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元朝天临路

2008-10-8 21:2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21| 评论: 0|原作者: 文章注明|来自: 文章注明

    元军攻占长沙,为进一步平定湖南全境,进而征服两广,占有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
  1276年(元至元十三年)阿里海牙占领潭州,随即“分遣官属招袜末附者”。宋荆湖南路衡、水、全、道、桂阳、宝庆、武冈各州军监守臣见首府陷落,大势已去,“皆率其民来迎”,湖南迅即平定。次年,元王朝为用兵岭南和稳定湖南局面,将荆湖行省治所迁来潭州,作为军政中枢。当年,宋广南西路平定,荆湖行省辖地又扩大到广西地区,改为湖广行省。“湖、岭要剧”潭州,在元朝平定湖湘、征服岭南的战争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元朝所建立的湖广行省当时又称为“潭州行省”、“湖南行省”。
  1279年,南宋灭亡,元朝的统一战争终告结束,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宋代的荆湖南路治所长沙,又先后作为元朝湖广行省、湖南道、潭州路和天临路的治所,出现在这个大元帝国广阔的版图之上。
  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元王朝逐渐建立了它从中央到地方的庞大统治机构。在中央设中书省以统管全国政务,并划全国为10个大行政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掌领各地军政大事。今长沙地区即属于湖广行省。湖广行省辖境辽远,包括了宋代的荆湖南北2路和广南西路,为今湖南、湖北、广西、贵州4省之地。
  在行省之下,元朝先后将宋代的路改为道、州升为路,部分的县则改升为州,与县平级(直隶州在外),实行省、道、路、州(县)四级地方行政制。1276年,元军平定湖南,即将原有各州一律改为路,设置总管府。1278年,改荆湖南路为湖南道,设宣慰使司,下辖潭州、衡州、永州、郴州、道州、全州、宝庆、武冈八路和茶陵、常宁二直隶州。当时,由于湖广行省尚设治于长沙,又因退入湘中、湘南山林溪峒的宋朝军民仍在进行抵抗,元王朝乃将湖南道治所设于衡州,以利就近弹压。1281年,湖广行省治所移鄂州,湖南道即迁治长沙,直到元朝末年。
  潭州路的行政辖区也与宋朝一样,下有长沙、善化、宁乡、安化、衡山5县和浏阳、醴陵、湘潭、湘乡、攸县、湘阴、益阳7州,共12州县,治所设于长沙。
  元代的长沙,其先称潭州路,1329年(天历二年)4月改为天临路。潭州改天临,原本不关大局,但却是元朝的文宗皇帝图帖睦尔亲自下诺所改,包含了他在潭州一段辛凉愁苦的生活,也曲折地映现出元后期皇族内讧、宫廷剧变的一幕。图帖睦尔为元武宗次子,1320年夏,因权臣倾轧被放逐到遥远荒凉的海南岛。随后的3年中,朝中政变迭起,皇帝如同走马灯似的一连换了几个。1323年,泰定帝即位,乃召图帖睦尔于海南之琼州(今海口)。图帖睦尔有幸被召,遂涉风涛,越五岭北上。不料行至潭州,又有旨命他暂停不进,于是在长沙滞居数月,郁郁而不得志。回到京师,又先后被送往建康、江陵。1328年(泰定五年),泰定帝死,权臣燕铁木儿发动政变,饱经流离之苦的图帖睦尔因此而登上帝位,是为元文宗。文宗即位后,似乎为洗刷他10年来屡被放逐的耻辱,下诏将他徙居之地全换上个吉祥的名号,于是,建康改集庆、江陵改中兴、琼州改乾宁,潭州则改为天临。天临即天子临幸,元代的长沙一度获得了莫大的殊荣。
  作为元朝湖南道的中枢之地,长沙仍然是首当其要的军事重镇。元代的军事机构,中央设枢密院,总揽全国军务;地方设行枢密院,统率各地各镇成军;各道没都元帅府,以宣慰使兼领军旅;路设万户府,其下为干户所,军事长官分别为万户和干户。当时的长沙即是湖南最高军事机构的所在地,是所辖各路州万户府的指挥中心。
