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第五章 长沙近代实业家

2020-10-4 19:4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263| 评论: 0|原作者: 编纂: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中国化学工业之父范旭东

陈先枢

 

长沙太平街还有一家著名商号,即久大精盐公司长沙经销部。它是久大精盐公司全国分销网的重要据点。民国时期湖南各地盐商,如太平街著名的利生盐号等所岀售的精盐大多岀自“久大”。

久大精盐公司是长沙籍著名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创办的第一家企业,总公司于1914年设立于天津。范旭东(1883—1945),原名源让,字旭东,1883年10月25日出生于长沙县东乡,是著名维新派人物范源濂的弟弟。他祖籍湘阴,父早逝。兄弟二人靠母亲在长沙乡下做针线活养大。母亲希望源让成材,曾送他到长沙北乡捞刀河吴镜蓉馆学八股试帖。但小源让对八股文很是反感,他语出惊人:“我有主见应由我尽量发挥,我决不伪装圣贤来说假话。”1898年,15岁的范源让随兄往梁启超任教的长沙时务学堂求学。梁启超的变法图强思想对他影响很大。1900年他和兄一道去日本,1908年考入京都帝国大学攻读应用化学,确立了他的终生志向——化学工业。遂改名范锐,字旭东,谓“锐意救国,以期旭日东升”也。

1911年,范旭东胸怀“工业救国”之志回国。1914年在天津创办久大精盐公司,为中国生产精盐之始。1918年又成立永利制碱公司,所产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博览会上获金奖。1922年建立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化工企业——黄海化工社,接着在南京建造当时远东第一流的大型硫酸铵厂,因而被世人誉为“中国化学工业之父”。

1913年,范旭东借助其兄在民国政府担任教育长之便,被派到欧洲考察盐政和制盐工业,深感德、比等国人民食用的精盐,洁白卫生,有利健康。回国后,他几经筹措,在梁启超、张謇、蔡锷、李思浩、王家襄等社会名流的支持下,集资5万元,于l914年7月创办了久大精盐公司,以期永远为广大国民造福,不断发达昌盛。该公司由担任中国盐务署的顾问景学钤担任董事长,范旭东担任总经理。

久大精盐公司于1915年12月7日正式投产,所制精盐3万担均品质纯净,色泽洁白,以海王星牌为商标,面市后立即受到人们的喜爱。但久大的精盐冲击了旧盐商的市场,也招致了旧盐商的多方抵制。他们利用传统势力挟制长芦的盐民灶户,不准长芦的灶户卖给久大原盐,并通过盐务稽核所限制久大的生产数量和销售地区。但久大毫不退缩,通过多方努力首先在1916年购入灶首张文洲的6副盐滩,又先后与其他l9副盐滩的业主签订了长期供给久大原盐的合同,打破了中国盐政沿袭了近千年的“引岸制”。从此,久大自有盐田2000余亩,基本上保证了所需原盐的供应。与此同时,久大公司的赞助人梁启超,又在1916年利用出任财政总长兼盐务署督办之机,帮助久大争取到袁世凯的支持,打破了销售禁区,将精盐打进了长江流域的湘、鄂、皖、赣各口岸。到1918年,范旭东联络汉口18家精盐商号,组成汉口精盐公会,实行联销联营,既缓解了当时两湖地区的盐荒,又开辟了新的市场。由此,久大声名大振,不仅稳稳地站住了脚,而且为中国精盐工业的崛起立下了开创之功。

经过l0年的努力,到l924年,久大精盐公司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精盐企业,年产量由最初的3万担增至500万担,资本由原来的5万元增至250万元。盐厂设于塘沽,公司设于天津,分销店遍布全国南北各省。设于长沙的经销部基本上占领了湖南的精盐市场。

正当范旭东的化工事业欣欣向荣之际,抗日战争爆发了。1937年7月底天津沦陷,范旭东避走香港。日本商人赶至香港,向他提出收购永利碱厂。范大义凛然:“我们工厂不卖,你们若要抢,就抢走好了。”同时电告天津同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绝不能与日本人合作,尽量设法把设备转运后方。”次年,永利碱厂和久大盐厂相继陷于敌手。

日寇接着把目光盯上南京永利硫酸铵厂。日本军方深知这个机械化程度很高的工厂,只要改几道工序便可充当军用。因此战争一起,日军即派员找范旭东商谈“合作”,企图保存全部设备,以为军用。范旭东痛斥来者说:“宁肯举丧,不收奠仪。”日寇脑羞成怒,派飞机三次轰炸化肥厂。范旭东决心破釜沉舟,命令员工把凡是可以搬动的机器迅速西迁,凡是无法移动的设备统统沉入长江。敌军占领南京时,化肥厂只剩下一座空厂房。

范旭东冲破包围,毅然率领全体技术人员入川,在四川又办起久大、永利分厂,继续生产盐、碱,支援抗日战争。久大公司经理李烛尘(湖南永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第一轻工业部部长)率领一部分人员转往四川自流井重新建立精盐工厂,到l938年9月开始出盐。

1945年,范旭东积劳成疾,病逝于重庆。11月3日,陪都召开隆重追悼大会,沈均儒、郭沫若、章乃器等著名人士都参加了大会。毛泽东、蒋介石送了挽幛。毛泽东送的挽幛上书:“工业先导,功在中华。”

抗日战争胜利后,久大由四川迁至上海,所属盐厂相继恢复了生产,各地销盐经理处也相继恢复营业。1949年秋,将总管理处由上海迁回了天津。1954年实行公私合营,又在同年秋季与范旭东在塘沽创办的永利碱厂合并,改称为“公私合营永利、久大化学工业公司”成为生产精盐、纯碱的大型企业。1966年改名为“天津碱厂”,所产“海王星牌”精盐和“红三角牌”纯碱一直畅销国内外,声振中华,享誉海外。


