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天心访古记

2009-7-28 22:3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91|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作者注:本文原载《长沙组工通讯》2004年第7期“天心区专辑”,系应天心区区委之约而作。

(本文来源《湘城访古》陈先枢/著,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天心区以天心阁为名,游览天心区自然从天心阁而始。天心阁坐落在天心路长沙旧城东南角上的古城墙上,既是天心区的标志,也是古城长沙的标志。阁楼始建于明代,重修于清乾隆年间。昔日对联“四面云山都入眼,万家烟火总关心”即为建阁的初衷。旧说此处地脉隆起,有文运昌隆的祥兆,因而天心阁也曾名文昌阁。辛亥革命以后,长沙修筑环城马路,拆除旧城墙,仅留下天心阁一段,作为历史的见证。时有联云:“阁上九霄迎日月,城留一角看江山。”

    天心阁由主副三阁组成,以两侧长廊相接,为弧状布局。主阁三层,碧瓦飞檐,朱梁画栋。顶檐之下,南悬“天心阁”匾额,北额“楚天一览”。扶梯登阁,直上三楼,遥对蓝天,清风拂面,俯首四顾,全城景色俱在眼底,仿佛置身天际。

    天心阁不仅是观光胜地,而且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清代,这里为湖南省会的防守要区和军事禁地,有重兵驻守。18529月,太平军攻打长沙,西王萧朝贵阵亡在天心阁下。19051911年,革命党人多次在天心阁秘密集会,谋划起义,同盟会湖南分会也一度设在天心阁三楼。193811月,日军逼近长沙,天心阁在震惊中外的“文夕”大火中化为一炬。火后,周恩来赶赴长沙领导救灾工作,曾与蒋介石、陈诚一道登临天心阁城头视察灾情。随后的中日三次“长沙会战”,天心阁是我军坚守的阵地之一。1946年为悼念长沙会战阵亡将士,在天心阁北城头上,建起了崇烈亭。1984年天心阁恢复重建。巍巍古阁,又成了长沙近代历史的见证。

    从天心阁往西南,直至妙高峰,旧时山脉相连,沿线分布着众多名胜古迹。1933年长沙市首任市长何元文曾规划修建从天心阁至妙高峰的游览道路,此即天心游路的来由。

    游路上的第一个景点当数天心阁下的蔡道宪墓。在里仁坡天心街南坡有一片长满野草和苔藓的古老墓地,今不时还有游人来凭吊。墓基由花岗石砌成,高约3,长10,正上方一石上镌刻着“蔡忠烈公墓石”6个苍劲的正楷大字,下镌“同治十二年藩宪重修”。明朝末年,张献忠率大西军攻入长沙,守城的推官蔡道宪被捕。蔡宁死不降,被张凌迟处死,年仅29岁。蔡公的忠烈精神,得到后代历届湖南巡抚的称颂,其墓多次修缮。天心街的居民对古墓基也呵护有加,故能保存至今。据悉,天心街已列为长沙市重点保护的11条历史街巷之一。

    从天心街穿过曲折的天心游路,一条崭新的马路——白沙路呈现在游人面前。著名古迹白沙井就坐落在这里。白沙井水质清洌甘美,四季不涸不溢,明代《长沙府志》称之为“通城官民汲之不竭,长沙第一泉”。此处原为回龙山和锡山的山谷所在,山基底为板岩,上部覆盖很厚的红土砾石层,地下水有承压性,泉脉十分旺盛,清初就与济南趵突泉、贵阳漏趵泉、无锡陆子泉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泉。

自有城池始,市与井就连在一起了。今日,井虽不再为人们所依赖,但它蕴含着的文脉却仍然在滋润着人们的心田。20世纪末,白沙井的山岭上动土兴建大规模公寓,长沙市民群起而反对,一些社会贤达也联名上书呼吁保护白沙古井。最终长沙市政府和天心区政府采纳了人民的意见,停止了基建,保住了这口足以象征长沙的古井。今日白沙井四周建起了公园,正面立石坊,右建“水”字碑和古人诗文碑廊,左建仿古式茶馆,将井文化、水文化、茶文化融为一体,颇具长沙本土气息。白沙情结割舍不断,提桶到白沙井取水者从早到晚络绎不绝,成了长沙城的独特一景。

    沿着白沙路往西至书院路一侧,便到了号称“城南第一名胜”的妙高峰。妙高峰并不高,海拔仅70,但它依伴湘江,风景清新宜人。1936年出版的《长沙市指南》这样描绘妙高峰:“夏间近晚之际,坐憩其地,清风徐来,胸襟顿爽。残阳自麓山反映天际,云霞与江面烟波互相照耀,往来风帆,悠扬掩映,诚可观也。”

    然而,妙高峰的名气并不在于它的自然景色,更在于它的人文之气。南宋张浚、张弑父子在这里创城南书院,建有纳湖、卷云亭等十景。张浚系抗金名相,张栻则为理学一代宗师,名声如雷贯耳。明末书院荒废,后在废址上建起了高峰寺,登临者渐多。直到清道光年问,湘抚左辅将城南书院从天心阁下迁至妙高峰,这里才又是一片弦诵之声。清末废书院,改办城南师范学堂,1912年改为湖南第一师范。

