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战后长沙教育的恢复

2008-10-9 22:4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93| 评论: 0|原作者: 文章注明|来自: 文章注明

  抗日战争中后期,长沙教育受到严重的损失。当时的湖南教育厅长王风喈在抗战胜利后曾沉痛指出:“这次抗战,在教育文化方面的损失,以湖南最为惨重。”而长沙因学校较为集中,又受到“文夕大火”的洗劫,损失又比湖南其他地区更为惨烈。据战后长沙市市长汪浩所填报的市属学校的直接损失,市区中学为1.75亿元(国币,下同),区镇中心国民学校为13.5亿元,各保国民学校为13.6亿元,间接损失为2360万元。面对如此严重的损失,省市两级教育部门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教育事业。经过两年多努力,长沙教育获得较大程度的恢复和发展。王风喈,湘潭人,曾任明德中学、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和长沙私立晨光大学的教师,1930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1943一1949年,他出任湖南省教育厅长,为战后长沙教育的恢复作出了一定的努力。
   高等教育方面,抗战初期的3所大学除群治农商专科学校停办外,另外两所外迁学校相继返长。湘雅医学院于1945年6月底返迁长沙,于l1月1日正式上课。湖南大学于1945年9月返迁长沙,于10月1日开学。到1946年,由迁来湖南的江苏省银行学校改组成国立商学院并入湖南大学,使湖南大学规模比抗战前更有扩大。
  同时,抗战时期在南岳创建的工业专科学校、商业专科学校和农业专科学校分别于1946年迁来长沙。其时,湖南教育界提出筹办克强学院,以纪念辛亥革命元勋黄兴。于是,省政府决定将这工、商、农3所专科学校合并为克强学院,并于l1月成立了以程潜为主任,王东原、曾约农为副主任的克强学院筹备委员会。筹委会设在长沙艺芳女校内,院址本拟设在长沙,但教育部认为应与湖大分开,不宜设在省会。于是,湖南省立克强学院于1947年2月1日在衡阳市江东岸正式成立,以曾约农为院长。原工、商、农三专校学生全部转入克强学院学习。到1949年4月,程潜兼任该院院长,遂将学院迁至长沙。
  抗战后新创办的另一所高等学校是湖南省立音乐专科学校。该校于1946—年10月8日由省政府决定筹办,1947年8月正式开办,校址设在长沙市水陆洲。该校第一届招收师范专科生45名,5年制专科生28名。学校从上海、南京、重庆及本地聘请了29名教师,其中有教授9人。到1949年上期,学校共有教职员45人,学生123人。
  另外,在宁乡还有一所高等学校,这就是从北平迁来的私立民国大学。该校于1937年迁来长沙。1938年“文夕大火”后迁往淑浦,1941年迁宁乡陶家湾,1944年再迁安化。抗战胜利后,该校迁回宁乡陶家湾,没有再迁回北平。该校共设文理、法学、农学3院,含中文、外文、数理、法律、政治、经济、农学、园艺、农业经济等9系。到1949年上期有教职员122人(其中教师92人),学生450人。
  总之,战后长沙的高等教育不仅得以恢复,而且在数量上已经超过战前。长沙和平解放时,上述克强学院、省立音专和民国大学都于1949年9月并入湖南大学。
  普通中小学教育在抗战中受的损失较大,但战后恢复也较快。从1945年下半年到1946年上半年,各外迁学校陆续返长复课,停办学校也大都恢复,还新建了5所中学。到1948一1949年,全地区已有中学47所,在校中学生 l1347人,教职员1239人;其中长沙市区内有中学33所,在校中学生8492人,教职员899人。到1948年7月,市区内有中心国民小学18所,保国民小学62所,私立小学72所,共设有556个班,有学生2,78万人。中小学教育已基本上恢复战前水平。在战后增设的中学中,长沙清华高级中学是比较著名的。这所高级中学是由著名教育家傅任敢创建的。1937年抗战爆发后,清华大学迁来长沙时,曾以河西左家拢(今中南工大校园)为校址,在此建成教学楼、宿舍和实验工厂。抗战胜利后,傅任敢向清华大学建议以此为基础创建清华高级中学,得到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支持。清华大学将在长沙的全部校产交清华中学代管,并将校境内所有山林、平地、水田、池塘和桔园的物产拨给清华中学作为常年补助费。 
  经过傅任敢等的四处奔走,长沙清华高级中学终于在1946年秋季正式开学。第一年招收高中一年级新生两个班,共72人。学校以傅任敢为校长,旷壁城为教导主任,易仁为总务主任。学校还聘请了一些学识渊博、思想开明、作风民主的教师来校任教,如施无已、王鸿礼、刘云雁、杨英明、唐炳亮、许汉芳、魏泽颖等。学校以“向社会输送具有民主思想,作风朴素,有志于服务社会,而且具有较高文化修养及强壮体魄的青年人才”为宗旨,注重于对学生德、智、体、美4个方面的教育。除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外,清华中学教学的另一特色是实行开放式教学。学校在必修课程之外开设了很多讲座。每逢周末,学校就邀请各界名流来校讲学。如湖大校长胡庶华、著名历史学家杨荣国、抗日远征军将领孙立人、著名戏剧家和音乐家舒模等都曾来清华中学讲过学。学校积极支持学生的各种社团活动,注意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自治能力,保护学生的爱国民主运动。一些因参加民主运动被其他学校开除的进步学生,清华中学也敢于接受入学。如原国师附中学生刘正(现任湖南省政协主席)因领导学生运动被开除,后报考清华中学被录取;原长郡学生盛大经因投书报刊揭露校方某些人压制学生运动而被开除,后投奔清华中学,也被接收。
  由于清华中学出色的教学质量、民主的管理方式、优良的校风学风和具有特色的开放办学,使它赢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很快就成为长沙市一流水平的中学。但由于学校对进步学生采取保护的措施,引起当局的不满,清华中学要求立案的要求屡次遭到拒绝。直到清华中学开办3年以后,因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出面担保,省政府才于1949年7月长沙和平解放前夕批准清华中学立案。解放后,清华中学被人民政府接收,并入长沙市一中。
  抗战中长沙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也受到惨重的损失。抗战爆发前,长沙有16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938年,这些学校仓促外迁,校舍和未及迁走的大部分图书资料、仪器设备都毁于“文夕大火”。抗战胜利后,大部分职校迁回长沙,并逐渐得以恢复。到1949年7月,全市共有各类中等职校18所,其中公立2所,私立16所,在校学生达2500多人,教职员近400人,恢复或超过了战前水平。
  由于国民党推行独裁和内战的政策,使长沙教育在逐渐恢复的同时又出现严重的危机,主要表现在办学经费严重困难,教职员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学校特务横行,法西斯教育加强。在这种形势下,各校师生纷纺起来进行“反饥饿、反内战”斗争。长沙和平解放前夕,各校师生又展开了“迎解护校”斗争。 
  长沙教育正迎接新时代的来临。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6 14:35 , Processed in 0.10460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