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公葬陈姚 惊天动地

2008-10-8 21:3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87| 评论: 0|原作者: 文章注明|来自: 文章注明

    华兴会起事失败以后,长沙的革命形势一度陷入低潮。清朝湖南当局为加强对青年学生的防范,以著名劣绅俞诰庆为长沙善化48堂学务处监督,在省城长沙“整顿学风”,开除进步学生,严禁集会结社。
  然而,革命已成为一股不可遏止的潮流,广大爱国进步学生并没有为高压所屈服。1905年,他们又成立了自己的长沙善化学生自治会,公推华兴会员禹之漠为会长。不久,禹之谟 受黄兴委托,在长沙组建了同盟会湖南分会。1906年5月,禹之谟等革命党人即领导长沙广大爱国学生,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公葬湘籍英烈陈天华、姚宏业的斗争。
  陈天华,湖南新化县人,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宣传家,曾写有著名的《警世钟》、《猛回头》两书。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12月8日,他因反对日本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而愤极,留下《绝命书》万余言,在日本东京大森海湾投海自杀,希图以自己的牺牲来唤起群众的觉悟。姚宏业为长沙府益阳县人。1996年3月27日,在上海因筹备中国公学遭清廷与顽固士绅阻挠,且目睹国内民族危机深重而投黄浦江自尽。死前草留遗书,求各界以其身死共助中国公学之成。
  爱国志士陈天华、姚宏业的忧愤自杀,在湖南各阶层爱国群众中特别是青年学生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长沙、善化两县学生为之震怒。同盟会湖南分会负责人禹之谟和革命党人覃振、陈家鼎等人立即组织各校学生自治会开会,禹之谟在会上演说“极为动人,听者悲愤万状,群众高呼,革命声势惊天动地。”会议决定公葬两烈士于长沙岳麓山,以激扬民心,反对封建统治。旋即由学生自治会选派学界代表苏鹏到东京、上海,迎接陈、姚烈士灵柩回湘。
  长善学务处总监督俞诰庆闻讯后急忙多方阻挠,并亲自到各学堂“训话”,攻击陈、姚主张革命并非爱国,“革命即是造反,造反即是大逆不道。陈、姚因革命而自杀,实为回不得家乡,见不得爹娘所致”。并声言已接到巡抚部院谕示,绝不能听其埋葬岳麓山。署理湖南巡抚庞鸿书亦命臬司传禹之谟讯问,力图阻挠。面对淫威,禹之谟正气如虹,“今台湾、胶州、广州(湾)、大连等地皆为外人所占领不借,独以中国人葬中国一土反不能容乎?”臬司哑口无言,对他不便作出处理。俞诰庆想通过陷害禹之谟来达到破坏公葬陈、姚的阴谋没有得逞。
  苏鹏出发后,长、善学生自治会为公葬陈、姚做了许多组织动员群众的准备工作,并募款汇往上海中国公学同盟会会员谭心休,以接济苏鹏的赴日旅费:
  1906年5月23日,陈、姚灵柩运抵长沙。5月29日,陈、姚葬礼正式举行。这一天,禹之谟等人组织了以学生为主体的1万多人的送葬队伍,由教职员率领,分两大队从朱张渡、小西门两处过江前往岳麓山,队伍绵亘十余里。送葬队伍的最前面是禹之谟亲自写的挽联:
  “杀同胞是湖南,救同胞又是湖南,倘中原起事,应首湖南,志士竟捐躯,双棺得赎湖南罪;兼夷狄成汉族,奴夷狄不成汉族,痛满酋入关,乃亡汉族,国民不畏死,一举伸张汉族威。”
  庄严浩荡的送葬队伍在禹之谟等人的统一指挥之下,迈着沉重的脚步,缓缓前行,观者倾城塞路。学生高唱哀歌,身穿白色制服,自长沙城中望去,全山为之缟素。军警呆立旁观,不敢干涉。
  葬礼出乎意料地顺利。但反动当局并未善罢甘休。当天傍晚,群众散开以后,参加挖土竖碑的学生最后渡江返城时,有10余名同学遭到了军警的非法拘捕。指使者便是学务处总监俞诰庆。各阶层人民愤愤不平,禹之谟前往交涉也毫无结果。
  为了营救被捕学生,打击俞诰庆钩嚣张气焰,学生们密切注视俞诰庆的行踪。6月19日晚上,俞诰庆正在樊西巷一家妓院嫖宿,被学生当场抓获。愤怒的学生们将他和妓女春苔一同押解到药王街镜中天照相馆,将俞诰庆送给春苔的“十分春色无人管,一径苔痕带雨青”的对联接于两旁,并将俞“黥其面,裸其体,拍其照于土娼胯下”,以叱其无耻。随后,由禹之谟主持在臃溪阁召开了有五六百人参加的公审大会。俞诰庆只得俯首认罪,并答应立即释放在押学生,彻底打落了这个满口“正心诚意”的衣冠禽兽的威风。当时有人作了一幅对联:“天华千古,敕华千古;新化一人,善化一人”,意指陈天华的爱国精神流芳千古,而俞诰庆(字敕华,善化人)则是一个可耻的遗臭万年的家伙。
  禹之谟主持公葬陈、姚两烈士和惩处俞诰庆以后,湖南当局恼羞成怒,指使地方劣绅出面,取缔了学生自治会,另行组织“湘学会”。禹之谟不能在长沙安身,回到湘乡,后被捕入狱,受尽酷刑,于1907年被清统治者杀害。辛亥革命后归葬长沙,与陈天华、姚宏业长眠于巍巍麓山。
  这次公葬陈、姚与痛惩俞诰庆事件,是同盟会湖南分会成立后领导的青年学生和各界群众对清政府的一次政治大示威,也是湖南革命势力与反动势力的一次正面交锋。毛泽东曾称之为“惊天动地可纪的一桩事”,并指出:“这次毕竟将陈、姚葬好,官府也忍气吞声莫可谁何,湖南的士气在这个时候几如中狂发癫,激昂到了极点。”
(以上内容摘录于《长沙历史文化丛书》之《长沙历史风云》,郑佳明/主编,梁小进|杨锡贵/著,请以原书内容为准,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长沙历史文化丛书》编委会或名城长沙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3 16:08 , Processed in 0.09418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