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吴大茂针店

2020-10-10 16:0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27| 评论: 0|来自: 名城长沙网

吴大茂针店

吴先兆  舒元定

 

吴大茂针店创于清代中叶。主营钢针,兼营线扣,清末时还经营过百货业,是长沙最早创办的百货店之一。吴大茂的钢针,货销省内外,信誉遍城乡,素有“老牌钢针,货真价实”之誉。这个店从创业到1956年公私合营,家传五代经理人,大体经历了5个不同的经营时期。

第一代(18441877年),磨针创业。清嘉庆年间,江西人刘大茂来长沙,在育婴街(今育英街)开了一个针作坊。刘氏无子,带徒弟吴为祥。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刘死,作坊即由徒弟吴为祥经营,改牌吴大茂针店。开始作坊做土针,主要品种有“行针”(做棉衣用)、“绷针”(无孔针)、“渡针”(做油鞋木屐用)、“钉针”(做帽子用)、“扎针”(农村扎鱼用)等各类,以后才做衣针。前店后厂,产销结合,坚持质量第一,货真价实的经营方针,号称“老一言堂”。

这个店对产品质量要求很严格。首先是用料讲究,主要原材料如铁丝要进口的或国内优质的,钻杆要用毫竹,钻花要从九江买来,连见火的耐火缸都是湘潭产的。做针有5道工序,即敲罗、搓直、磨尖、打眼、淬火,达到光滑、竖直、锋利、笔直、均匀5条质量标准。第一是掌握火色:红色过火易折,蓝色软火欠成,黄色钢火恰到,黑色枯火报废。第二是工多出细艺,一般店家磨一贯针(五千口)要花一个多小时,而吴大茂却要三小时,真是“用得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第二代(18721902年),注重购销。同治十年(1871年)第二代店主吴子发(吴为祥之子)接手经营时,继承了吴为祥创店的传统,坚持产品质量第一,严格把好进销环节的商品质量关。对门市出售的商品,实行质量检验制度,作坊上货,不合格的不收。自己不熟悉生产技术,乃从作坊调师傅到门市工作,负责检验。同时,为了扩大业务,在搞好作坊生产的基础上,加强了商品购销,增辟外地货源,扩大花色品种。对外地进货,经择优选定上海锦章行经营的“礼和”牌手针和协昌号经营的机针,质量最佳。由于吴大茂的销量大,关系老,在价格上得到“九五”回扣优待;在货源上,充分满足进货计划;在品种上,分配适量的“提号”(即在整包12个联号中,挑给一部分俏销品种),并仍按联号作价;在交通不便时,即设法交航空,使吴大茂针店的货源在数量、质量、时间、价格诸方面,都得到保证,从而取得竞争能力。

对门市零售,吴子发采取了若干创名牌、扩大推销的措施:一是不卖杂牌针。除本厂出品外,对外地进货,专售上海进口的礼和手针和胜家机针,实行定点进货与定名销售,在顾客中形成吴大茂老牌钢针的印象。二是不卖残损货。发现稍有生锈的钢针,即行剔出,也不削价处理,以维信誉。三是不讲价钱,明码实价,一言堂。四是不限营业时间,整天营业。早晚买针的不少,白天更是顾客盈门,柜房经常是几层人。有人把钱(穿眼钱)挂在伞柄递上去买针。从此打下了名牌基础,商店信誉经久不衰。当时机械不发达,城乡缝纫刺绣等活,普遍手工操作,商业流通渠道也不畅通,零售网点不普及,四乡都集中来吴大茂购买。因而,生意虽小销场广,金额不大利润高。民国前期(19111930年),该店日销各色钢针约4000口,每月为12万口左右,每口针售价铜元二枚(40文),每万针银元100元。当时上海进价为每万针48元(银元),仅针一项(当时经营品种共有100余种)每月毛利即达银元600元左右。

第三代(19031918年),兼营百货。鸦片战争以后,海禁大开,洋货进口,手工针市场逐渐缩小。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第三代店主吴宝珊接手经营,为了适应市场发展趋势,根据资金能力,在针店对门租一铺面,增设吴大茂小百货店,专业经营各种小商品,尤以各种灯器品种齐全。该店经销的各种玻璃灯罩都有吴大茂百货店的牌名商标,以广招徕。与对门吴大茂针店遥相照应,业务开展尚称顺利。

第四代(19191937年),由盛到衰。民国8年(1919年),吴宝珊去世,针店由其妻主持,百货店由其子吴应南(第四代店主)负责经营。吴大茂针店由于多年来经营得法,业务日益兴旺,积累不断增加,乡下置田产,城里买房屋,湘潭设分店,南门外修起吴家花园,小西门衣铺街有半边街都是吴家产业。吴应南少年好胜,习诗文,爱字画,捐官买爵,结交官绅,性好铺张。他接手经营后,购置毗邻的几家铺屋,修建三层楼房,扩大装饰门面,使吴大茂百货店成为当时长沙市规模最大的百货店。但由于场面拉得太宽,开支浩繁,经营不善,加之当时美日舶来品充斥市场,国货削价求售,该店存货遭受了严重的削价损失。省外来货又遇到了翻船事故,损失不小。百货店开张不到两年,于民国13年(1924年)被迫关闭。两年以后,民国15年(1926年),吴应南不甘心失败,又将隔壁原来租出的铺屋收回半边门面,重新恢复百货店。并把百货店与针店分开核算,以经营针线扣夹及其他小百货。但又因政局不稳,市场萧条,存货过多,周转失灵,背不起银行、钱庄的折息,终因负债于民国21年(1932年)百货店两次破产停业,将存货交与同行天赐福百货号折价抵还债务,经理吴应南同时出走他乡。

第五代(19381956年),艰难维持。民国27年(1938年)长沙大火,吴大茂针店房屋被毁,全店人员和幸存商品均疏散长沙西乡。次年即筹集资金、人力,搭棚复业。吴应南亦于1940年回长,接管吴大茂针店经营业务,并继续保持原来的经营特色与经营作风。

1944年,日军侵占长沙,全店一度迁往湘潭,后又折转河西,利用部分存货挑货郎担,还是靠吴大茂老牌钢针的生意,赖以维持。次年长沙光复,吴大茂针店同时复业,吴应南的侄子吴先兆(第五代店主)在店协助业务管理,继续经营针钱扣夹业务,直到1949年人民政府成立。1956年公私合营,吴大茂针店成为国营商业的零售店。1969年吴大茂针店改名为国营鞋料针扣专店。“文革”后恢复“吴大茂”店名。(本文作于1982年)


原载:《长沙老字号》湖南地图出版社2009年9月

主笔、特邀编辑:陈先枢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3 13:00 , Processed in 0.09758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