    1913年春至1918年夏,毛泽东在该校第八班学习。1920年秋至1921年冬,学校先后聘毛泽东为附属小学主事、师范部国语教员。青年毛泽东就是从这里踏上了职业革命的生涯。这一时期,他已秘密从事创建中国共产党和组建中共湘区委员会的工作。第一师范校舍仿日本青山师范建筑风格,由师范部和附属小学部两大建筑群组成,平房与二层楼房有机结合,栋与栋之间,或由走廊,或由亭楼连接,形成多个四合院。今日第一师范成了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妙高峰附近还有两处南宋遗迹,一为福王墓,二为朱张渡。福王墓坐落在妙高峰北麓青山祠街,南依妙高峰,北砌4高的石基,登级而上,墓冢东西各立华表一根,令人肃然起敬。福王名赵汝愚,南宋庆元二年,即公元1196年,在赴永州途中暴卒,遗体运至长沙,长沙百姓哭泣不止,将其厚葬,并千秋祭祀。一位外地官员,客死异乡,长沙人为何如此厚爱?原来赵汝愚是一位爱国忧民、力主抗金的忠臣,宁宗时任右丞相。后被权臣韩侘胄诬陷,贬为宁远军节度使。赵就死在被贬途中,因而深得长沙百姓的同情。

    从湖南第一师范横过书院路,便到了六铺街江畔的著名古渡口——朱张渡。古渡西边系着岳麓书院,东边牵着城南书院,中间隔着湘江和橘洲。江上桅樯穿流,洲上云树如烟,山水洲城被两座书院共有的古渡捆绑在一起,因而朱张渡与湖湘文化的渊源紧密联系到一起了。

    南宋乾道年间,理学大师朱熹从福建崇安专程来潭州造访张栻。朱熹在长沙逗留了两个月,著名的“朱张会讲”由此展开。朱、张对理学中的一系列问题,如“中和”,“太极”等分别在岳麓书院和城南书院轮流进行讨论。朱、张二人经常同舟往返于湘江之中,“朱张渡”由此而得名。相传二人将渡口东岸命名为“文津”,西岸命名为“道岸”。从此,朱张渡成了岳麓书院学子往返湘江的主要渡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朱张渡的存在,考验了这座城市的品行,抬升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品位。

    今日朱张渡成了湘江风光带上的重要景点,一座永久性的“朱张渡”石坊即将树起。从朱张渡往北直至五一大道湘江一桥,是天心区最美的观景长廊。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笼罩在荫浓绿树之中。杜甫江阁、陶侃射蟒台、潇湘八景台等人文景观点缀其间。水得山而媚,山得水而活,城得山而灵。山水灵动的城市因披绿而倍添魅力。

    而滨江东岸又是古城长沙的核心区域和人文荟萃之区,城市总体规划将其定为“小西门历史风貌保护区”和“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由南往北依次分布着长沙府学宫遗址、火宫殿和贾谊故居等文物保护单位,使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中依然留下了一丝古意。

    南门口西文庙坪是古代长沙府学宫所在地。长沙府学始于北宋治平元年,即公元1064年,至今已近千年历史。古代文庙是供奉孔子之所,文庙与官学结合,行“左庙右学”之制,故老百姓习惯把学宫称为文庙。据记载,长沙府学宫正殿五进,规模宏大,棂星门、大成殿、崇圣祠、藏经阁、魁星楼等一应俱全。学宫毁于1938年“文夕大火”,今存“道冠古今”石坊屹立街心,牌坊龙凤浮雕上的火熏痕迹和“文革”中画在“贤关”二字上的红叉,刻划出古城长沙的岁月沧桑。

    从学宫到坡子街火宫殿有一条曲长的古潭街(含学宫门正街和下黎家坡)相连。古潭街两厢里巷迂回幽深,古井遍布,也是长沙重点保护的11条历史街巷之一。2004年区政府将其列为老街改造工程的重点,重新铺设了麻石路面,两厢铺面整旧如旧,为小西门历史风貌保护区新添一景。

    火宫殿原是祭祀火神的庙宇,又名乾元宫,始建于明代,扩建于清乾隆年间。古代长沙楚人自认为是火神祝融的后裔,因而尚赤,崇火,火神庙年年要举行盛大的庙会。火神庙的屋脊上有7个铜铸大葫芦,金光闪耀,正殿供有3高的火神泥塑像。庙会期间,臭豆腐等各色小吃摊担来此吆喝贩卖,一些卖艺、说书者亦来此献艺起课,逐步形成闻名遐迩的小吃市场。长沙大火中只有门楼幸免于难,1941年再建神庙和铺面48间。火宫殿起于火神,毁于火神,近年又兴于火神,2002年重建的火神庙带来了一方财运。围绕“火文化”做餐饮文章,坡子街重现无限商机。

    太平街与坡子街仅一街之隔。太平街的太傅里就是贾太傅一一贾谊故居的所在地。公元前177年,胸怀大志的太中大夫贾谊因遭权臣诋毁,贬谪到长沙任长沙王吴著的太傅(老师)。贾谊在这里筑石床、凿水井、植柑树,并写下了汉赋名篇《吊屈原赋》。他以屈原的遭遇自比,抒发自己压抑不住的忧国之心。魏晋以后,故居改建为贾太傅祠,成了迁客骚人的必访之地,名篇佳作不断涌现。长怀井就是因杜甫的“长怀贾傅井依然”而得名。时过2000多年,井水仍清澈如镜,人们称这口井为“天下第一井”。

    正对贾谊故居大门的金线街是长沙城仅存4条麻石街之一。这些只经过粗加工的麻石,经过数百年行人的踩踏,已经光滑可鉴。素雅的麻石路面与街两厢小青石、马头墙的民居、店铺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古拙质朴。市人大通过立法,把这里定为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金线街真正成了天心区的一道金线。

(本文来源《湘城访古》陈先枢/著,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30 10:02 , Processed in 0.09889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