲、龙潭、大水市至普迹。又经鸡首洲、潆陂港至镇头镇。又经回水湾、小埠港、湘阴港至柏加山。经渡头入长沙县境。全长88.5公里,流域面积914平方公里,另有涧江支流流域面积257平方公里。

浏阳河自浏阳县跃龙乡车田 进入长沙县五美乡小埠港村。经湘阴港、桃树湾、金潭、筒车棚入浏阳县柏加乡浏坪村,再入长沙县仙人市乡,经团然、石门、黄兴、榔梨等乡镇进入长沙市芙蓉区东岸乡。有三汊河、沿江港、包公港、峡山口、榨山港、花园港、东茆港、花桥港、千秋坝等92级支流,总长157.5公里。有江背港、漆家桥港、铁路塘港等33级支流,全长42公里。浏阳河原为常年性河流,四季可通舟楫。1981年以后,因挖沙、淘金,河床和航道遭受到严重破坏,不能通航。

浏阳市境浏阳河两岸一连串古镇有如浏江一串明珠。白沙、东门、达浒、官渡、沿溪、永和、古港、高坪以及浏阳县治城关镇,至今还留存着许多老街。这些老街,曾是繁华的闹市,常可见“大船尾接小船头,北调南腔语不休,入夜帆灯千万点,满江珠玉似星浮”之景色。两岸则是店铺鳞次栉比,通宵人语喧哗,两边灯火阑珊,满街酒香飘溢。

浏阳河十曲九弯,百数里水路入湘江。春夏河水时常暴涨,秋冬清波荡漾。时而轻歌曼舞,时而旋律高扬,不管是朝雾夕辉,还是阴晴风雨,一路流水汩汩,永不停歇。两岸青山翠枝,绝景佳色。昔日渡口星罗棋布,如今多桥飞架,宏伟壮观。元代欧阳玄《浏江》诗云:

浏江江水色幽幽,两岸青山云木稠。一自桑钦载源委,曾留孙圣作春秋。

猿岫风来起波浪,龙湫月出见汀洲。下流两度翠华过,光气至今浮头牛。

用浏阳河水漂洗的夏布洁白如银,经久耐用,远销海外。浏阳金橘,色泽金黄,皮肉可口,营养丰富,曾为“贡果”。浏阳花炮,享誉世界,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百里花卉走廊,成为浏阳农民发家致富的法宝。永和至古港河道底床所产菊花石堪称世界一绝。清嘉庆《浏阳县志》载:“菊花石堪称菊石花,在县东永和镇侧,大溪水过永和市,中流石亘如洲,无甚花卉,一望如漩涡堆积凹凸万状,如镂如封,色苍然可爱,有纹而晶莹,作菊花状,跗萼宛然。其中式含苞半吐,殊极有趣。每秋高水落,益玲珑可喜。”谭嗣同有《菊花石秋影砚铭》:

我思故园,西风振壑。

花气微醒,秋心零落。

郭索郭索,墨声如昨。

浏阳河流入长沙县境,形成许多绿洲,如山枣洲、江西滩、中洲、柴埠滩、磨盘滩、谭家洲等。洲上芳草鲜美,绿树成荫,如宝石镶嵌镜中,极富诗情画意。又有桃树湾、潭头湾、王家湾、老屋湾、潭湾等较大河湾,河水百转千回,有如彩带迎风,绚丽多彩,沿河公路纵贯东西,车楫往来,渔歌互答,山村水乡景色兼而有之,一曲民歌《浏阳河》,风靡中外。

浏阳河流域,人文深厚,名胜繁多,自上游而下主要有:

胡耀邦故居 位于小溪河附近的中和镇苍坊村敏溪河畔,背靠西岭,四周流水潺潺,风景优美。故居始建于清代咸丰年间,已有140余年的历史。房屋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小青瓦顶,为典型的清末浏阳农村民居建筑。目前所存房屋为胡耀邦的曾祖父胡名钟和其兄胡名镜当年所共有,呈凹字形布局,占地面积450平方米,共计19间。

19151120日,胡耀邦出生在这栋老屋的一间厢房里。胡耀邦小时,家境贫寒。由于他聪明勤奋,父母想方设法送他入种桃书屋(私塾)发蒙,后又入胡氏族小、里仁学校和浏阳中学学习。十多年中,除在浏阳中学寄宿外,其余时间都食住在这栋老屋里。在这里,他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直到193010月才离开故园,走上职业革命的道路,一别就是30多年。1962年,为研究农业问题,他带职下放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湘潭地委第一书记。胡耀邦利用来浏阳检查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看望了健在的老师和乡亲父老。

