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一度闻名中外的菲菲伞

2020-10-6 07:2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59| 评论: 0|来自: 名城长沙网

一度闻名中外的菲菲伞

欧阳佩华

 

一把纸伞的启示

菲菲伞创始人潘岱青,湘乡人,原在北京清华大学化工系学习。1918年,他患了严重的咯血病,停学回湘治病。愈后,想搞点工作,以谋生计,经人介绍去湖南财政厅接洽。去过几次,不仅得不到答复,还遭人白眼。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给了他以启示。事情是:潘岱青的弟弟去美国留学,临行随身带了一把纸伞。潘对弟弟说:“咳呀!你为什么带把这种土里土气的伞出国呢?会丢丑!”他弟弟认为伞是日用的东西不可少,坚持带去。谁知弟弟不久从国外来信说:“你不要我带的那把伞,却出现了奇迹,不仅是我自己天晴落雨少不了它,而且外国人看了,非常欣赏,认为是个宝贝,说中国人能够把竹子和纸做出这样价廉物美而又携带方便的东西来,真是了不起的聪明。”由于这把伞的启示,潘岱青决心改革纸伞,做纸伞生意。1923年,他将祖遗的30亩田卖掉10亩,获得银洋700余元,作为资本,并去杭州买回几把纸伞,作为样品,参考长沙纸伞的做法,另行设计,改革创新。他还找同乡画师王彪炳协助,在中国纸伞创新上反复实践,精益求精。“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多久,他制作的新式纸伞成功了,而且质量胜过了杭州伞,于是定名为“菲菲伞”。这是长沙菲菲制伞社创业的开端。


盛极一时,远销国外

1924年菲菲伞正式投产了,工场设在长沙市长康路。一经问市,销路便很好,特别是青年妇女,争相购买,门庭若市。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潘岱青先后在长沙南阳街、司门口、中山路国货陈列馆等地设立门市部。最初只有几个人的小工场,很快发展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工厂,职工有七八十人。全盛时期,每天生产菲菲伞400多把,日营业额达银洋400多元。由于需要扩展门市部和增加工人,开支越来越大,现金周转不及,潘氏于1926年将祖遗的另一部分田租20亩全部卖掉,得价款1400余元,对伞厂作了进一步的投资。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业务,增加了花色品种,仅女式花伞就有大号、小号和特订的伞号,共200多种。伞上花型中西结合,得美术教师李昌鄂协助设计,绘有人物、山水、花卉、飞禽、走兽等国画图案,还印制《潇湘八景》、《黛玉葬花》、《天女散花》、《嫦娥奔月》等新花样,栩栩如生。此外,在装饰上也别具一格,如伞柄加上油漆,并系以红绿等各种颜色的丝条,古香古色,既美观,又大方,深得顾客喜爱。菲菲伞的包装除有特别印制的牛皮纸袋子外,并精制彩印纸盒以供作馈赠礼品之用和作出口商品的装饰。因此业务日益发展,产品畅销全国各省、市,曾在各省地区参加过展览会,得到不少的金银奖牌。1936年还参加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得到该会的金质盾牌,曾悬挂在南阳街门市部,1938年毁于“文夕大火”。

1928年,潘的弟弟在美国芝加哥城佃了一个小门面,专门经销菲菲伞,一度轰动全城。1937年,潘岱青携带菲菲伞参加了当时在广州召开的四省国货交流会,港澳侨商大为欣赏,纷纷订货,从而更扩大了国际市场,远销美国、日本及南洋诸岛。在广州交流会上,有一外国公主曾以80元银洋的高价定制一把特制的菲菲伞,要求伞顶用镶金属制成,伞柄用黄杨木雕以松鼠吃葡萄的空花形,伞面请名师绘以“百鸟朝凤”的精彩国画,潘氏都如愿以偿。

菲菲伞精巧玲珑,晴雨咸宜,美观耐用。旅居青岛、上海等地的外国友人,在海滨浴场、公园、名胜等地游览时,常手撑菲菲伞来遮太阳(该伞遮太阳时可以反射日光,不传热);照像时,尤其喜欢手执一柄菲菲伞以为衬托。到30年代初期,该厂又增加新品种,做出了新式男纸伞和儿童伞;并以“菲菲”两字作商标,另行设计做出了柔软不沾联的防雨油布、雨衣和提包等产品,广为销售。这是菲菲伞产销的全盛时期。


“文夕大火”后的周折

1938年抗日战争中,长沙惨遭“文夕大火”,菲菲伞厂4个门面及厂房全部葬身于火海,搬走的仅有部分原材料。潘氏一家逃难到湘乡东山花桥,搭盖一间临时厂房,继续生产菲菲伞。这时工人只有20余人。虽然地处农村,交通不便,但各地闻讯找上门来购买的仍不绝于途。抗日战争胜利后,潘氏又回到长沙,在南阳街、先锋厅两处复业。制伞的半成品由湘乡运来,在长加工制作,业务也还不差。乃在今五一路湘绣大楼旁边修建了一座三层楼房,拟扩大生产。不料房屋尚未迁入,就被国民党军队占用,现金变成了固定资产,到头仍然没有厂房生产。加以政治腐败,通货恶性膨胀,金圆券破产,人心惶惶,市场混乱,因此业务下降,元气大伤。

20世纪50年代初,潘岱青仍想重整旗鼓,扩大生产,但以过去损失惨重,无力增资;加以扩建五一路,厂房问题一时难于解决,在长沙生产困难,逐拟与新化进步伞厂合并,共同生产。迁厂后,因对方不肯接受十几名工人,又只得退回长沙,终因无法维持而于1953年歇业,终止了菲菲伞的生产。


停产后的几点补叙

1.1958年,全国轻工业展览会在北京展出时,潘氏雄心不已,曾赶制了几把菲菲伞送到会场展出。

2.毛泽东主席对湖南土特产的生产一向很关心。1975年,中央派人到湖南省政协了解情况,询问了菲菲伞生产是否有接班人。当时,民建主委凌霞新找到潘岱青的遗孀欧阳佩华询问,听取了她所反映的情况。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潘岱青曾但任长沙市工商联所属纸伞业同业公会筹备委员会主任和第一届市人民代表会议代表。他深恐一度闻名中外的菲菲伞失传,在垂暮之年,曾抱病坚持写作,以《纸伞一角》为书名,介绍了菲菲伞的生产要求和经验。1955年,书稿尚未完成,湖南省工业厅转来苏联索取菲菲伞工艺技术资料的函件,要求详尽解答。其中有几项技术绝艺,特别进行了询问,如“竹子是圆的,又光而且滑,伞纸是如何沾上去的?为什么沾得牢固,理由安在?”等等。潘氏一方面积极写完书稿,另一方面叫儿子潘一经协助,绘制各项图样,缮写成书,并找人共同将书译成俄文,送湖南省工业厅转寄苏联;另抄一份送交长沙市工商联组织科转报湖南省委统战部;底稿则自存。可惜在十年动乱之初,自存的底稿被人抄走,连同所存菲菲伞样品、图案、画册、奖状等,均荡然无存。1966年潘岱青还被迫遣送下乡,1970年病逝于湘乡原籍,终年74岁。

当年曾为菲菲伞工作过的老人,80年代健在的尚有二人:一是湘乡人杨白鸥;一是长沙人周迪。这两位70岁以上的退休工艺师,均曾为菲菲伞绘制过各种国画图案。(李素奇整理,作于1985年)


原载:《长沙老字号》湖南地图出版社2009年9月

主笔、特邀编辑:陈先枢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9 18:10 , Processed in 0.09812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