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河西土产一瞥

2008-10-10 23:0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10| 评论: 0|原作者: 文章注明|来自: 文章注明

  长沙市湘江西岸沿岳麓山至望城县的坪山、莲花及白箬铺、尖山、谷山一片,旧称河西。这带山峦叠起,丘陵绵亘,土质肥沃,物产丰富,著名物产有湘粉、竹笋、园茶等。

  河西湘粉,又名南粉,因产于湖南而得名。但其主要产区位于长沙湘江西岸(俗称‘河西),故亦称西粉,是长沙、望城两县的传统土产。其制作技艺自清咸丰年间从湘潭传人,至今已有130多年历史。清光绪初年,长沙有粉丝作坊7家,光绪末年增至40余家,1927年达421家。抗日战争时期,湘粉畅销西南各省,作坊增至852家,最高年产量达150万公斤。

  湘粉是以蚕豆、绿豆、豌豆等豆类原料制作而成,粉条细圆均匀,白洁光亮,其色如银,其细如丝,轻柔起伏如龙须,又被誉为“银丝细粉”或“龙须细粉”。湘粉具有柔软爽滑,易熟耐煮,吸鲜力强等特点,且富有营养价值,一向是人们所喜爱的豆制食品,既可作筵席佳肴,也可作包饺馅芯。;凉拌炒烩,荤素咸宜,历为南菜北肴之佳品。冬天配置火锅,以粉丝作底料,拌以肉丝、冬笋丝,谓之“三丝火锅”,味道尤为鲜美。夏季凉拌,佐以姜丝,清香爽口。平日用肉丝或牛肉丝炒粉,是人们最喜爱的家常菜。烹调简便,价廉物美,素席中的烩鱼翅,就是以湘粉代之,经过厨师的精工巧作,使其色、香、味、形,均可与真鱼翅媲美,是素席中的高档名菜,故湘粉又有“河西鱼翅”之誉称。现河西湘粉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而且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各国。

   河西竹笋肥嫩香脆,物美价廉,荤食、素食,味皆鲜美,煎、炒、煨、炖,烹任皆宜,既是人民群众的家常菜蔬,也是迎宾宴客的席上佳肴。在宋代就誉为“潭州三绝”之一。《续竹谱》载:“猫儿竹长沙野中有之,下丰上锐,其笋甚甘,美大者重十余斤。”北宋绍圣(1094一1097)年间,秦少游被贬郴州时,写过《次韵范祖禹长沙猫头笋》诗一首,诗云:  “楚山春笋 云空,北客常嗟食不重。秀色可怜刀切玉,清香未断鼎烹龙。论羹不愧 千里,入贡常随绢一封。薄禄奉亲甘旨少,满苍时赖故人供。”   秦观将长沙春笋喻作珍奇的“玉”和“龙”,视同奉献“君”、“亲”的甘旨,赞誉是极高的。可见当时长沙竹笋,已属贡品。秦在诗中还用了一个典故。即:西晋文学家张翰,被齐王司马同任为大司马东曹椽。张翰预感到司马 将会失败,又因秋风起,思念故乡菰菜、 羹、鲈鱼脍,遂弃官归吴。秦也是吴人。他把长沙春笋与吴地 羹并誉。然而长沙春、夏间,便有椿牙、春笋、鲤鱼肥等群众喜爱的家常食品;秋风起时,除有茭瓜外,更有桔红、鲤肥。看来,长沙人的口福,并不逊于吴中。猫头竹便是猫儿竹,围径大的可作枕。韩驹有湖南猫头竹枕诗。清末民初,河西竹之大者可作提水桶,足证猫头竹枕的说法并非夸张。原来从岳麓山后的竹山口西行,经梅子滩至坪山坳,以至龙洞冲到白箬铺,方圆数十公里,漫山翠竹丛生,冬、春都有竹笋,春笋更多。

  河西园茶虽未进入名茶之列,但独特的原汁原味深受长沙城乡居民的钟爱。湘江西岸各乡均产园茶,在焙制方法上独具特色,一般先将青叶炒至7成干,再行揉制‘除去苦汁,然后用炭火煨枫球、黄藤根、桔树枝烟熏,故又称烟熏茶。这种茶外形条索紧细,银毫显露,汤色澄黄,气味清香,历来以销长沙市场为主,但也有部分销汉口和港澳。

(以上内容摘录于《长沙历史文化丛书》之《长沙风物大观》,郑佳明/主编,周贤朴|顾庆丰|沈绍尧|易仲威|王建宇|于安全/著,请以原书内容为准,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长沙历史文化丛书》编委会或名城长沙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2 15:27 , Processed in 0.11042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