1995年,浏阳市按原貌对故居进行了修复,复原了胡耀邦童年时代的住房、父母与兄长的居室,以及正厅、横厅、客厅、厨房等,并对外开放。

胡耀邦(1915-1989),秋收起义时参加革命,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等职。“文革”中遭迫害。1978年后组织与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大力平反冤假错案,推动改革开放。为十二届中央政治委员、常委、总书记。

刘家祠堂与李氏家庙 浏阳两处最有名的祠堂都位于浏阳河上游大溪河畔白沙乡。刘家祠堂位于白沙乡集镇,始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光绪二十二年(1896)重建前栋,占地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青砖青瓦,对称庭院式格局,门廊两柱面阔三间,石库大门,两侧两层梯阶形山墙,外角上翘,墙头和屋脊饰有狮兽等雕塑。前栋为门楼和下厅,再进天井到上厅,两侧厢房。正厅两侧各有楼式偏屋和天井。

1927911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曾在白沙乡一带与敌激战并获全胜。当时起义部队就驻扎在刘家祠堂。今祠堂内仍保留多幅红军标语,其中“暴动胜利万岁”是反映秋收起义的珍贵文物。

李氏家庙位于浏阳市白沙乡狮口村,距白沙古镇4公里,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为李氏迁浏阳始祖第12世孙李廷道所建。坐东朝西,砖木结构,建筑面积884平方米,分上下两栋,中有过亭、天井,四周为封火墙,保存完好。厅堂为双层檀桁,阶檐内外饰卷棚,内厅八角藻井饰有彩绘。

家庙中保存有《浏东李氏三门族谱》。族谱记载,浏东李 氏为唐太宗李世民 十四子李明后裔。李明被武后以“坐以庶人贤通谍”为由降零陵王,徙于黔。唐建中三年(782),唐德宗李适封李明玄孙李(上“白”+下“木”)为洪洲(今江西南昌)刺史。传至李仲素迁江西义宁。明洪武初年,朱元璋以当年与陈友谅争战江西、赣民曾资助过陈友谅为由,对赣民课以重税,予以残杀。李仲素六世孙李贵斌为避难迁居浏东。据考证,族谱记载基本与《新唐书》等历史资料相吻合,可确定浏东李氏三门为唐王室后裔。

双枫浦与状元洲 双枫浦位于浏阳市城关镇南郊外。沿浏阳至南市公路西行约100米,有浏阳河二支流会注,地名浦梓港。此处有古枫两株,高20余米,径粗三人方可合抱,并立水边,故名双枫浦。宋祝穆《方舆胜览》记载:“青枫浦在潭州浏阳县。”清同治《浏阳县志》记述此地“临水依山,藤萝交翠,夕阳歌唱,渔樵互答,如入桃源。”“枫浦渔樵”遂成为旧时浏阳八景之一。唐大诗人杜甫曾游于此,并赋五律《双枫浦》:

辍棹清枫浦,双枫旧已摧。自惊衰谢力,不道栋梁材。

浪足浮纱帽,皮须截锦苔。江边地有主,暂借上天回。

自杜甫从浏江溯游双枫浦后,此处遂成为历代骚人墨客的游览胜地。清代画家邱壑也来双枫浦写生,留下《竹枝词》一首:

买得江边一叶舟,送郎西下状元洲。

妾心摇落双枫浦,樟树潭前碧水流。

状元洲又名中州,为浏阳市城关镇浏阳河中的一个沙洲,也是旧浏阳八景之一。长约500米,平沙铺锦,绿草如茵。夜色特别迷人,每逢皓月当空,波光映月,江风袭人,故名“中州风月”。周忠信有《浪淘沙》词咏状元洲,词云:

空阔拥江流,雅似瀛洲,清风明月此长留。

佳景和人谁与共,目荡神游。

北岸烟浮,南浦云收,沙明水碧接天悠。

良夜有怀何计遣,酌酒相酬。

传说,清代中叶浏阳有个读书人,考取了举人。读书之余,他经常站在中洲上,眺望河对面天马山麓的欧阳圭斋祠。欧阳圭斋是元代大文豪,可进京殿试也只得了探花(第三名)。这位举人暗暗发誓,一定要跳龙门,为浏阳学子争一口气,可后来因其江西叔父独子夭折,不得不遵从父命过继到江西。后来,他以江西举子的身份进京参试,竟高中状元,但实际上应该还是浏阳出的状元。于是,有了“中洲过学前,浏阳出状元”这一谚语,人们又据此称中洲为“状元洲”。

浏阳文庙 浏阳文庙在浏阳城区磨石街(今圭斋路),浏阳河穿城而过。浏阳文庙是中国保存最好的文庙之一。清同治《浏阳县志》载,庙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南宋嘉定元年(1208)重修,其址初在县东门外红狮桥。明弘治末年(1505)迁至县城西,清道光九年(1829),知县沈履正又迁崇圣祠于今址,并重建大成殿,殿后增建奎文阁,加修庙内其他建筑,形成今浏阳文庙格局。

