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六朝城市的衰落与庄园的兴盛

2008-10-9 22:5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51| 评论: 0|原作者: 文章注明|来自: 文章注明

  由于西汉晚期以后,土地不断集中,农民对土地占有者人身依附关系日益加强,出现拥有大量部曲家兵的大庄园,形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元,城市活动不象以前集中,因此,东汉晚期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城市经济走向衰落。东汉以后,长沙古城基本还是保持西汉临湘故城的状况,虽然向南迁移出了长沙郡治,向北移出了临湘县新治,也增加了南北津城和戌城,但均是松散的各自为单元的结构,城市四乡的庄园更是空前的兴盛。
  50年代,湖南省博物馆在金盆岭一带发掘了一批两晋南朝时期的墓葬,出土了大批陶俑、模型冥器等文物。一座有“西晋永宁二年”(302年)铭文的墓,出陶俑百余件,有骑吏、武士、奏乐、书吏、童仆等,地面生活所应有的部曲、家兵、男女侍从俱全,还有车、马等各类动物和各类用具设施模型,可以说是一座完整的地下庄园。把现实生活中的实物,以各种形式带入冥冥之中,以求万世享用,是我国古代的埋葬习俗。这些出土的文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长沙地区的封建庄园的状况。
  1984年底至1985年初,长沙市东北约20公里的长沙县回龙乡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古墓盗掘案,被盗东汉至两晋南朝时期古墓葬100多座。该地处于捞刀河河湾地带,北临河水,三面环山,中间数千亩垅田,形成一个小小的盆地,盆地边缘的小山上密布东汉至六朝时期的砖室墓,其中的仙姑岭有一大封土堆,应为一座较大型的墓。被盗的约100座墓都是用青砖砌成,青砖上一般都有几何形花纹,调查落实被盗的文物有500多件,其中仅青铜镜就有40多件,还有银器、琉璃、玛瑙和青瓷器等。出土的文物说明当时此一带较为富裕,从此地的地形和墓葬情况看,当时该处应是一个或数个较大的庄园。
  此后,从1985-1987年,全市的文物普查中发现大批的古遗址和古墓葬,古墓葬中数量最多的是东汉至南朝时的墓葬,约占总数的80%。其中有墓群之处类似回龙古墓的情况,如长沙县麻林桥;浏阳西乡的官桥,东乡的古港、沿溪、官渡,北乡的北盛;望城九江之字港;宁乡的檀树湾等。这些地方的地理环境与回龙古墓群处相似,墓葬的墓室基本上也都是用青砖砌成,砖上一般有几何形纹饰,浏阳县的一些地方出土的墓砖上还有车马纹。出土器物有硬陶釜、铁釜架、陶灶、井、仓等模型冥器,猪、羊、狗等动物模型,青瓷鸡首壶、罐、碗、盘、砚等日用品,铜薰炉、醮壶、镜等,内容十分丰富。1977年,长沙县麻林桥的一座南朝墓中,出土一方买地券,墓主人徐副,年59岁,以醉酒寿终,433年(宋元嘉十年)葬于荆州长沙郡临湘县北乡白石里。全券493字,是目前所见字数最多,内容最完整的南朝买地券,内容主要是当时流行的带迷信色彩的方术语言,以“约地吏,勿复烦扰”,是企图将当时社会土地占有制带入"阴间"的一种幻想。
  据文物普查资料统计,长沙地区现存东汉至南朝时期的墓群有近200处,实际上的数量肯定应远远超过此数,当时长沙城四乡庄园的盛兴由此可见一斑。同时,属长沙四乡范围内的县城,在这一时期也有大的发展,除前述的湘西县外,还有浏阳县城和位于现宁乡县范围内的新康县、新阳县,不过其旧迹均基本无觅了。
  著名考古学家俞伟超先生认为:“人口集中于城市的情况在战国至汉代(至少至西汉),在我国历史上是仅见的。这样的历史,完全可以说是城市的历史。”而“东汉时,自然经济有所加强,人口集中于城市的情况走上了下坡路。”长沙古城的情况正是如此,经历了战国晚期的繁荣之后,至西汉时期,由于成为诸侯王国的首府,城市功能日趋完善。但东汉六朝时期城市主体衰落的状况直到唐代,主要是中、晚唐以后才有所改变。至唐代,长沙城有一次大的拓展,到宋代的城市规模则已基本定型。

(以上内容摘录于《长沙历史文化丛书》之《湘城沧桑之变》,郑佳明/主编,黄纲正|周英|周翰陶/著,请以原书内容为准,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长沙历史文化丛书》编委会或名城长沙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6 22:04 , Processed in 2.36369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