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青阳,战国长沙别名的疑案

2008-10-9 22:5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92| 评论: 0|原作者: 文章注明|来自: 文章注明

  长沙地名出现于西周初年,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至战国时期,长沙作为楚国的产粮基地,就很有点名气了。但至后来,长沙城突然冒出一个别名---青阳,为长沙增加了一层神秘的色彩。1000多年来,关于青阳之称,一直有不同的意见,至今都是一段尚未了结的“公案”。
  一种意见认为长沙古代就有青阳之称。《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一句话:“荆王献青阳以西”,南朝宋的裴驷集解《史记》时在这段话下加了一个案语:“《汉书·邹阳传》:‘越水长沙,还舟青阳。张晏曰:青阳,地名。’苏林曰:‘青阳,长沙县是也。’”自此以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宋人罗泌的《路史》,清代的《湖广通志》等志书,以及现代的史学大师顾颉刚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著名史学家杨宽的《战国史》等,均沿用此议,认为《史记》中所述的青阳就是长沙,换言之,就是长沙在战国时期曾称为青阳。20世纪80年代,史学界曾就此问题进行过一段辩论,力主此说者,旁征博引,力排他议,从而认为长沙为青阳之称源于古史传说,即远古时代长沙就称为青阳。
  相反的意见是:长沙从没有青阳的别称。最早对长沙称青阳提出异议的是清乾隆时期续修的《长沙县志》,其认为:“按《始皇本纪》……无‘越水长沙,还舟青阳’之文,长沙、青阳是两地,似难强而为一。即苏林注必传袭之误。盖长沙名县自隋始,苏林之时尚未改临湘之名也。《水经注》之说皆无稽,今不取。”但这一意见近200年来一直未引起史学家的重视,或者是根本未看到,各类书籍沿用旧例。到80年代初,以治地方史见长的著名学者何光岳先生,通过对古文献的内容和产生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提出了“长沙古无‘青阳’之称”的观点,认为《史记·始皇本纪》中的“青阳”是安徽皖南青山之阳的青阳县。另外,还有一种类似的意见,同意长沙、青阳分别是两处地名的观点,但认为青阳之地在长沙以北现湘阴县的青州、营田一带,其主要依据是清末民初的王万树所著《湖南稽古录》:“今长沙府北,有青州、营田,为青阳故地。”
  以上各家之说,流传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第一说,自南朝裴驷的《史记集解》问世以来,一千多年几乎已成定论。此说主要的依据就是《史记集解》:“苏林曰:青阳,长沙县是也。”以后各时代所有的文献均由此而派生。但《史记集解》所引的《汉书·邹阳传》在《汉书》原文“越水长沙,还舟青阳”的注中,除张晏曰:“青阳,地名”外,还有刘世奉曰:“青地,吴地。”并无苏林曰:“青阳,长沙县是也”一启。苏林的这句话应是裴驷集解史记时增加的。苏林为三国时陈留(今河南开封陈留镇)人,其由裴驷转述的这句话来源于何处,现已无从查考了,然而,也就是这句话,使后代沿相袭用,几乎给长沙制造了一个沉冤千古的错案。
  第二说出现时间较晚,至今不过200余年,也未被人所注意。但经过何光岳先生的挖掘阐述以后,已在史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大家比较一致的认为春秋战国时的青阳和长沙是两个不同的地方,长沙在古代并不称为青阳。对青阳究竟在何处,尚有不同的意见。何先生的青阳安徽之说虽有较充分的理由,但问题的最后确定,还需史学界作进一步论证。

(以上内容摘录于《长沙历史文化丛书》之《湘城沧桑之变》,郑佳明/主编,黄纲正|周英|周翰陶/著,请以原书内容为准,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长沙历史文化丛书》编委会或名城长沙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6 21:56 , Processed in 0.10274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