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湘绣业老字号钩沉

2020-10-6 08:5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88|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湘绣业老字号钩沉

陈先枢

 

“湘绣”实则“长沙绣”,是长沙地区独有的工艺美术品,与苏绣、蜀绣、粤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长沙刺绣历史悠久,长沙楚墓曾出土了绣着龙凤和堆花的丝绢被,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更多的绣带绣料,其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如一号墓中,用来装饰内棺的铺绒绣锦,以烟色绢为底,用朱红、黑、烟三色丝绒,采用针脚整齐、绣线排列均匀的平针满绣针法绣成。图案为斜方格纹,内填红底烟色花纹,每单元长宽均为4.2厘米。这一绣锦,绣工纯熟,技艺高超,在中国丝织物中极为罕见。内棺中的绵衾,用朱红、浅棕红、橄榄绿二三色丝线,采用锁绣的针法,绣成叶瓣、云纹和带眼状的桃形花纹。这种图案,古人称之为“乘云绣”。还有呈穗状流云和网点纹的“长寿绣”,呈梅花纹、茱萸纹等各种图案的绣绢,特别是被称为“信期绣”的图案纹样,线条细密,做工精巧,为刺绣中的上品。上述精美绣品,针法细腻流畅,粗细线条结合,明纹暗纹结合,花纹瑰丽奇特,显示了古长沙刺绣工艺的熟练技巧和高度的艺术想像力。

刺绣作为一种传统工艺一直流传下来。据湘绣史专家李湘树研究,宋明时期,湘绣民间刺绣的针法日趋丰富,在图案的写实风格上,与现代的湘绣品基本一致。明代后期,上海顾绣驰名天下,而在顾绣诸名手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却是湖南的韩希孟。她由于在家乡练就了娴熟的刺绣本领,具备了较高的艺术素养,因而能很快掌握顾绣的精蕴,被誉为“天孙织锦手”。经过历代湖南民间刺绣艺人的长期探索和努力钻研,不仅使楚地刺绣艺术风格得以延续下来,而且技艺日臻完善。

到清代,长沙地区民间刺绣更为普及,嘉庆十五年(1810年)刊印的《长沙县志》载:“省会之区,妇女工刺者多,事纺织者少,大家巨族的钿锦相侈尚。”可见这时的刺绣生产尚未商品化,只是作为一种自给性的副业生产或作为礼品馈赠亲友。

刺绣在长沙形成商品性专业生产始于清咸丰、同治年间(185l1874),长沙东乡袁家冲(今属开福区)袁魏氏,公认为湘绣艺术的鼻祖。她自幼酷爱刺绣,天资聪颖,对传播刺绣工艺、发展刺绣生产建有殊功。她先在长沙东乡袁家冲、沙坪一带授徒100余人,以后又往来于西乡渔湾市、湾市、三汊矶一带授艺,刺绣遂成专门行业。“湘绣”一词在同治以后才见称于世。省城出现的第一家绣坊字号,当推湘阴人吴健生之妻胡莲仙于光绪四年(1878年)在长沙天鹅塘挂出的“绣花吴寓”招牌;后迁尚德街,改挂“彩霞吴莲仙女红”的招牌。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胡的儿子吴汉臣在长沙红牌楼开设了销售绣品的“吴彩霞绣坊”;次年,长沙袁家冲袁魏氏之子袁瑾荪在长沙八角亭开设锦云绣馆。随后,长沙城内相继开设了春红簃、梁玉霞、李协泰、天然、萃丰豫、万源、王义生、肜芳、李豫章、粹锦、湘绮楼等绣庄。这些绣庄拥有资本,采取店外加工、工商合一的经营方式。长沙县沙坪乡和霞凝乡(今属开福区)是这些绣庄的生产基地,多数农家妇女以刺绣为业,有“绣乡”之称。到清末,长沙绣庄已达26家,绣工逾万,年产绣品2万余件,价值80万银元。绣品以日用品为主,也有少量高档画屏。有些绣庄还在上海、天津、北京、武汉、沈阳等地设有分庄。从此,湘绣作为名贵手工艺品大批量投入市场,销路逐渐扩大,声誉与日俱增。这些绣庄成为今长沙沙坪湘绣厂的前身。

