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宋代的荆湖南路治所

2008-10-8 21:1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74| 评论: 0|原作者: 文章注明|来自: 文章注明

    宋朝平定湖南,随即在此派置官吏,驻扎军队,建立了强有力的统治。长沙从此结束了分裂割据的状态,而归于宋朝统一的版图之内。
  早在宋军南下之前,宋太祖为防止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武夫专横局面的再现,曾采取一系列措施,削减地方将领兵权,规定州郡长官必须由文臣担任,且须“以京、朝官权知”,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此,州县行政长官不再称太守、刺史和县令、县长,而改称“知×州(县)事”,简称知州(县)。963年宋军占领潭州,宋太祖即任命户部傍郎昌余庆权知潭州,并规定潭、朗两州“直隶京师,长吏得自行奏事。”于是原武安军、武平军的建置废除,朗州作为湖南军事政治中心,“在潭州之上”的地位也随之消失了。
  当时,宋王朝还在忙于南征北讨、统一天下的战争,湖南的地方行政体制仍沿袭唐代的道、州、县三级制,但对长沙的行政区划却作了重要的调整。965年(乾德三年),废除马楚末年所设的龙喜县严另将长沙县东的常丰场升为县(973年又并入长沙县);将原属岳州的湘阴县划属潭州。977年(太平兴国二年),分长沙6乡置宁乡县,以原唐代新康县的玉潭镇(即今宁乡县城)为治所。经过这番调整,长沙又得以北控重湖,西置屏障,形势更为完整。
  979年,宋太宗平定北汉,最后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开始重新设置全国的行政区划。997年(至道三年),宋真宗正式改道为路,划全国为15路。各路分别设转运使掌财政、提点刑狱使掌司法、安抚使掌军事,以代表朝廷实行对地方州县政权的监管。原湖南道从此改为荆湖南路,下辖潭、衡、郴、永、邵;道、全(今广西全州)7州和武阿军、桂阳监,共39县严简称湖南,以潭州为治所。真宗(998一1022)时,荆湖南路的转运使司、提点刑狱使司和安抚使司相继设立,三大衙门都设于潭州城内,其安抚使并由潭州知州兼任。于是,长沙又成为湖南9州、军、监的政治军事中心,重新发挥其在湘中、湘东、湘南广大地区的重要作用。
  宋代潭州的辖地比唐五代时更为广阔。自宋太祖、太宗二朝将潭州政区初作调整之后,真宗至哲宗各朝又作了进一步的更动。993年(淳化四年),原属衡州的衡山县划予潭州。1073年(熙宁六年),大臣章享巡察湖南、开梅山,分湘乡、邵阳、益阳、宁乡4县地设安化县。1098年(元符元年),分长沙县5乡、湘潭县2乡置善化县,县治即附于潭州城内。至宋末,潭州共辖长沙、善化、宁乡、浏阳、湘阴、益阳、湘潭、澧陵、湘乡、安化、佼、衡山等12县,是荆湖南路各州中人口最多、地域最广的一州。
  军事上,宋代长沙号称“湘、岭要剧”,一直是重兵驻扎之所,不仅有厢军、乡兵等地方军队,而且有宋朝的正规军队禁军分防成守。湘湖初平,宋太祖即以大将石曦为潭州兵马铃辖,率领禁军镇守潭州。据《宋史·兵志》载,宋仁家至神宗各朝,潭州先后有“归远”、“宣毅”、“雄略”、“果威”等番号的禁军驻防,其中既有步军,也有马军和水军,其人数远在衡、永、郴、邵、道诸州之上,也多于时属荆湖北路的军事重镇朗、澧、岳等州。当时的长沙不仅重兵密布,而且还兴设有船坊、渡船都和清务船坊等机构,主持修造战船、制作军器的工作,又是一个重要的军事物质供应地。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北宋王朝同时也比较注意在湖南特别是在长沙推行安定社会、与民休息的政策。963年春宋军开进潭州,宋太祖即下调:减潭州、朗州死罪囚一等,释放流刑以下囚犯,配役人放回,并免交3年赋税。6月,又诏免潭州各县的“无名配敛”o12月,下令遣散潭州、邵州乡兵数千人归农。一些地方官员也颇能奉行中央政策,勤于政事,廉干有为,使长沙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北宋末年,国内民族矛盾日益激化。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不断挥兵南下,于 l127年(靖康二年)攻陷开封,灭亡北宋,并扶植起一个傀儡政权“大楚”,册立宋臣张邦昌为帝。同年,赵构再建宋朝,后迁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
