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历史文化名城长沙之二自然条件

2009-7-29 18:4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86|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二、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长沙位于东经111°54'-114°15',北纬27°51'-28°40'之间,东西长约 233公里,南北宽约90公里,从东至西依次是浏阳市、长沙县、长沙市、望城县和宁乡县,基本处于湘中丘陵与洞庭湖冲积平原过渡地带和湘浏盆地。

长沙市区处于湘江和浏阳河交汇的河谷台地,周围为地势较高的山丘,可谓“环城皆山也”。湘浏盆地经过数十万年的地质变化和大自然侵蚀,形成了南高北低、丘涧交错、红岩白沙的地貌特征。

由于长沙城处于从丘陵向平原的过渡地带,使得这一范围的地貌变化多姿多彩。西侧为低山区,碧虚岭海拔 300.8米,为岳麓山最高峰,山前有天马山、凤凰山大小岗丘罗列;山后有桃花岭、金牛岭等丛峦叠翠,群山浑然一体,有如长沙城伪一道屏障。西北分布着元古代震旦纪后期的浅变质岩和板岩组成的丘陵。由于地层岩质坚硬,自然剥蚀作用缓慢,形成了谷山、尖山、乌山等数座孤峰,点缀于低缓的丘陵之中。东北侧为花岗岩低山丘陵地带,地表发育的土壤多为沙土,山势较陡峭,山脊多不相连。距长沙约30公里有黑糜峰,海拔 591米、相传为道家福地。再东北有影珠山、天华山、飘风山、明月山等,均为风景秀丽的名山。东侧和东南侧为红岩丘岗,海拔一般 100米左右。大多数小山丘岩质松散,易风化成红岩岗地;个别因岩基坚硬,仍耸立于丘岗之中。烈士公园北端的罗洋山,东面受浏则阳河切削,悬岩壁立,为城东胜景。唐代大文豪韩愈《罗洋山》诗云:“绕廓青山一座佳,登高满袖贮烟霞。星沙景物堪凝眺,遍地桑森遍囿花。”

盆地中心为沿江的冲击台地,是长沙城市建设的主要地带。其地层主要是第四纪更新世的冲积性网纹红土和砂砾。湘江、浏阳河二水交汇的新河三角洲为第一级台地,海拔约30,高出湘江常年水位约100。五一广场一带为第二级台地,高出湘江常年水位约30,长沙古城主要分布在这一级台地。今天的长沙城已扩展到了第六、第七级台地。由于其地表为粘土砂砾层,且岩基结构坚硬,每平方米可承压2.5-3万公斤,高者达5万公斤,适宜于建设高层建筑。

由于盆地内台地是由崩塌的砂岩与粘上构成,地层中孔隙多,有较好的含水层,地下水源丰富。古时长沙城中水井比比皆是,清澈甘冽,四时不竭,白沙井、鸳鸯井、水风井等遐迩闻名。在五一广场一带,曾发掘出战国、东汉、三国时期的古井数十眼。

大自然造化了湘浏盆地,湘浏盆地又孕育了古城长沙。山水相依的长沙地形地貌独得天赋,在未来的现代化城市建设中还将展现无穷的魅力。

山水胜况

长沙,岳麓为屏,湘江为带,水陆洲浮碧江心,浏阳河曲绕城外,湖泊星布,岗峦交替,城廓错落其间,是一座典型的山水城市。

湘江,是长沙的母亲河,它滔滔南来,汩汩北去,过昭山而进入长沙城,经三汉矾又转向西北,至乔口而出望城县,再过岳阳入洞庭,流经长沙市境约25公里。湘江两岸赤壁如霞,白砂如雪,垂柳如丝,樯帆如云,构成美丽的长沙沿江风光带。

湘江水流平缓,河床宽阔,东西两岸,支流汇注,下游受洞庭湖水顶托,因而形成绿洲片片。十里长岛,浮于江心;凌波长桥,横贯东西。橘子洲久负盛名,春来,明光潋滟,沙鸥点点;秋至,柚黄橘红,清香一片;深冬,凌寒剪冰,江风戏雪,是滞湘八景之一“江天暮雪”的所在地。牛头洲、橘子洲、傅家洲、月亮岛、腾飞岛,大大小小沙渚连绵,串成长岛,垂柳依依,白帆点点,时浮时没,极富灵动之感。

长沙地区流入湘江的支流有15条,最大的是浏阳河。浏阳河发源于大围山,全长 234公里,十曲九弯,终年不绝。两岸青山翠枝,紫霞丹花,名人故里,寺庙遗迹,多不胜数。发源于浏阳石柱峰的捞刀河,发源于宁乡伪山的伪水,也于长沙市区注入湘江。这些大小支流,因受湘浏盆地地形的控制,大都发源于盆地边缘的丘岗地区,且流向盆地底部的市区与湘江汇合,因而河网密布,湖泊珠联,使长沙城三面环水,四季江风吹拂,空气清新宜人。湘江及其支流,水量充沛,长沙段水流量达2370秒立方米,更为长沙增添得天独厚的水利资源。