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是为棂星门(已改建),泮池(现为花坛)、大成门、御道、大成殿、奎文阁。东西辅以状元门、钟鼓亭、乐舞亭、厢房、回廊,环以朱色围墙。大成殿为庙主体建筑,砖石木结构,重檐歇山顶,琉璃筒瓦铺面,青花瓷砖作脊,中置葫芦宝顶。殿内32根石柱支撑梁架,分三层排立,气势昂然。正面以雕花镂空的中堂门作屏,三面置石栏围廊,殿后设御碑亭。布局严谨,古雅清幽。殿门两侧挂两副木刻镏金对联,其一曰:

令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文师。

其二曰:

觉世牖民,诗书易象,春秋永播道法;

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

舞亭、乐亭分置月台东西,均为四角重檐攒尖顶方亭。奎文阁内原有清康熙、乾隆所题“斯文在兹”、“万世师表”匾额,“文化大革命”中被毁。

文庙为祭孔场所,原大成殿中立有孔子像,两侧为历代贤士牌位。清代曾制祭孔古乐器于庙内,习以八佾之舞。乾隆(1736-1795)末年,浏阳有个叫邱谷士的文人,偶得樵夫从深山掘出的古钟,他对照汉书,考定是成周大编钟。后来他专程去山东曲阜孔陵作实地考察研究,发现匏音古乐器已失传。于是,他回来便按照汉书图录规定,仿制出全套古乐器。不久,他被聘为浏阳县学的舞乐教官。浏阳文庙祀孔的春秋二祭曲礼,便都按照古乐旧规举行。咸丰(1851-1861)末年,曾国藩在安徽闻讯,立即邀请浏阳乐师前去演奏古乐,听后,曾国藩赞叹不已,赠匾一块,上书“雅淡和平,精探正乐”。从此,浏阳古乐名声大噪,就连山东曲阜的孔府,也派人到浏阳观摩古乐,仿制全套古乐器。每逢一年两度的祭孔典礼,都引来全国各地的不少名士前来参加,甚至袁世凯也派员参加。祭孔由县官主祭,乐生奏古乐,乐曲优雅古朴,舞生闻声起舞,场面十分壮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文庙大部分房舍为浏阳县一中教学使用。1963年,庙内全套古乐器交湖南省博物馆珍藏。

谭嗣同故居 谭嗣同故居位于浏阳市圭斋路口,原为其父谭继洵“大夫第官邸”。谭继洵官至湖北巡抚,“诰授光禄大夫”。谭嗣同青少年时代就在此宅第度过。故居始建于明末清初,今存建筑面积762平方米,坐西南朝东北,砖木结构,通高8米,二进院布局,封火山墙,小青瓦。前栋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共有大小房舍24间,门窗雕工颇为精美。中堂与后堂之间有一过亭,歇山顶,东侧有园圃,颇具江南庭院式民宅特色。谭嗣同自题居室为“莽苍苍斋”,用以抒怀述志,联云:

家无儋后;

气雄万夫。

谭嗣同书斋精巧幽雅,谭自取名为“石菊影庐”,题联云:

人在有情天,得此群山,暂舍事事;

生岂无怀世,每当九日,亦自欣欣。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在湖南维新运动中,谭嗣同是最活跃的人物,他倡设南学会,办《湘报》,宣传变法,抨击旧政。18986月光绪帝诏其进京,任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预新政。同年9月西太后发动政变,谭嗣同被捕,慷慨就义于北京菜市口,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左宗棠墓 左宗棠墓位于长沙县跳马乡白竹村,在浏阳河杨梅段杨梅河大桥南约2公里,葬于光绪十一年(1885)。从《重修左宗棠墓碑记》碑后登数十级石阶而上,墓碑镌刻“清太傅大学士恪靖侯左文襄公之墓。”墓冢为圆顶,墓前有石砌平台,配以拜台、石鼓、石香炉。原墓前有石人、石马、华表、石桌、御碑亭及墓庐,庐内树碑,为黄自元所书。1974年墓被毁,石人、石马、碑亭等亦被毁,墓庐拆改为民房。1978年墓内出土瓷制墓志一方。今墓为1988年长沙市政府拨款重修。两侧华表上的墓联,系左宗棠嫡曾孙婿梁赐龙主持左墓修复时所作,联云:

汉业唐规,西陲永固;