在近代湘绣发展史上,平江绣女李仪徽作出了特殊贡献。她吸收苏绣、粤绣的某些优点,于光绪初首创“掺针”绣法,是为“毛针”的前身。胡仙莲和袁魏氏等绣品的畅销也得益于李的绣法。掺针法利用不同色线互相交错,参差不齐,且不留痕迹,色彩绚丽多姿,画面真实细腻。“毛针”是绣老虎的独特针法,所绣之虎,虎毛刚劲直竖,力贯毛端,宛如活虎。除针法外,画稿在宁乡画家杨世焯的推动下,也有重大改进。杨将中国画的笔情墨趣融会于绣稿之中,对近代湘绣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显著的影响。1904年杨世焯移居长沙,开设了春红绣庄,兼授门徙,自产自销,名声大振,其作品名家争相收藏。1941年刊印的《宁乡县志》称:“世焯工绘花鸟草虫,晚年间尝作画稿,教人刺绣,得其传者,肖妙入神。绣像尤工。湘绣之驰名中外,实世焯昌之。”在清宣统二年(1910年)的南洋劝业会上,湘绣获得高度好评,言其人物“惟妙惟肖”,山水“浑笔墨于无痕,不审视不知其为绣画也”;次年又在意大利都灵博览会上获“最佳奖”。以后,湘绣绣品又陆续在日本的“大众博览会”、法国的“里昂赛会”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展出,均受到好评。

湘绣工艺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湘绣的发展。19331937年湘绣进入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全省共有绣庄45家,其中长沙40家,常德、衡阳5家,长沙城乡约有绣工15000人,年产绣品3万余件,年产值达120余万元,行业资金积累50余万元。湘绣以其独具的艺术风格和特殊的艺术价值在国内外开辟了广阔的市场。湘绣市场的扩大和发展,又促进了湘绣工艺水平的提高。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百年纪念博览会”上,长沙锦华丽绣庄送展的一幅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半身绣像,引起轰动,标价3000美元,美国有人愿以万元美金收购,时任湖南省主席的何键,授意以他个人名义赠送罗斯福,对方回赠奖金6000美元。奖金虽未到锦华丽绣庄,何键送的“誉满全球”金匾则高悬于绣庄门楼。从此,锦华丽绣庄“誉满全球”的声名在国内外广为传播。该绣品今藏美国芝加哥亚历山大博物馆。1936年,英王爱德华八世登基,国民政府将一批湘绣精品赠送英王,引起了欧洲各国商人的极大兴趣,湘绣的国际声誉日益扩大,当时国外销售量约占绣品总销量的13

抗日战争时期,湘绣业受到沉重打击。特别是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中,绝大多数绣庄连同其所存绣品、画稿和版本统统毁于大火。曾是湘绣业中历史最早绣庄之一的锦云绣庄,就遭到大火的无情吞噬而倒闭。抗日战争胜利后,至1946年、1947年两年,湘绣再度恢复了繁荣。长沙市的绣庄增加到36家,绣工人数也恢复到15000人左右,每年出品约3万件。抗日战争胜利后,各行各业纷纷复业,为了彼此表示祝贺和装饰门面,相互以湘绣一类工艺品互相酬赠。同时,资本家为了筹措资金,还纷纷以请酒、送绣品等方式来结交银行,为借款作进身之阶。许多华侨战后归国省亲,往往也要带些湘绣回去。加上美国驻军、国民党军阀官僚、大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的爱好与需要,因而湘绣的需求量激增,促进了湘绣业的繁荣。但不久,全面内战爆发,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经济危机空前严重,长沙湘绣业也一落千丈,80%以上的从业人员失业,曾经“誉满全球”的湘绣,濒临人亡艺绝之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湘绣业重获新生。沙坪众绣庄联合组建成长沙沙坪湘绣厂。1951年,长沙城乡绣工已有5000余人,年产值30余万元。1953年绣工增至15000人,产值超过73万元。1956年绣工总人数达26000人,年产值640多万元。产品除部分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外,主要销往香港及经广州、上海口岸,向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出口。1959年,企业总产值达1161万元。