鸭绒专利第一人丁鹏翥

李渔村

丁鹏翥(1891—1958),号博生,湖南衡阳人。他为人刚正不阿,廉洁自持,一生热爱祖国,致力于发展实业,有独特的成就。1918年在长沙发明制造羽绒的机器,获国民政府农商部专利权。1920 年创办中国首家羽绒企业——长沙华新羽绒公司,并发明横行衣胆和筛绒方法。l924年制成三层式鸭绒被,打开国际市场。l946年,“丁制鸭绒被褥”以质地轻柔、御寒力强、折叠体积小等优点,获国际博览会大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长沙市轻工业公司董事长兼湖南鸭绒厂厂长。

1918年,湖南通货膨胀,洋货充斥市场,民族工商业普遍遭受摧残,工厂倒闭甚多,湖南经济陷于极度困难境地,广大劳动群众谋生无路。年仅27岁的丁鹏翥,目睹现状,忧心如焚。如何开发湖南经济资源,为家乡人民造福,如何发明一种产品,抵制洋货,已成为他时在念中之事。于是他四处奔走,不断探索,经朝夕凝思苦想,深入调查研究,终于发现了鸭、鹅毛等废物大有利用价值。他当时暗自思忖,那些被人弃之于地的鸭鹅毛,到处皆是,来源充足,收购容易,价格便宜,若进行整理加工出口,使它变废为宝,难道不是一条很好的出路吗?

这年,丁鹏翥开始搜集鸭、鹅毛,与爱人共同试验,首先制成样品,与外商挂钩试探销路。初制样品时,采取手工操作,即将一堆堆鸭、鹅毛排放在工具桌上,手搓口吹,提取绒毛,排除杂质,然后用水洗净晒干,按粗细分等包装,投寄汉口有关单位。不久,得外商复信认可,并在来信中要求去除粗翅,剔净灰杂等物,绒毛才符合外贸出口商品要求。当时丁鹏翥便试以自己的肺活量,尽力吹搓散飞绒毛,竟发现绒毛轻重不同,被口吹而分远近,且有一定距离,因而想到绒乃羽中佳品,价值更高,倘能用机器代替手工操作,则使绒与羽截然分开,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能提高生产效率。丁氏设想至此,非常兴奋,开始精心研制取代手工操作的机械。丁鹏翥一面继续采用手工提绒,一面设计羽绒机器图样,反复试验,历时数月,始获成功。1918年4月正式试制出了第一部铁木结构的摆绒车,洗毛,消毒,烘烤等设备,也于同年7月全部完成。1919年3月,接到农商部复函,邀请丁鹏翥到部面洽。丁氏到京后,就将原机器改良数处,听候审批。他返回湖南不久,又接到农商部1919年4月28日第四九六号批示:“查所制羽绒机器,经本部审查,尚属实用,应准按照《暂行工艺品奖章条例》给予专利五年,以示鼓励,填发奖励执照一份,仰即具领……”并于同年9月27日在政府公报上刊登。那时候,湖南发明机器而受专利奖赏者,丁鹏翥是第一人。当时欧美各国还没有发明提取羽绒的机器,丁氏羽绒机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提取羽绒的机器,而且用这种机器所制的“丁制鸭绒被”,亦为中国所独有。

1920年,为扩大羽绒产品销售业务,丁鹏翥夫妇乃于长沙堂皇里创建我国第一家羽绒企业——长沙华新羽绒公司,1921年又扩资组成华新羽绒股份公司,丁鹏翥任董事长兼总技师。公司成立后,生意兴隆,顾客络绎不绝,新产品销路日宽,利润亦较丰。

第二年,即在邵阳、常德等地设立原料收购点,大量收购鸭、鹅原毛,同时在武汉设立产品推销站,扩大产品销售。当时“丁制鸭绒被”因选料严格,制作精良,轻软柔和,折叠后体积小,便于旅行携带,且御寒能力强,又能浮水,深受消费者欢迎,远销香港、日本、美国等地,曾多次参加国际展览会并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中国特产奖”,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由于他毕生勤劳,产品系独家经营,行销中外,所以利润亦厚。但他不像其他商人一样唯利是图,而是经营有术,乐于助人。30年代末期,丁氏在华新羽绒公司内设立药柜,施药济贫,每年支出药费达千元以上,深得群众赞誉。此外他还热心教育事业,曾任长沙修业学校、衡清小学董事等。

1948年,物价飞涨,货币贬值,员工生活非常困难,湖南省政府成立员工消费合作社,专门办理员工食米配发事宜,丁兼任该社总经理。丁先生说:“人生的旅程,就像一张白纸,只要在这张白纸之上,涂下无愧于后代子孙的色彩和内容,就会对社会的发展有所贡献。”他还说:“历史似亦有这样一条规律,每当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处于危难之际,往往就会出现一批仁人志士,振奋而起,自觉肩负起历史的使命,不断探索追求,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寥寥数语,意远情深。

民国时期,丁鹏翥历任中国合作事业协会湖南分会主任、湖南合作事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南大学合作系副教授、湖南合作杂志主编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去北京,1951年即受命为轻工业部草拟全国羽绒工业发展计划,深得轻工业部何长工部长的嘉许。1956年从京回湘,被任命为长沙市轻工业公司董事长兼湖南鸭绒被厂厂长。他一生事业最为人所推重的是首创中国羽绒工业,发明制绒机及其成套设备,写了《中国羽绒工业》一书。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3 17:35 , Processed in 0.09240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