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楚国时期的长沙社会经济

2008-10-8 22:3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64| 评论: 0|原作者: 文章注明|来自: 文章注明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这一时期总的特点是:政治上诸侯林立,群雄争霸;文化上百家争鸣,人才辈出;经济上,由于变法改革,封建经济正式确立,进入伟大的铁器时代。
  楚国是春秋战国时的一个大国。湖南地区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楚国的管辖范围,而是由于楚国的不断拓展,经历了较长时间,才把这一地区并入楚国的版图。据历史学家们考证分析,西周初期,楚人已筚路蓝缕,辟道长沙,联通荆襄以达周都,并向周成王姬诵献“长沙鳖”(甲鱼)。“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意思是楚人用荆条编成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开山辟路,征服山林,开始其艰苦创业的历程。到春秋中晚期,楚国开始强大,逐渐控制了湘北、湘中、湘西地区。
  楚人统治长沙地区大约在春秋晚期。大量的考古发现已证实了这一点。据楚都郢城(今湖北江陵县西北)考古勘探史料表明:从郢向南渡长江后,有一大道自公安进入湖南,经澧县、常德至长沙。这条大道与郢北大道形成联结南北交通的主干线。从长沙浏城桥l号楚墓出士的车伞盖、车辕、铜马衔、铜车辔等车马器也证明当时长沙地区的陆上交通工具已与中原无异。1958年发现的长沙东南郊太子冲遗址,出土的鬲、豆、钵、罐、鼎等陶器,年代属春秋晚期。50年代在长沙浏城桥、东郊龙洞坡等地,也发现了一批春秋晚期楚人墓葬。可见春秋晚期已有大批楚人在长沙地区活动。吴起变法以后,长沙已成为楚人最重要的活动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几十年中,在湖南发掘出土了4000多座楚墓,其中长沙地区就有2000多座,占一半以上。从这里我们不难得知,长沙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战略位置,逐渐成为楚国的重镇。蒋骥《山带阁注楚辞》引李陈玉的话说:“《怀沙》,寓怀长沙也。……长沙为楚东南之会,去郢未远,因与荒绝异。”
  楚国为加强对湖南地区的统治,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主要是:(l)设封君,立封地。楚大夫靳尚就曾封于宁乡靳江一带,靳江也由此而得名,受封者只要承认国王对土地的最高所有权,向王室缴纳一定的贡赋,就可收取封地的全部田租,并役使封邑上的农民,这种封君制度显然已初具封建领主的性质。(2)建立郡县制。文献记载长沙属黔中郡,另有一说长沙属洞庭郡,有待考证。(3)建立移民国。楚国在扩张过程中吞并了许多国家,为安置灭国遗民,楚国往往把他们大批迁往新征服的湖南地区,使南楚荒僻之地得到大规模开发。文献所载“楚文王迁罗于长沙”,近年考古发现证明确有其事,在今长沙城以北约80公里处发现了罗子城的遗址。罗子国原在湖北襄阳一带,公元前7世纪被楚武王所灭。(4)控制交通要道,建立城池据点,设卡收税,并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商税制度,要免税必须持有楚王赐予的金节。如车节规定,“金、革、黾、箭”这些军用物资禁止贩运,因“陆行北通上国,意在防其资敌谋反”。舟节规定,马牛羊不免税,由大府统购。水路不通北方,所以舟节不禁运金、革、黾、箭,可见楚南政局相当稳定。船队往来诸水之上,谷粟、布帛、麻缕、食盐、竹木、陶器、漆器,以及象牙、犀角、黄金等都在贩运之列。
  由于楚人在统一湖南以前,已逐步实现由奴隶制经济向封建制经济的过渡,他们的到来,不仅使处于松散的湖南社会第一次纳入强有力的封建政权的统治,而且,他们同时也带来了中原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因而促进了湖南地区社会经济的重大变革,获得迅速发展。
  长沙作为楚国的“东南之会”,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城池已初具规模,并逐步成为南楚的政治中心。伴随着楚人的迁入定居和商品交易的增多,到战国时期,长沙已是楚人聚居、人口稠密、手工业和商业都相当发达的城市。长沙地区3000多座楚墓的发掘,以及这些楚墓所出土的大批在当时处于领先水平的铜器、铁器、漆木竹器、丝织品、琉璃和玉石器等,都说明了长沙地区社会经济的发达。
  社会经济的发达还可从当时长沙楚民的生活习俗得到映证。长沙楚人最突出的生活习俗是善修饰、美姿容。屈原在放逐沅湘时写下了大量描述楚人爱修饰的诗句,如“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九歌·云中君》)、“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九歌·大司命》)、“今修饰而窥镜兮”(《九辨》)、“被明月兮佩宝璐”(《涉江》)等等。可见,喜用铜镜、喜佩琉璃(即“陆离”)是长沙楚民的两大习俗。湖南各地战国楚墓中出土了大量琉璃珠,其中以长沙地区最多,共200多件。湖南又是出土战国时期铜镜最多的地区,其中仅长沙地区就出土楚国铜镜470面。可以说,楚人是当时中国大地上最爱美的民族。

(以上内容摘录于《长沙历史文化丛书》之《长沙经贸史记》,郑佳明/主编,陈先枢|黄启昌/著,请以原书内容为准,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长沙历史文化丛书》编委会或名城长沙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6 08:24 , Processed in 0.09653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