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礼贤街、射蟒台与陶侃

2008-8-31 21:2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903| 评论: 0|原作者: 文章注明|来自: 文章注明

(以下内容摘自《长沙地名古迹揽胜》,陈先枢|金豫北/编著,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257333),系晋代名将,字士行,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以军功封为长沙郡公,拜大将军。陶侃雄毅明断,勤于吏职,深为长沙百姓爱戴,今日长沙仍然留有多处遗迹,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传说。

天心区沙河街东段原名礼贤街。相传陶侃年轻时居此。一日,陶侃的朋友范逵来访。其时,陶家境贫寒,其母恐怠慢了儿子的朋友,遂把自己的长发剪下,换来酒菜款待客人。范逵知道后叹曰:“非此母不生此子。”这便是“截发留宾”典故的由来。人们为了纪念陶侃母子,在沙河街建了一座贤母祠,后改为陶公祠,这条街也称之为礼贤街。明嘉靖四年(1525)善化知县吕廷爵将祠改建成书院,名“惜阴书院”。以后书院屡兴屡废,又说西迁至灵官渡之惜阴街,但陶公祠则一直在礼贤街上延存至“文夕”大火后。传说陶侃任官广州时,每天将一百口砖,早晨搬出来,晚上又运进去,坚持以恒。“运甓”之典由此而来。清张埴《陶公祠怀古》云:

运甓从知保令名,英雄心事最分明。防江那用邾城戍,种柳争夸太尉营。

肝胆只期酬晋室,敦盘何必狎齐盟。萧条旧垒湘天冷,愁见寒鸦向晚鸣。

又有佚名《陶公祠》联云:

渡江共二三字,山游射蟒名台,为追话武力;

今世又十六国,云扰在州运甓,恐无此暇时。

长沙“文夕”大火前,陶公祠门邻沙河街,门楼为戏台,内有大空坪,北为殿堂,分前后两殿,前殿有陶公铁质铸像,高约1米。大火后重修陶公祠,新立陶侃木质像,高大如真人,后殿为贤母殿,有陶母像及贤母娘娘横匾,香火甚旺。其实,在建立陶公祠之前,长沙早有纪念陶侃的祠庙。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城之内郡廨西有陶侃庙,云旧是贾谊宅。”贾谊的朝代更在陶侃之前,想必人们推重贾谊之时,陶侃便只得让贤南迁至妙高峰下了。

小西门内古潭街西侧又有小巷名“白鹤观”。据《岳麓志》载,白鹤观中有高楼与岳麓山抱黄洞相对,此高楼乃陶侃射杀岳麓山噬人恶蟒的射蟒台。抱黄洞即今人所称蟒蛇洞。传说虽不可信,但射蟒台却成了后代文人墨客登临之处。明诗人陆相《射蟒台》诗云:

烧丹人去但空崖,古洞年深锁绿苔。

我有强弓无用处,春风闲上射蛟台。

又传,陶侃曾在岳麓山“种杉结庵”,居住读书,各日“杉庵”,其遗址在岳麓书院内。庵久废,清道光十八年(1838)两江总督陶澍在原址复建“陶桓公杉庵”一问,并摹刻家藏宋拓本“李北海碑”嵌于壁问。抗日战争中屋毁碑存。1984年,按原貌构亭,以存故迹,“北海碑”则移嵌后花园内碑亭。

晋咸和七年(332),陶侃卒于武昌,遗命归葬长沙。《大清一统志》、《元和郡县志》均记载陶侃墓在长沙县南二十里。今长沙市雨花区树木岭“陶公山”可能为陶侃墓葬之地。陶公山海拔仅20米左右,今日已被苍松翠柏和一片片民房所覆盖,墓葬已无觅处。

(以上内容的数据截止于20029月,请以原书内容为准,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编著者或名城长沙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3 06:16 , Processed in 0.09834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