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从马王堆出土文物看西汉长沙的手工业

2008-10-8 22:4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97| 评论: 0|原作者: 文章注明|来自: 文章注明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经历多年的征战拼争后,终于建立了汉王朝。为恢复和发展生产,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以黄老之道作为统治思想,因而促进了汉代经济的全面繁荣,使我国封建社会迎来了第一个繁盛时期。
  西汉时的湖南地区直属中央,设有一国三郡,一国即长沙国。长沙国,由秦长沙郡所改,以临湘(今长沙市)为都。临湘县所辖范围包括今长沙市以及长沙、望城、浏阳、宁乡、醴陵等县市,大致相当于现长沙市所辖(除醴陵今属株洲市外)。长沙国所辖则包括今长沙、岳阳、衡阳、邵阳、湘潭、株洲、娄底8地市。汉初封吴芮为长沙王。吴氏长沙国,历5代5传,共46年。此后又有刘氏长沙国,共历7代8传,共164年,直至王莽篡汉。在这200多年里,长沙国在控制和稳定湖南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使湘江中“下游特别是长沙地区成为整个湖南的政治中心。
  关于汉代湖南特别是长沙地区的经济状况,史籍记载不详。而根据司马迁《史记》有关长沙地区的零散记载,当时的长沙地区经济还较为落后,但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民的勤劳,居民的生活还算可以。《货殖列传》这样说:“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嬴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干金之家。”“楚越之地”当然包括长沙地区在内。
  但考古发现,尤其是举世瞩目的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现,较为集中而全面地反映了汉代湖南长沙地区的经济、文化面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手工业品虽不能说全是长沙地区所产,但从其工艺风格与当时中原等地区迥异这一点来看,也不能否定有相当多是当地产品。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量品类齐全、巧夺天工的丝织品,代表着西汉前期长沙地区的纺织工艺水平。重仅49克的素纱掸衣,其工艺技术已达到很高水平。素纱是经纬加拈,密度稀疏呈方孔平纹组织。其经纬拈度,每米为2500—3000回,已接近目前电拈丝每米3500回之数;其经纬丝纤度为10.2一11.3旦尼尔,和近代缫出的最精细的纤度相当。另一件出土的绒圈锦,经纺织部门测定,底经是由10粒茧子组成的16.9旦尼尔的一根生丝,地纬是由17粒茧子组成的30.8旦尼尔的一根生丝,这说明当时能根据蚕丝纤维的粗细来搭配蚕茧的个数,缫出丝织物品种所需要的生丝纤度。完全有理由认为,当时的劳动人民已掌握了完备的缫丝技术,是长沙地区缫丝技术高度发展的结果
  马王堆汉墓还出土了质地和织造结构各不相同的多品种丝织物,如绢、绡、缣、绮、锦、纱、罗、绦等。其结构主要有平纹、斜纹和罗纹3种。如绮,是一种素色平纹提花织物,并往往织成菱形图案,称为菱纹绮;锦是一种经线提花的重经双面织物,在出土的丝织物中,织造工艺最为复杂的是绒圈织锦,它是3根经线提花并起绒圈的经四重组织,其经密度每厘米44—56根,包括4组经丝、印地纹经I、地纹经和底经,以及较粗的绒圈经,共176—224根,总经根数达8800——11200根。这说明,当时已使用双经轴机构和“假织纬”的方法,使几何纹的绒圈具有丰满华丽的立体效果。在墓内的随葬物中,绒圈绵被用作丝绵袍的领、袖缘、衣带、香囊和镜衣底巾以及几巾等,纺织品研究专家认为,这是后世漳绒和天鹅绒的前身。绦是一种丝织花带,出土的“千金绦”十分精美,带宽0.9厘米,纵面分隔成3行,中间白地织绛红色与白色相间的“千金”2字,色彩对比强烈,构思新颖。另外,出土的苎麻布也反映了当时长沙地区的麻纺织技术水平。据测定,这种麻布经纱支数为135——151公支,纬纱支数161—209公支,“似乎达到了难以置信的程度”,就是后世要织出这种高支度的麻纱,也一定要具有高超的纺纱技艺,“才能达到这种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效果。从出土的精美丝麻织物看,研究者们认为,当时已经有了提花束的装置一镊,最低限度也有了平放式的和斜卧式的织机。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刺绣、印花也不少,反映出当时长沙地区刺绣和印染工艺的发达。刺绣品主要有茱萸纹绣、“信期绣”、“长寿绣”、“乘云绣”和方棋纹绣等。针法一般采用锁绣法,又分开口与闭口两种。针法细腻流畅,粗细线条结合,明纹暗纹结合,花纹瑰丽奇待。“这种精湛的刺绣工艺应视为当今湘绣的渊源”。印花织物更是光彩夺目,丰富多采。其色谱有朱红、深红、茜红、深棕、浅棕、深黄、浅黄、天青、藏青、蓝黑、浅蓝、紫绿、黑、银灰、粉白、棕灰、黑灰等20余种。主要矿物染料为朱砂、绢云母等,植物染料主要是茜草和靛蓝等。这说明当时已掌握使用各种染料并配以各种颜色的方法。在印花技术上,已应用套版印花,所出土的金银色印花纱是我国第一次发现的3套版印花纱。特别是1号墓出土的印花敷彩纱,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古代印花丝织实物,它是印花和彩绘相结合的高级印花纱,代表着当时高超的印花技术。
  西汉长沙地区的漆器业在楚国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汉代是我国古代漆器业的鼎盛时期,漆器在当时已成为主要的生活器具,直到瓷器大量出现,其地位才被逐渐取代。马王堆汉墓共出土700多件精美漆器,出土之集中、数量之大,均为我国之最,充分体现出西汉前期长沙地区漆器业的发达。出土漆器的类型主要有鼎、盒、壶、钫、卮、勺、匕、耳杯、盘、奁、案、杯具盒等,其中以耳杯和盘为大宗。漆器绝大多为木胎,花纹以几何图案为多,少量有花草纹和写生动物纹。花纹的绘制方法主要使用了漆绘、油彩和锥画。有的还使用了“堆漆”技艺。1号墓的九子奁以金箔为底,再施彩绘,被视为平脱技法的前身。
  马王堆汉墓虽然没有瓷器出土,但它出士的大量陶器,无论是品种,还是制陶技术,都大大超过战国时代,而且印纹硬陶已施加了褐色和黄绿色的釉,这是由陶器向瓷器转化的重要一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东汉时代长沙地区有较多瓷器出现,就已是顺理之事了。此外,马王堆汉墓还出土了大批盛装食物、丝帛、中药、香料和衣物的竹筒、竹箱等竹编制品,竹蔑均匀光滑,编织相当精致,
  总之,马王准汉墓出土的文物为我们展示了西汉长沙地区丝织业、漆器业、陶器业等手工业发展的水平和面貌,反映出长沙先民们高超的智慧和技艺,为长沙历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以上内容摘录于《长沙历史文化丛书》之《长沙经贸史记》,郑佳明/主编,陈先枢|黄启昌/著,请以原书内容为准,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长沙历史文化丛书》编委会或名城长沙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7 08:55 , Processed in 0.11280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