俯首是溶溶秀水,举目是巍巍青山。“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是对岳麓山的绝妙概括。岳麓山沟壑溪谷连绵,地下水沿断层汇向低谷,形成“白鹤”、“青枫”等众多名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营造出名誉宇内的岳麓山自然景观。这里古木参天,四时景色各不相同,春天杜鹃吐艳,夏季岩树荫浓,秋天漫山红遍,冬季松峦裹素,“翠落重城内,屏开万户前”,“霜叶红如锦,松声响作涛”,历代迁客骚人留下许多题咏与赞叹。

长沙地区已列为旅游胜地的名山还有浏阳大围山和宁乡沩山。大围山位于浏阳市东部,距长沙市136公里,群峰逶迤,盘绕150余公里,故名大围。主峰七星岭海拔1600余米。大围山山奇、水秀、林幽、石怪,林木葱笼,悬岩飞瀑,珍禽奇树藏之深山,间有草原、湖泊、庵庙。神奇莫测,现已辟为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宁乡县西端的沩山,距长沙市 130多公里,主峰瓦子寨海拔1070余米。沩山四面皆水,四周云气相汇于斯,搅动旋转,漫山升腾,形成“大沩凌云”的奇特景观。这里坡岭逶迤,山谷幽深,冬暖夏凉,是旅游和避暑的好处所。山四周遗迹遍布。唐相裴休、唐诗憎齐己、宋抗金名相张浚、湖湘学派创始人张拭、南宋经学大师易拔等名人的墓葬藏匿青山之中,使沩山平添几多神秘色彩。

气候特征

长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温和湿润,季节变化明显。冬寒夏热,四季分明;春秋短促,冬夏绵长,充分体现了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典型特点。长沙距海较远,又位于冲积盆地,边缘地势高峻,向北倾斜,北方冷空气可深入聚集,冬季比同纬度地区稍冷,而夏季比同纬度地区更热,是江南“四大火炉”之一。

长沙平均气温为17.2℃。1月最冷,平均4.7℃,历史上绝对最低温度曾在2月份出现,达零下113℃。7月最热,平均气温294℃,历史上绝对最高温曾在8月初出现,达43℃。全年无霜期平均275天,积雪日为 6天。东西山势高耸,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360毫米,东部山区高达1600-2200毫米,西部为1400-1600毫米,年平均雨日 152天。长沙降雨不均匀,35月平均降雨日数有52.8天,约占全年总降雨日数的35%;夏季降水不均,旱涝无定;秋冬雨水明显减少。长沙地区日照时数达1677小时.作物生长期长。冬春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全年保持着温和湿润的气候特点,使得长沙冬季并不萧索,常绿的阔叶树,如香樟、女贞等仍然葱笼滴翠,唐代杜荀鹤有诗云:“残腊泛舟何处好,最多吟兴是滞湘”。

物产资源

受气候、地形与河流等因素的影响,长沙土壤形成红土和河流冲积土两大类。红土是地带性土壤,为有机质少的酸性土,一般分布干山丘、岗地一带;冲积土分布在低平地区,面积达2037.2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 17.26%,土质肥沃,适干耕种。长沙素有“鱼米之乡”美誉。三国魏文帝曹丕在《与朝臣书》中也说:“江表惟闻长沙名,有好米,上风炊之,五里闻香。”粮食生产是长沙农业的优势,年产量超过 250万吨。长沙盛产蜜橘和麓山南橘,南朝鲍照《咏桔》诗云:“橘生湘水侧.菲陋人莫传。逢君金华宴,得在玉几前”。浏阳金橘、北山梅、春华李、沩山毛尖、高桥银峰、东山辣椒等经济作物名传遐迩,远销省外。长沙畜牧业兴旺,宁乡县“流沙河猪”、长沙“大围子猪”、浏阳黑山羊均为全国闻名的牲畜品种,宁乡县生猪出栏量居全国第一。长沙河网纵横,渔业发达,盛产鳖(甲鱼)和鲢、鳙、鲤、鲩(草)等淡水鱼。长沙谷塘鲤和宁乡灰汤鸭,明清时就列为贡品,现已成为大众喜爱的佳肴。

远古的地质构造运动给湘浏盆地留下丰富的矿产资源,金属矿产品种繁多,非金属矿产独具特色。现已查明的有铁、锰、钒、铜、铅、锌、锑、钴、金、银、铀以及海泡石、菊花石、磷、硫、重晶石、石膏、煤等40余种,其中大中型矿床27处,小型矿床36处、矿点 363处。浏阳菊花石举世罕见;浏阳海泡石储量全国第一;浏阳永和磷矿闻名全国;宁乡煤炭坝的烟煤以热量大而著称;望城丁字湾的花岗石和坪塘的石灰石都是十分重要的建筑材料;铜官的陶泥在唐代就烧制出被誉为“中国陶瓷史里程牌”的釉下彩瓷器。

(原载《长沙文明市民手册》1998年,后摘要刊载于《湖南日报》200011日“长沙专版”) (本文来源《湘城文史丛谈》陈先枢/著,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6 18:02 , Processed in 0.09701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