  元朝镇戍湖南的军队,主要为汉军和南军,但首府长沙则有其精锐之师蒙古军驻守。《元史·兵志》记载:1280年(至元十七年),“以扬州行省四万户蒙古军更成潭州”;1284年(至元二十一年),“诏潭州蒙古军依扬州例,留一千人,余悉放还诸奥鲁”,即撤回后方“老营”。《元史·成宗本纪》亦载:1295年(元贞元年),枢密院奏湖广行省“疆界阔远,缺乏成军”,请增兵力。次年,成宗即命“徙江浙行省拔都军万人成潭州,潭州以南军移成郴州”。拔都军即为蒙古军精选勇武敢死之士组成的部队。潭州军事之要,于此可见。
  元王朝征服湖南之初,曾实行野蛮的屠杀政策和落后的,又役制度,在湖南烧杀掳抢,掠民为级。当时,长沙有不少官署民舍被毁,连岳麓山下的书院也付之一炬,军民被杀戳或掠为家级。阿里海牙一人就在荆湖地区,“以降民三千八百户没人为家级,自置吏治之,岁责其租赋,有司莫敢言”。从而使包括长沙在内的湖湘地区遭到很大的破坏。但也有一些官员,包括部分“雅好儒术”、受汉文化影响较多的蒙古贵族,深明大义,能够出而制止,又使湖南遭受的破坏有所减轻。其制止元兵屠城杀降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1276年元军攻破潭州时,一些将领掳掠。当时,荆湖行省参知政事崔斌和行省郎中和尚坚决反对,并仗义直言,出而制止。崔斌向他们“喻以兴师本意”,和尚也劝诫说:“拒我师者宋将耳,其民何罪?既受其降,即是吾民,杀之何忍?”有的将领则争辩道:“编民当如公说,敌兵必诛之。”崔斌又说,他们也是效忠其主,我们应当予以族扬抚慰“以劝未附者”才是,更何况杀降又是很不吉祥的事呢!最后,由于两人的力劝,也由于统帅阿里海牙为宁乡人欧道力阻所动,各将领终于放弃了屠城的打算,潭州得以避免了一场大屠杀,“一城之人赖以全活”。后来元世祖忽必烈还特为下诏嘉勉,并升任崔斌为行省左冠,其位仅在阿里海牙之下。长沙百姓也甚为感激,曾在城内建生词一座,以表怀念。元军占领潭州后,所辖安化、湘乡、衡山一带人民抗元“所在蜂起”。崔斌驻南岳,湖南宣慰使奥鲁赤驻长沙,督兵镇压。当时,其行省同僚主张杀降,但崔斌、奥鲁赤俩人力排众议,仅诛为首者数人,其余全部放归。
  元朝在湖南的统治确立之后,一些地方官又能注意吏治,与民休息,安定社会。1293年(至元三十年),元朝出征交趾,特命“发湖湘富民万家,屯田广西”。时任湖广行省平章政事的哈刺哈孙深为忧虑,乃秘密遣使入奏,说:“往年远征无功,疮病未复,今又徙民瘴乡,必将怨叛。”随后,行省属吏呈上有关卷册,请他签署,他默不作答,属吏再请,他才说道:“姑缓之。”不久,元世祖采纳了他的主张,湖湘富民得以幸免离乡背井,“民皆感悦”。湖南宣慰佼张国纪为搜括军费,按唐宋末年之制创征夏税,百姓不堪负担。哈刺哈孙闻后,愤然斥之:此“亡国败政,失宽大之意,圣朝其可行邪?”行省右丞秃忽鲁也上奏朝廷,“屡请罢之”,从而废止了一桩剥民苛政。
  元成宗大德(1297-1307)年间的湖南宣慰使立智理威,驻长治湘期间力除弊政。他常深入民间,“问民所不便凡十数事,上于朝”,使“民力少苏”。武宗至大(1308-1311)年间的宣慰副使阿荣,关心民间疾苦,时湖南各路发生饥荒,他“分其廪禄,为粥以食,饿者仍发粟赈之,所活甚众。”各路、州县的官吏也不乏循良,如潭州学正刘必大修复岳麓书院,长沙知县许熙载开办义学,使元代长沙教育得以复兴。
  元代前期,由于元王朝重视吏治,莅湘来长的官员也多能明于治理,使遭受战争破坏的长沙又出现生机,社会经济文化逐渐恢复,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以上内容摘录于《长沙历史文化丛书》之《长沙历史风云》,郑佳明/主编,梁小进|杨锡贵/著,请以原书内容为准,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长沙历史文化丛书》编委会或名城长沙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5 04:14 , Processed in 0.09210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