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清代长沙工艺品的生产与贸易

2008-10-8 23:0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66| 评论: 0|原作者: 文章注明|来自: 文章注明

  长沙源远流长的手工艺品,到清光绪年间已达到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的地步。湘绣、铜官陶、浏阳菊花石雕等已成为大路商品,行销于世。
  “湘绣”实则“长沙绣”,是长沙地区独有的工艺美术品,与苏绣、蜀绣、粤绣并称为全国四大名绣。长沙刺绣历史悠久,长沙楚墓中就出土有绣着龙风和堆花的丝绢被,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更多的绣衣绣料,其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刺绣作为一种传统工艺一直流传下来,到清代长沙地区民间刺绣更为普及,1810年(嘉庆十五年)刊印的《长沙县志》载:“省会之区,妇女工刺者多,事纺织者少,大家巨族的钿锦相侈尚。”可见这时的刺绣生产尚未商品化,只是作为一种自给性的副业生产或作为礼品德赠亲友。
  刺绣在长沙形成商品性专业生产始于咸同年间,长沙东乡袁家冲袁魏氏,公认为湘绣艺术的鼻祖。她自幼酷爱刺绣,天资聪颖,对传播刺绣工艺,发展刺绣生产建有殊功。她先在长沙东乡袁家坪、沙坪一带授徒100余人,以后又往来于西乡渔湾市、 湾市、三汊矾一带授艺,刺绣遂成专门行业。“湘绣”一词在同治以后才见称于世。省城第一家绣坊招牌,当推湘阴人吴健生之妻胡莲仙于1878年(光绪四年)在长沙天鹅塘挂出的“绣花吴寓”招牌;后迁尚德街,改挂“彩霞吴莲仙女红”的招牌。1898年(光绪二十五年)胡的儿子吴汉臣在长沙红牌楼开设了湖南第一家销售绣品的“吴彩霞绣坊”;次年,长沙袁家冲袁魏氏之子袁瑾荪在长沙八角亭开设锦云绣馆。随后,长沙城内相继开设了“春红 ”、“梁玉霞”、“李协泰”、“天然”等绣庄。这些绣庄拥有资本,采取店外加工、工商合一的经营方式。长沙县沙坪乡和今望城县霞凝乡是这些绣庄的生产基地,多数农家妇女以刺绣为业,有“绣乡”之称。到清末,长沙绣庄已达26家,绣工逾万,年产绣品2万余件,价值80万银元。绣品以日用品为主,也有少量高档画屏。有些绣庆还在上海、天津、北京、武汉、沈阳等地设有分庄。从此,湘绣作为名贵手工艺品大批量投入市场,销路逐渐扩大,声誉与日俱增。
  在近代湘绣发展史上,平江绣女李仪徽作出了特殊贡献,她吸收苏绣、粤绣的某些优点,于光绪初首创“掺针”和“ 毛针”绣法。胡仙莲和袁魏氏等绣品的畅销也得益于李的绣法。掺针法利用不同色线互相交错,参差不齐,且不留痕迹,色彩绚丽多姿,画面真实细腻。“ 毛针”是绣老虎的独特针法,所绣之虎,虎毛刚劲直竖,力贯毛端,宛如活虎。除针法外,画稿在宁乡画家杨世焯的推动下,也有重大改进。杨将中国画的笔情墨趣融会于绣稿之中,对近代湘绣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显著的影响。1904年杨移居长沙,开设了“春红”绣庄,兼授门徒,自产自销,名声大振,其作品名家争相收藏。1941年刊印的《宁乡县志》称:“世焯工绘花鸟草虫,晚年间尝作画稿,教人刺绣,得其传者,肖妙入神。绣像尤工。湘绣之驰名中外,实世焯昌之”。在1910年(宣统二年)的南洋劝业会上,湘绣获得高度好评,言其人物“唯妙唯肖”,山水“浑笔墨于无痕,不审视不知其为绣画也”;次年又在意大利都郎博览会上获“最佳奖”。
  浏阳菊花石雕是以产于浏阳永和镇河床岩层中带白色的天然菊花纹石为原料雕琢而成的工艺品。清乾隆初有人在浏阳永和镇的大溪河河床中,偶然发现一种青灰色奇石,“有纹而晶莹,作菊花状,跗萼宛然。其中或含苞,或半吐,殊极天趣”,遂取名菊花石。当地秀才欧阳藩用其试雕砚台,磨墨细腻,久润不干。欧阳藩乃与木雕艺人程维达合作,大量生产出售,从此代代相传,发展成中国三大石雕之一。清末,菊花石雕已相当发达,浏阳县内有石雕艺人20多人,并出现了阳长厚开设的“补天石菊花石雕作坊”。产品有砚台、笔筒、水池笔架、镜屏、帽筒等,技法由浅刻、平面刻过渡到浮雕和半浮雕。光绪年间出生的艺人戴清升在原有技艺上又发展了镂空雕和圆雕,花型也由简单趋向复杂,出现了梅兰竹菊“四君子”之类的花屏,奇特原料与精湛技艺的天作之合,令世人拍案叫绝。1910年(宣统二年)戴清升的作品“仿古假山”在南洋劝业会上获得两枚奖章。
  湮没多时的唐代长沙窑陶瓷,清代又在原窑址附近的铜官镇得以复生。铜官窑恢复于何时,目前很难考证,但据1942年湖南省银行经济研究室所编的《湘东各县手工艺品调查》说:“铜官制陶始于何时,鲜有人知。唯据老窑户收藏之契约,有康熙、乾隆之年号,即铜官陶业之创始必在三百年以前。相传,明末有渔人某远到广东捕鱼,于海滨(想系佛山石湾)学得制陶之法,归而传授他人。于是窑厂林立,陶工麇集,铜官之陶遐迩闻名矣。”恢复于康熙之说是可信的,因为史载康熙中后期清政府实行“减官窑,兴民窑”的政策,当时醴陵瓷业已经复苏,这势必刺激有着烧窑传统的铜官发展陶业生产。到清末,铜官已有陶工数千人,生产的产品有日用陶、建筑陶和美术陶几大系列,号称十里陶城,成为全国五大陶都之一。

(以上内容摘录于《长沙历史文化丛书》之《长沙经贸史记》,郑佳明/主编,陈先枢|黄启昌/著,请以原书内容为准,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长沙历史文化丛书》编委会或名城长沙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26 13:44 , Processed in 0.09268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