然而,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深受外商欢迎的传统绣品如龙凤、松鹤、狮虎等被斥为“封资修”受到批判而被迫停产。与当时形势相适应的“红太阳升起的地方”、“葵花向太阳”等绣品,国际市场滞销,绣品出口量降为零。1969年总产值仅85万余元,是5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

1970年开始,湘绣品出口逐渐回升。随着中日、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湘绣开始对日本、美国出口。1976年,传统的湘绣品种恢复了生产,为湘绣出口开拓了广阔的前景。1978年以后,原本根底深厚的湘绣艺术萌发新芽。80年代初期,湘绣艺人们在传统刺绣的基础上创造了“双面全异绣”。1980年,湘绣贸易扩大到亚、欧、美洲1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01987年湘绣出口创汇近2050万美元,平均以每年5.2%的速度递增。1988年,全市已有湘绣专业生产企业6家,工业总产值达1445万元。1993年长沙沙坪湘绣厂注册“金球”商标,沙坪湘绣厂亦更名为沙坪金球湘绣有限公司。1995年首批百家中国特产之乡评选,命名沙坪为“中国湘绣之乡”。2008年,“金球”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其作品“孙中山先生”、“开国大典”、“伟人毛泽东”、“湘江北去”、“迎客松”等获得各项大奖,伏家芬撰联赞曰:

披沙聚金,鸦青鹭白湖湘景;

依坪托市,橘绿橙红锦绣乡。

位于芙蓉区车站北路的湖南省湘绣研究所对提高湘绣工艺水平、振兴湘绣产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湖南省湘绣研究所前身为创建于1956年的湖南省湘绣厂,1979年改建为湖南省湘绣研究所,它集中了省内湘绣科研人员的85%左右。该所工艺美术大师余振辉等创新的毛针刺绣的狮虎,是湘绣传统名牌产品,曾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该所名师辈出,上世纪80年代后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者有黄淬锋、周金秀、刘爱云、宋定国、李艳等人。双面全异绣更是该所科研人员在刺绣工艺上的崭新创造,曾被誉为超级绣品。双面全异绣“杨贵妃”、“望月”等被国家有关部门珍藏;20世纪90年代研制的大型双面绣“群仙祝寿图”将湘绣技艺又推向新的高峰;贺香港回归的大型湘绣双面屏礼品“百鸟朝风——洞庭春色”在香港百年回归和特区政府成立的典礼上得到中外来宾的一致好评;20022月该所绣制的“布什总统全家福绣像”以江泽民主席的个人名义赠送给来访的布什总统夫妇,获外交部颁发的证书。在2006年“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的评选中,省湘绣研究所选送的“邓小平”像获特等奖,这是刺绣行业惟一的特等奖;另外,“荷影翩翩”获金奖,“雪豹”获银奖,“浴女”和蜡染绣“老鼠娶亲”获铜奖。“邓小平”像画面造型精准,色调明亮,人物表情生动自然,画面上的邓小平神采奕奕,豁达大度的领袖风采一览无余。湖南省湘绣研究所打造的“金彩霞”品牌已闻名遐迩,江苏楹联家严金海为其撰联。曰:

重光老品牌,欣获艺坛千种誉;

独创新针法,首开绣业一枝春。

湖南省湘绣研究所在院内建立了中国湘绣博物馆,馆藏各类湘绣精品3000余件,由湘绣的历史渊源、湘绣的崛起、当代湘绣撷英等主题展厅构成。展品生动地再现了湘绣工艺的演变和先辈艺人精湛的力作,形象地介绍了湘绣发展的历程和当代精美绝伦的湘绣作品。

20065月,“湘绣”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67月,长沙市政府出台的《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实施纲要》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重点鼓励和扶持具有本地特色的传统产业,湘绣便是其中之一。

一座占地面积20公顷、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的湘绣城在长沙县县城星沙镇拔地而起,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刺绣生产基地,2006年已落户企业23家,绣品年产值突破3亿元。(本文作于2008年)


原载:《长沙老字号》湖南地图出版社2009年9月

主笔、特邀编辑:陈先枢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4 18:10 , Processed in 4.00383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