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商周扬越之地

2008-10-8 20:3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57| 评论: 0|原作者: 文章注明|来自: 文章注明

 

    公元前21世纪,禹的儿子启继位。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在此之后,直到公元前770年,我国北方又先后出现了商和西周两个级隶制王朝。夏、商和西周,史称“三代”,是我国奴隶制时代的开端、发展和繁荣的时期。在这长达1400多年曲时间里,3个奴隶制王朝都曾多次兴师南下,渡过汉水、长江向洞庭湖南北的原始部落发动战争,但都未能在这里建立起他们的统治,包括长沙在内的湖南广大地区仍然处在原始社会的末期。

    夏朝之时,长沙仍然属千古三苗国。据《国语》记载,夏的军队曾对三苗大张挞伐,彻底疗败了三苗部落。三苗祭祀先祖的宗庙被摧毁,庙堂里的礼器被焚烧,大批的三苗人沦为夏朝的奴隶。

    到商、周时代,古三苗国消失了,但三苗的后裔仍然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他仍被称为“扬越”,又叫“荆蛮”。因此,史称这时的长沙为“扬越之地”。当时,我国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生活着一个古老、庞大的民族——越人,即古籍中所谓:百越杂处,各有种姓”。扬越即是古越人的支系,而生活在长沙的越人则是扬越的一支。在漫长的岁月中,古越人创造和形成了自己富有特色的越文化,以拍印的几何纹饰硬陶即印纹硬陶是其最有代表性的特征。近几十年来,长沙发掘的商周时代遗址如长沙杨家山、宁乡炭河里、浏阳樟树潭上层等处,都发现了具有古越文化风格的遗物:各种与中原地区制作风格迥异的石器、灰色或黑色几何纹饰的印纹硬陶残片等。

    商、周时期,北方奴隶主王朝对南方“荆蛮”、“扬越”的战争更为频繁。

    据古史记载,商朝初期,商的军队曾大举南下,侵伐“荆蛮”。 当时,“汉南之国”即汉水以南的各部落听说商王汤很有德行,纷纷表示归顾。至商中期,商王武丁再次征讨“荆窜”。《诗经·商颂·殷武》“挞彼殷武,奋伐荆楚,聚入其阻,衰荆之旅”的诗句即描绘了这场战争:商王的军队奋扬威武,讨伐“荆蛮”,深入到险阻之内,打败了“荆蛮”,俘获了大批人口。

    西周对“荆蛮”、“扬越”的战争多是在西周中期以后进行的。据《竹书纪年公记载,周昭王曾3次南征,但都遭到“荆蛮”的强烈反抗,最后“南巡不返”,“卒于江上”。传说周昭王“南巡”时已到了长沙,今长沙与湘潭之间临湘江而立的“昭山”就是由此而得名的,山下有深潭名“昭潭”,即昭王葬身之所。周昭王以后,周穆王、周宣王又继续用兵“扬越之地”。《竹书纪年》说:“周穆王伐大越,起九师”;《诗经·小雅·采芑》云:周宣王命元老方叔率师伐荆蛮,“其车三干”。可见其声威之大。

    商周手朝对“扬越”的战争,虽然未能在这里建立起他们直接的统治,但也使“扬越之地”一度成为商周的“南服”,迫使“荆蛮”服威纳贡。《逸周书·王会》载,周初营建雒邑告成,各方诸侯来贺,贡献方物,其中有“长沙鳖”一种。长沙江湖交汇,出产的鳖鱼肉鲜味美,已成了朝见天子的贡品,这也是“长沙”一名见于史籍的最早记载。

    “来自中原的奴隶主王朝还在这里留下了他们曾使用过的种种器物”。近50年来,长抄地区出士和发现了大量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其数量之多,制作之精美,不仅为湖南全省之冠,即在全国也是少见的。其中,如宁乡县出土的兽面纹提梁卤、兽面纹分挡鼎,浏阳出土的兽面纹提梁卤,长沙县出土的甭钟,望城县出土的兽面纹颜等等,其器形、纹饰、铭文与中原地区出土的商周青铜器相似,有的甚至完全一样。卤、鼎、甭、颜是古代王室和贵族祭祀的礼乐器。商周入迷信鬼神,注重礼制,好祭把天地、山川、鬼神、祖先和战争中阵亡的将士, 既使征伐在外也依时举行。每逢祭典,这些以青铜制作的鼎、甭、颜便满盛佳肴,尊斟上美酒,钟鼓齐鸣,烟火绦绕,甚是庄严肃穆。这一部分青铜器,很可能就是商周王朝的军队和贵族随带而来的。

    商周王朝中原文化的不断传人,促进了长沙的开发。当时,长沙古越人仍然是居住在茅草覆盖的半地穴式房屋,过着氏族制公社的生活,还是以石器作为主要的工具,进行刀耕火种式的生产。商代中期,中原的青铜铸造技术传人长沙,长沙越人开始使用和制造青铜工具铜斧,到西周后期又有了铜制的 和插。 即大锄,是一种重要的松土工具。插,即耙,用于松土和起土,青铜斧、 和插,在宁乡、浏阳和邻近长沙的湘潭、茶陵、岳阳都曾有出土。这些先进的生产工具的出现,表明此时长沙地区已从原始的锄耕农业阶段发展到 耕农业阶段。湘浏河谷丘原上的肥沃土地正在被一片片地开发出来。

    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商周时代的长沙,也进入了青铜时代。处于原始状态中的长沙越人,学会了青铜铸造技术,不仅能制造青铜工具,而且还制造出了形制考究、纹饰精美的青铜容器、乐器。半个多世纪以来,长沙出土的大批商周青铜器,大多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富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越族风格,充分显示了长沙商周先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1938年宁乡出士的著名的四羊方尊,造型奇特、形象逼真、纹饰精细,是商周青铜器中罕见的珍品。1959年以来宁乡和长沙县出士的十几件铜镜,均以怪兽、虎、象、牛等为主纹装饰,一般重70—80公斤,最大的221.5公斤,为目前我国最大的商代铜镜。考古学界认为,这些青铜器形体高大厚重、纹饰优雅且多以动物造型,与中原青铜器的庄严凝重和图案化倾向相比,更显得形象生动、秀丽精巧。

    “扬越之地”长沙,在我国青铜时代也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

(以上内容摘录于《长沙历史文化丛书》之《长沙历史风云》,郑佳明/主编,梁小进|杨锡贵/著,请以原书内容为准,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长沙历史文化丛书》编委会或名城长沙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9 00:35 , Processed in 0.10352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