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洋行的兴起与对外贸易的拓展

2008-10-8 23:1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18| 评论: 0|原作者: 文章注明|来自: 文章注明

  民国初期,是长沙洋行兴起和对外贸易拓展的时期。日本商界为打开湖南市场,曾派农商省委托员太田世外雄来长沙进行市场调查,他在1913年所写的调查报告中称:“湖南地大物博,人民富裕,可称一大消费市场,……长沙为本省商业中心,复为消费焦点,凡外国商品多先卸于此,然后散销于其他市镇,……其为日本的飞腾地无疑。”“商业中心,消费焦点”正是对民国初乃至整个民国时期长沙经济特征的最好概括。
  1904年长沙开埠时,已有英、美、德、日等国设立的洋行17家。此后,外商来长者不断增加。1914——1918欧战时期,由于中德断交,德商撤离,英、法等国外商也无暇东顾,日本倒因与我系协约国未受影响,其在长洋行数量超过英国而居第一位。到1924年长沙已有洋行75家,计日商36家,英商24家,德商10家,法商5家。次年增至88家,1924年增至91家,新加入的国家有意大利、瑞士、葡萄牙、瑞典、丹麦、挪威等国。美商美孚火油有限公司、德士古煤油股份有限公司也在此时进入长沙,设立了分公司。这时比较有名的外国公司还有:英商楚南烟草公司、通用电器公司、亚细亚火油公司湖南分公司、太古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日商广益堂、三菱公司、野田公司,德商长沙德孚公司、开利进出口公司,以及美英合办颐中烟草运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分公司等。这些公司以长沙为据点,在全省设经销处、货栈、商店百余处,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销售和收购网络。这些处、栈、店大多由各地殷实商户代办,代理商向公司缴纳一定的押金,按押金多少领取相应的货物,销售之后再付贷款。各地商人由于能赚得一笔佣金,并可打着洋行的旗号来对付官僚军阀的盘剥,因而都乐意为洋行服务。在长洋行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如美商正大洋油公司在小吴门外、西湖桥、北门外设有3个分公司,英商福记洋油公司也旋即在这3个地方设东、南、北3个分销处,同美商唱对台戏。
  民国初期长沙的进出口贸易较之清末发展更快。1914年进出口总额比开埠当年增长3.83倍,出口980万关平两,进口1268.1万关平两,其中长沙直接进出口洋货234.5万关平两。到1920年进口净值竞达1592.4万关平两,比1904年进口净值198.9万关平两,增加7倍。当时每两关银折合银元1.8元,1918——1920年平均每年倾销洋货价值2600多万元。进口洋货无所不有,除日用百货、布匹、杂货外,进口量大的有石油化工染料、香烟等商品。石油市场经过激烈竞争,最后只剩下3家,他们达成协议按比例瓜分长沙市场:英商“美孚”和“亚细亚”各占分销量的40%,美商“德士古”占20%。1920年输入煤油687.5万加仑,机器油5.7万加仑,年销售额约600万银元。由于染织业的发展,进口化工染料激增,1919年进口洋靛382担,到1920年猛增至3700担,各色化工染料进口值4.25万关平两, 1921年长沙专营进口染料的商户达10家。香烟市场也基本上被洋烟所垄断,当时英美烟草公司每年在湖南销售香烟3万箱(每箱5万支),价值约500多万银元,占全省香烟销售量的85%。此外,各国商人还在长沙经营堆栈运输业务。据1925年统计,共有外商877家在湘江东岸上起晏家码头,下至木码头共11处码头经营堆栈运输业务,包揽了矿产品、棉纱、布匹、百货、烟草、石油等全部或大部储运业务。
  洋行在长的经营也带动了湖南矿产品、农副产品、土特产品和部分日用工业品的出口。如矿产品出口,日美等洋行就地收购出口的占到出口总额的4/5,当地矿商自己直接出口的只占l/5。1914——1918年5年间长沙口岸出口矿产总值3075万关平两,是湖南矿业的黄金时代。长沙是湖南省农产品出口的最大口岸,如1909——1933年,从长沙海关出口的各种茶叶共18.72万担,占同期全省海关出口32.13万担的58.3%。这一时期,湖南部分传统士特产品的出口也呈上升趋势。1922年前后,鞭炮每年输出价值达180万关平两,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景况。1926——1929年是民国年间长沙鞭炮生产的鼎盛时期。1926年,仅从长沙海关出口的鞭炮就达 l1.3万担,价值226万关平两。长沙地区的土布生产虽受洋布的冲击,产量有所下降,但土布也有其洋布所不具备的优点,仍有大量出口,如1918年浏阳夏布出口达485万担,价值近百万关平两。长沙等地的土青布也深受外商青睬,据长沙、岳州两海关统计,1902——1933年22年中,共输出纯棉布总值402.86万关平两,年均达12.59万关平两。长沙民族工业生产的日用品出口也始于民国初期。1912年(民国元年)长沙工商业者彭次英、肖丽生等人集股白银18万两,在长沙六铺街创立了麓山玻璃公司,制品除煤油灯外,还有彩缸、花瓶、电灯罩等。1915年,其制品在美国巴拿马赛会上获一等奖。到1918年产品开始出口东南亚各国,据海关册载,年出口值达6—7万关平两。

(以上内容摘录于《长沙历史文化丛书》之《长沙经贸史记》,郑佳明/主编,陈先枢|黄启昌/著,请以原书内容为准,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长沙历史文化丛书》编委会或名城长沙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8 14:15 , Processed in 0.10647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