秦川陇道,塞柳长青。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清长沙府湘阴县人。道光十二年(1832)中举人,太平天国起义后,入湖南巡抚张亮基幕府。咸丰十年(1860年),清廷特旨任为四品京堂襄办军务,赴江西、浙江前线与太平军作战。次年任浙江巡抚,后升闽浙总督。同治五年(1866年)在福州设马尾造船厂。旋任陕甘总督,次年授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平定捻军和西北回民起义,授协办大学士,举办兰州机器制造局等新式企业。光绪元年(1875)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率军讨伐阿古柏政权,收复新疆。光绪七年(1881),任军机大臣,调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中法战争中,授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指挥抗法战争,不久病逝福州。

黄兴故居 黄兴故居位于善化县龙喜乡,即今长沙县黄兴镇扬托村凉塘,浏阳河从此流过。故居地处平畴沃土之中,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坐西朝东,原为53间的四合大院,现存土砖青瓦平房12间,悬山式青瓦坡屋顶,缀有悬鱼纹饰,占地面积约4300平方米。正门有廖承志题书“黄兴故居”门额,门额上端彩绘文房四宝、梅兰竹菊吉祥图案,并书斗大“福”字,两旁有楹联:

蒙庆受福;

长乐永康。

故居前临水塘,后接田垅,院内多植橘树。上厅右边正房是其父母居室,摆雕龙琢凤中式古床。左边是黄兴卧室,置西式铜腿金属简易床。下厅正房及耳房均辟为陈列室,介绍黄兴生平事迹,黄兴手书“无我”、“笃实”座右铭陈列其中。室内还陈列有名人挽黄兴的对联,其中孙中山联云:

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纵九等论交到古人,此才不易;

试问夷惠谁肾,彭殇谁寿,只十载同盟有今日,后死何堪。

黄兴(1874-1916),原名轸,字克强,早年就读长沙城南书院。1904年在长沙创建华兴会,任会长,并筹划长沙起义。1905年在日本与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后,任战时总司令,领导武汉保卫战。1912年,任南京政府陆军总长。次年领导“二次革命”,后流亡美国,1916年在上海病逝。1917年国葬于长沙岳麓山。

陶公庙 位于长沙县榔梨镇浏阳河畔临湘山。见第一章“名山”临湘山条。

东屯渡 东屯渡是浏阳河的一个古渡口,位于长沙市芙蓉区远大路与浏阳河的交汇处。“东屯”,意谓“东吴屯田之处”。《三国志》载:黄龙三年(231),东吴曾派吕岱在长沙屯田,兴修水利,以农养兵。“东屯渡”地名见诸典籍,最早在南宋张栻的诗作中。张栻《梅园诗序》云:“癸巳仲冬二十有八日,始与客游,过东屯渡。”东屯渡旧为长沙通往东乡的主要渡口。清嘉庆三年(1798),贡生邓九思及众姓合捐田亩8石,创设义渡。清光绪年间,义渡圮败,邑人郑某捐银五百两重修,柳廷方代长沙知县撰有《重修东屯渡碑记》。记曰:“县令奉大吏命,为朝廷守土,境以内纤急之利,知无不为,其有一桥、一梁、一津渡之阻,一职之未修,一民一物之失所,守土者胥以为病。”

直到1960年,东屯渡大桥建成,才结束了摆渡过河的历史。东屯渡大桥桥长232.3米,宽20米,高42.7米,每孔跨径30米,为六孔填腹式公路桥,全部用花岗石砌成,桥型美观大方,雕有各种图案。由于它是长沙市第一座跨河大型公路桥,具有见证长沙城建史的重要文物价值,长沙市政府已将其列为“长沙市近现代保护建筑”。

19498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138师从这里渡河进驻长沙城,使东屯渡成为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渡口。

湖迹渡  旧称湖碛渡,又名回西渡,是长沙城东北向过浏阳河的渡口,原有驿道通岳州府平江县。湖迹渡原为官渡,清乾隆十年(1745)乡绅渭南等邀众募捐塘、田35亩,建造渡船1只,呈报官府“勒石永禁”:“船不得转拨,田不得侵占,渡夫不得需索。”后不敷工食,生员郑翰文等续置田40亩予以周济。嘉庆九年(1804),贡生郑世宾等增置船1只。咸丰五年(1855)再增修船只,由李氏义塾经营。咸丰十一年(1861)饶映恒等募资另修车渡,以利商旅。

19307月,彭德怀率红三军团从湖迹渡渡河攻进长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遂将湖迹渡改名“红军渡”。1958年兴修京广铁路复线,切断湖迹渡这段U形河道,浏阳河改道,湖迹渡则成为烈士公园内的一个湖泊。时值“大跃进”时期,故名“跃进湖”。今为民俗文化村的一部分,建有“潇湘阁”“风雨桥”等仿古建筑。

(本文录自湖南地图出版社2009年版《山水洲城——长沙》,主编陈泽珲,撰稿陈先枢。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3 05:39 , Processed in 0.10009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