  两宋之交,国家危难,然而也是民风士气极为高涨之时,长沙一度为天下注目、太快人心之处。l126年8月,北宋奸臣“六贼”之首蔡京流放广东,行至潭州而死。次年,南宋朝廷惩处叛国之臣,伪“楚皇帝”张邦昌被贬至潭州“安置”,后于l1月下诏赐死。据载,张邦昌在长沙“读诏已,徘徊退避,不忍自尽,执事共迫之,乃登平楚楼而缢。”
  南宋初,湖南地区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兵连祸结,动乱不已。同年初(建炎四年正月),金兵攻陷长沙,屠城而去。其后,“群盗大起”,先后有马友、杜彦、孔彦舟等几股溃兵、土匪武装涌入长沙,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l130年,洞庭湖区爆发了著名的钟相、杨幺起义,湖南人民纷纷响应,潭州的宁乡、益阳、湘阴、安化等县也成为义军占领区。短短2年,长沙城垣残破,十室九空,湖南安抚使兼知潭州向子甄乃率所属移驻攸县。91131年2月(绍兴元年正月),南宋王朝曾改荆湖南、北路为荆湖东、西路,分别以鄂州、鼎州(今常德市)为治所,潭州属东路。然时隔仅一年,又恢复旧制,仍以潭州为南路治所。
  作为湖湘军事重镇,长沙在南宋时的地位更为重要。南宋初,宰相李纲提议在全国沿河、沿淮、沿江重地设置帅府,提统重兵,潭州为沿江6大帅府之一。因此,有宰相李纲、张浚,大将韩世忠、王理、岳飞等先后来到长沙。l132年,李纲任湖广宣抚使兼知潭州,平定湖南兵匪之患。次年10月,宋朝廷以禁军疲沓不堪战事,划分诸统兵大将辖区。潭州先为王理辖区,后因其作战无能,又代之以名将岳飞,长沙又成了声震中外的岳家军的驻防地。在镇压杨么起义的战争中,李纲、张浚、岳飞先后以统帅身份坐镇长沙,指挥潭、鼎、岳、辰、澧等州和湖北的各路军队,采取军事进攻和分化诱降相结合的策略,先后招降黄佐、周伦、杨钦等义军将领,瓦解义军20余万人,避免了一场血腥屠杀。为防义军攻击,潭州更是严密布防,外有重兵分屯桥口、湘阴、益阳,内有数干水军巡守江面。南宋中后期,长沙时局相对稳定,又先后有重臣名将刘镐、张孝祥、辛弃疾、周必大、真德秀、魏了翁、向士壁、汪立信、文天祥、李芾等任职长沙,支撑南宋王朝湖南大局。辛弃疾创飞虎军,张孝祥、真德秀为政廉洁,文天祥治狱清平,都为长沙留下了一段佳话。而向士壁、张唐(张浚之曾孙)、李芾潭州抗击蒙元,悲壮激烈,为宋代长沙添上了英雄的色彩。
  两宋是长沙历史发展的十分重要的时期。在这300多年中,长沙作为湖南政治军事中心的地位更为巩固,长沙行政区划的格局基本定形,为后来长沙地区在元、明、清三代长达600多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宋代又是长沙经济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北宋长沙政局稳定,南宋时也相对安定,由于宋统治者实行与民休息政策和一些贤臣清吏的治理,北方人民大量南来,使长沙经济的发展随其所在的长江流域赶上和超过了中原地区。文化上,岳麓书院的创立,胡安国、胡宏父子和朱嘉、张拭在长沙讲学兴教,名闻通述,使长沙成为著名的湖湘文化之都,促进了湖南学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促进了长沙城市的发展。宋代长沙城市的规模比唐五代更为扩大,其城垣四至直到清末也没有超过,城内已打破坊市界限,商业繁荣,人口稠密,已蔚然而为“湖湘一大都会”。

(以上内容摘录于《长沙历史文化丛书》之《长沙历史风云》,郑佳明/主编,梁小进|杨锡贵/著,请以原书内容为准,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长沙历史文化丛书》编委会或名城长沙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5 11:49 , Processed in 0.09319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